理论教育 正心的途径过错的纠正与实践要求标题

正心的途径过错的纠正与实践要求标题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心的途径找到了,就可以进行实际操作了。总之,不跳出诸如此类的情结,就不能够达到正心,也就不能够纠正走偏的意念。邹忌身高8尺余,仪表堂堂。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灵王狩猎阅兵,见武备严正,军威强盛,不由野心膨胀,叫来令尹(相)子革。楚灵王心中震惊,向子革作了一个揖,进入室内,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了过错却不去改正,本身就是过错。知错犯错是更大的过错。

正心的途径过错的纠正与实践要求标题

正心的途径找到了,就可以进行实际操作了。

大学》说:“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第7章)这句话中的第一个字身,程颐认为有误,应为心。意思是,身心燃烧着愤怒,心灵就无法端正;身心笼罩着恐惧,心灵就无法端正;身心充满着喜悦,心灵就无法端正;身心牵涉着忧患,心灵就无法端正。心不在正位,一切都会走样变形,见到的形象是偏差的,听到的声音是偏差的,尝到的味道也是偏差的。

愤怒、恐惧、喜悦、忧患都是情结,属于列举,当然远不止这些。总之,不跳出诸如此类的情结,就不能够达到正心,也就不能够纠正走偏的意念。

东晋时,仆射王愉任江州刺史,被人驱逐,落荒而逃,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的儿子王绥在京都,得知消息,便面现愁容,把起居饮食等日常诸事都降低一格。时人称他为“试守孝子”,也就是见习孝子。(《世说新语·德行》)本来应该获得同情的事儿,让王绥这么一表演,,成了笑话,这全是求名心惹的祸。

战国时有个邹忌,是个人才,进见齐国君主齐威王,3个月就被任命为国相。邹忌身高8尺余,仪表堂堂。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带上帽子,对着铜镜端详,越看越得意。便问妻子: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妻子答:当然是您美,徐公哪里比得上。徐公是齐国著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话,心里没把握,又问妾:我与徐公比,谁更美?回答是:徐公可比不上您。邹忌还是没把握,恰好有客人来访,便拿这话问客人,得到的回答是徐公赶不上您。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比较一番,觉得自己还是不如对方,又对着铜镜左看右看,照了半天,越瞧越觉得自己跟徐公相差很远。晚上躺在铺上琢磨,终于想通了:妻子说他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他,妾说他比徐公美是因为害怕他,客人说他比徐公美是因为有求于他。(《战国策·齐一》)其实说到底,还是邹忌的心没有摆正,虚荣心有点强,喜欢听好话。(www.daowen.com)

最糟糕的是这一位。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灵王狩猎阅兵,见武备严正,军威强盛,不由野心膨胀,叫来令尹(相)子革。问:当年周天子赐予诸侯宝器,唯独落下楚国,现在我派人去索求宝鼎,周天子会答应吗?子革答:当然会,楚国这么厉害,他哪敢不答应?楚灵王接着问:我们先祖居住的那个地方被郑国占据,现在我派人去索要这片土地,郑国会答应吗?子革答:当然会,郑国哪敢不答应?又问:过去诸侯都疏远楚国而跟着晋国跑,现在我向诸侯示威,他们会惧怕我吗?回答是肯定害怕。楚灵王非常得意,左顾右盼。这时子革念了首诗:祈招安祥和悦,是有德者的声音。我们君主的风采,如同纯金美玉。爱惜民众的力量,自己没有私心。楚灵王心中震惊,向子革作了一个揖,进入室内,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他最终仍没能战胜自己,最后遭遇横祸,众叛亲离,只好上吊自杀。

孔子说:有句老话,克制自己,回到礼上来,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按照这句话去做,怎么会有后来的耻辱呢?(《左传·昭公十二年》)

野心膨胀、得意忘形属于心情,从中产生索求宝鼎、索要土地、向诸侯示威这些意念,听了子革的诗,意识到自己错了,斗争好几天,还是没能回到心性上来。《左传》用孔子倡导的克己复礼来总结这个过程,克己就是克制心情,复礼就是回到心性。楚灵王没做到,心不能正过来,最后引火烧身。

楚灵王的这种情况,用孔子的话说,叫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过错却不去改正,本身就是过错。知错犯错是更大的过错。用王阳明的话说叫“以恶为善” (《大学问》),明明知道是错误的却重蹈覆辙,香臭不分,把坏当作好,究其根底还是是非问题没有解决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