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孟子:知是非,智之端

孟子:知是非,智之端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学习根本道理是学业的主要内容,其中包含这样一层意思,就是知是非。所以孟子把知是非与认知画等号,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是非意识是智的开端。是非意识就是智。回去后,楚王杀了子反,并将他的尸体示众。如果说问题放在阳谷身上好理解,他是没文化的小把戏,分不清是非乃在情理之中,那么我们再看一个够资格的。于是掐断颈脉自杀了。可见,知是非实在不容易,是一个问题。

孟子:知是非,智之端

说学习根本道理是学业的主要内容,其中包含这样一层意思,就是知是非。为什么要明白道理?就是要让人知道什么是真的、善的、美的,什么是假的、恶的、丑的,从而站稳立场,做出正确选择。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居住在仁德风气盛行的地方是美好的,一个人选择住处却错过了这样的好地方,还说什么有智慧?分不清是非的人在认知上是存在问题的。

所以孟子把知是非与认知画等号,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是非意识是智的开端。又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上》)是非意识,人人都有……是非意识就是智。

问题有这么复杂吗?道理摆在那儿,明明白白,确凿无疑,谁还能弄混了,把假当成真,把恶当成善,把美当成丑?

别说,问题还真这么复杂。

春秋时期,楚国晋国鄢陵交战。战斗正要开始,楚军主帅子反突然口渴想喝水,童仆阳谷连忙送上黍米酒。子反呵斥道:去,拿走,战场上哪能喝酒!阳谷说:不是酒,是水。子反说:还不赶快拿下去!阳谷又说:真的不是酒。子反接过来喝了。他这个人平日嗜酒如命,喝起来就止不住,结果仗还没打起来,主帅先醉倒了。

战斗结束后,楚王为后面的战事想跟子反商量,派人来叫他,子反假装心口痛推辞不去。楚王亲自来看他,刚一走进子反的军帐,就闻到一股浓重的酒味。子反的酒还没醒呢,楚王转身离去。楚王说:今天这一仗,我受了伤,所能依靠的就是子反了,但他醉成这个样子,看来他已经忘记了国家,根本不爱楚国将士,我们与晋军没有办法再打下去了。于是下令收兵。回去后,楚王杀了子反,并将他的尸体示众。

记述这件事情的《吕氏春秋》评论道:阳谷送上酒,并不是想把子反灌醉,而是对主人尽忠心,然而却害得子反丢了性命。所以说小忠是大忠的祸害。(《权勋》)(www.daowen.com)

阳谷糊涂,分不出轻重。如果说问题放在阳谷身上好理解,他是没文化的小把戏,分不清是非乃在情理之中,那么我们再看一个够资格的。

贯高,西汉高祖时赵国的相国,赵国地界上除了赵王就数他大。贯高密谋造反,事情败露,被高祖刘邦一锅端,连置身于外的赵王张敖也被就手抓了起来。参与谋反的十几个高级干部想自杀了事,贯高骂道:你们都死了,谁来给赵王申冤?于是大家一起被押往都城长安。贯高坚持赵王不知情,狱吏给他上刑,光鞭子就抽了几千下,又用刀刺,贯高被打得体无完肤,就是不松口。高祖又派贯高的老朋友前去套近乎,也没问出什么。刘邦赦免了张敖,把他降为侯,同时释放贯高。贯高说:我之所以忍受拷打,就是为了申辩真相,现在赵王已经洗清冤情,我的责任也尽到了,即使皇上不杀我,我心中能不羞愧吗!于是掐断颈脉自杀了。

东汉学者荀悦评论道:贯高带头谋反作乱,是弑君之贼。虽然他舍身证明赵王无罪,但小的闪亮点不能掩盖大的逆行,私人德行不能冲抵公法罪过。按照《春秋》大义,遵循正道最为重要,他的罪行不可赦免。司马光也这样看,说正是贯高导致张敖丢掉了封国,罪莫大焉。(《资治通鉴》卷12)

贯高忠诚吗?够忠的了,被打成那样都不松口,可放在更大范围里考察,对汉王朝和皇帝而言,他就是大奸了;况且他最终害了张敖,性质跟小把戏阳谷一个样。主观上看,这两个人爱他们的主君;客观上说,他们是灾祸制造者,原因就在于混淆了是非,在认知上下的功夫不够。孔子说:“知者利仁。”(《论语·里仁》)认知的运用有利于仁爱的实现。

可见,知是非实在不容易,是一个问题。这告诉我们,绝不是知道了道理就完事了,而是需要致知,把道理格上一格,运用道理把自己的想法格上一格,就这样还不一定能弄明白,更不要说不去格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