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是内修的第三个环节,与第二个环节致知不同:致知的对象是认知,诚意的对象是自己的意念;致知的目标是提高认知的可靠性,诚意的目标是提高意念的真实度。进入诚意环节,内修开始触及心灵。
什么是诚意?
朱熹说:“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大学章句集注》)诚意要分开讲,分别指不同的东西。诚指的是实;意指的是心灵的产物,一种意识现象。
实字的繁体以屋顶下挂着成串的货贝来表示。贝是原始货币,故而实的本意是富足,就是古人说的殷实。家有钱财,东西堆得满满当当;没钱就不一样了,家徒四壁,空空荡荡。所以实又是不虚,我们常说的足实、充实表达的就是这一点。虚常常跟假连在一起,称虚假,于是实便有了真的意义。把诚解释为实主要突出的就是真,去虚去假。
意,意识的一种。这里的意不是意志,也不是信念,而是念头、心念,称意念。意志、信念是稳固的、深思熟虑的、自觉的,而意念大都是暂时的、偶发的、下意识的。在宋明儒者那里,意念被视为由心灵触动而激发形成的东西。常听人说我一激动就如何云云,比如一激动就买了那件橱窗里展示的衣服,其中的激动,那个决定你去做的想法就是意念。(www.daowen.com)
诚意就是真实地对待自己的意念。真诚是态度,意念是想法;想法在前,态度在后,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就要正视这个念头,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一笔带过,以各种理由开脱自己。
东汉有位名臣,姓第五,名伦,在章帝朝做到司空,位列三公。他天性质朴诚实,观点鲜明,奉公尽节,以清廉著称。有人问他:阁下有私心吗?第五伦答:从前有人送我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逢朝廷命令三公举荐人才的时候,心中总是闪出这件事,只是最终也没有举荐这个人。像这样,能说我没有私心吗?(《资治通鉴》卷47)
这是非常典型的诚意。面对好马,心动了,产生了意念,想要又不能要,就此挂在心上,成了一件心事,一旦遇到机会,这件事就浮现出来。第五伦承认自己有这个念头,严肃认真地对待它,做到了真诚。所以这个意念最终也只是一个想法,没能造成不好的后果。
《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第6章)所谓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意念,就是不自己欺骗自己。要是能够做到像厌恶腐臭那样、像喜爱美色那样的真实自然,就达到要求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