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的定义与特点及其对人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大学的定义与特点及其对人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是实体说,认为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机构,为专门培养治理人才而设立。春秋时期,晋国执政大夫赵朔受株连获罪,屠岸贾趁机诛灭赵氏全族。成人礼与大学是相通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大学。大学至少有两个特点。由此可以这样说,不管什么人,也不管是老师教还是自己学,所学只要是研习根本道理,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并将其与服务社会相联系,就都是大学,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学问。

大学的定义与特点及其对人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大学之道的道,可以理解为途径,意思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层次,走上明德、亲民、至善的道路;也可以理解为目的,意思是大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追求明德、亲民、至善的人才;还可以理解为导向,意思是大学的基本职责在于带领学生走向明德、亲民、至善。为此我们把道解释为宗旨,包含以上三层意思。

那么什么是大学?历来有不同意见。一种是实体说,认为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机构,为专门培养治理人才而设立。一种是层次说,认为大学是比小学高一级的学习层次,古人8岁正式进学,学习基本礼仪和基本知识,称小学;到了15岁开始研习内修和外治的学问,称大学,集注“四书”的南宋大儒朱熹就持这种说法。(朱熹:《大学章句序》)一种是人格说,认为大学是“大人”之学,所谓大人就是把天地万物汇于自己一身的人,故而称大学为大学问,这是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观点。他把这种“一体”视为人心,即人人都具备的天性,在这里儿童与成人没有区别,大学就是把人心引发出来,使其战胜私欲的蒙蔽,从而得到发扬光大。(王阳明:《大学问》)三种说法都有道理,人格说深入到哲学层面,尤其可贵。本书基本采用第二种说法,参照第三种说法。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孔子的那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孔子在15岁那年确立包含学道在内的学习志向,走上学人之路。

王阳明

我们来看两个故事,说的都是成人礼。

一个人叫姬诵,周朝第二任天子,就是周公辅佐的那位周成王。姬诵进入成年,将要结发戴冠,周公命令掌管祭祀祈祷的祝官致辞,吩咐一定要通达简练。祝官诵读五句话:亲近民众,远离小人,珍惜时间,广施财物,任贤使能。诵读一遍不够,一连诵读了四遍,真可谓反复叮嘱。之后祝官退下,成王穿上礼服戴上皮弁。这是天子的成人礼。如果在诸侯国,国君的儿子举行成人礼,仪式则在祖庙进行,祝词是这样的:在这吉祥的月份和日子里,给你加冠,去掉你幼稚的想法,造就你作为成人应有的德行。(《说苑·修文》)

另一个人叫赵武,就是那位鼎鼎有名的“赵氏孤儿”。春秋时期,晋国执政大夫赵朔受株连获罪,屠岸贾趁机诛灭赵氏全族。赵朔的朋友程婴与门客公孙杵臼(chǔjiù)上演了一出解救赵朔儿子的悲壮活剧。后来赵朔冤案获得平反,孤儿赵武继承赵氏家业,人们为他举行加冠礼。(www.daowen.com)

按照礼仪规定,赵武必须一一拜见长者。他首先拜见的是大夫栾书。栾书打量着他说:好!你的外表已经很漂亮了,不知道内心怎么样,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吧。接着赵武拜见大夫士燮(xiè)。士燮叮嘱道:从今以后你要时刻警诫自己,君子受到荣宠会更加警惕,小人受到荣宠会更加骄傲。赵武又去拜见大夫郤锜(xìqí)。郤锜赞道:好啊,仪表堂堂的年轻人!然后说:你要明白,年轻人不如老年人的地方可有不少啊。随后赵武去拜见大夫韩厥。韩厥说:加冠说明你已经成人了,成人应该知道与什么样的人结交。你如果一开始交的朋友是君子,就会学好,这时候即便小人想影响你,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反过来,你一开始交的朋友是小人,就会学坏,这时候即便君子想影响你,也没有多少效果。你一定要注意啊。之后赵武去拜见大夫智罃。智罃(yīng)说:年轻人你要自我勉励。你是赵衰、赵盾的后人,如果到老还只是个一般大夫,岂不是一大耻辱吗?你曾祖父赵衰的文德、祖父赵盾的忠诚,难道是可以忘记的吗?你要学习赵盾的忠诚,再加上赵衰的文德,一定会大有出息。

最后赵武拜见大夫张孟,把几位长者的话讲给他听。张孟说:听从栾书的话,可以增强你的修养;听从士燮的话,可以扩大你的胸襟;听从韩厥的话,可以成就你的功业;听从智罃的话,可以使你受到激励。做人的道理长辈讲得很全了,能不能有所成就全看你自己了。(《国语·晋语六》)

两个故事,对象不同,但意思一样,表达的都是人在进入成人阶段必须把学习和践行“道”也就是明德、亲民、至善放在第一位。年龄变了,人成熟了,关注的事物也要随之改变。不只在天子、贵胄那里是这样,在一般人那里也是这样。成人礼与大学是相通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大学。

大学至少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本,也就是研习为人处世的根本道理,不是掌握某一方面的实用知识,成为像孔子所说的“器”、诸如种粮种菜之类的“小人儒”,而是在“道”的高度上提升自我,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更充分地实现和创造自我价值。一个是公,学习不是满足一己之需,不是自己明白了根本道理,也就是明明德,便完事,还要亲民,把明明德推向社会,以自己掌握的道理服务大众,移风易俗。

由此可以这样说,不管什么人,也不管是老师教还是自己学,所学只要是研习根本道理,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并将其与服务社会相联系,就都是大学,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学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