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强:大学《中庸》导读,学业的价值与方法

自强:大学《中庸》导读,学业的价值与方法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学业对人的价值了。学业固然可以解决饭碗问题,“学也,禄在其中矣”。学业大菜有这么几道。子路第二道大菜是涵养和提高人格。第三道大菜是为走上社会储备。第四道大菜是为促进智力开辟道路。致知在学业上的表现主要是三个字:新、勤、思。不厌就是致知,赋予学业以不息的精神。孔子多次表扬学生颜回,其中一条就是勤奋。俗话说“树老防空,人老防松”,把学习坚持到底,体现的就是学业上的致知精神。

自强:大学《中庸》导读,学业的价值与方法

孔子社会教育(私学)的开拓者,不说是第一位也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而且没有跳槽,学而优则仕,当过几天官不假,但这期间仍旧没有扔下教学,照样带着一帮学生,诲人不倦。当官不妨说是他的第二职业,兼职而已。所以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学业对人的价值了。

学业固然可以解决饭碗问题,“学也,禄在其中矣”(《论语·卫灵公》)。白纸黑字写着,但这只是学业菜单中的小菜,这句话的后面紧跟着就是“君子忧道不忧贫”,告诉你别把学业跟饭碗绑得太紧,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掌握根本道理上,这才是正途。

学业大菜有这么几道。第一道是研学“道”,“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通过明白根本道理而与天道、天命、人道等这些高精尖相沟通,从而把握人生意义,让自己的生命更出彩。“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凭天分而上达的人非常难得,通过自觉学习而上达的人很是可贵,出现困惑再去学习而上达的人也还不错,碰得头破血流仍不肯学习的人就没戏了,只好稀里糊涂地混日子。

子路

第二道大菜是涵养和提高人格。孔子叫着子路的名问:“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端的说法吗?回答是没听说过。孔子让子路坐下,一条条给他讲:“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重仁爱却不重学习,其弊端是容易犯傻而给人当枪使;重智慧却不重学习,其弊端是容易耍小聪明而放任自己;重信用却不重学习,其弊端是容易被人利用、害人害己;重直率却不重学习,其弊端是容易求全责备、刻薄伤人;重勇敢却不重学习,其弊端是容易制造混乱、为非作歹;重刚强却不重学习,其弊端是容易以势压人、狂妄自大。“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要做君子,就必须广泛学习文化,再以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不至于捅娄子了。

第三道大菜是为走上社会储备。孔子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这里的君子指的是社会上层。孔子分出两类人,一类是先学习而后从事管理的人,一类是先从事管理而后再去学习的人。孔子说要是让他做主,他选择前者。

第四道大菜是为促进智力开辟道路。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这是他从亲身经历中“格”出来的:那阵子他整天吃不下饭,整夜睡不着觉,苦思冥想,却毫无收获,怎么办?不如去看书。

由于学习对人生有着重大而无可替代的价值,所以孔子主张给每个人以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那么学业跟致知有什么关系呢?(www.daowen.com)

致知在学业上的表现主要是三个字:新、勤、思。

新。孔子说:“学则不固。”(《论语·学而》)学习使人不停留。又说:“温故而知新。” (《论语·为政》)温习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收获。不停留在原处,由已知到新知,就是推动认知的深入,就是致知。

勤。孔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而自勉。孟子加上一句:“学不厌,智也。”(《孟子·公孙丑上》)一个人喜好学习而不厌倦,说明他认识深刻。不厌就是致知,赋予学业以不息的精神。孔子多次表扬学生颜回,其中一条就是勤奋。“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子罕》)在探讨学问的对话中不知懈怠的只有颜回了。“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只看见他不断地往前走,就没见他停下来过。孔子始终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学习的时候总像是达不到,达到了又唯恐失去。

思。面对知识,要反复思考,也就是朱熹讲的“推极”,深究到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学习而不思考必将一片混沌。教学生,他最看重的就是思考能力,“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不能举一反三的学生,他就不再深教了。这方面颜回最为突出,他是举一反十,不要说聪明过人的子贡了,就是孔子都自叹不如。(《论语·公冶长》)

这三个字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息止。

春秋时,晋国君主晋平公对乐师师旷说:我很想学习,但今年已经70岁了,怕是迟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晋平公白了他一眼,不满道:哪有臣子戏弄国君的?师旷答:我哪里敢戏弄国君!我是听说,少年时喜欢学习,效果如同早晨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效果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效果好像蜡烛发出的亮光。在烛光中行走与在昏暗中摸索,哪一个好呢?晋平公点头道:说得好!(《说苑·建本》)

俗话说“树老防空,人老防松”,把学习坚持到底,体现的就是学业上的致知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