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培养,菌种来源的两个途径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培养,菌种来源的两个途径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14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基本特征亚硝酸菌在硅胶固体培养基上长成细小稠密的褐色、黑色或淡褐色的菌落;硝酸菌在琼脂培养基和硅胶固体培养基上长成小的、由淡褐色变成黑色的菌落,并且能在亚硝酸盐、硫酸镁和其他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三)菌种的来源菌种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纯菌种培养,二是从污泥中提取培养。纯菌种培养时间长,自然环境的营造、适应环境的难度大。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培养,菌种来源的两个途径

(一)脱氮菌

1.硝化菌 能脱氮的微生物种群很多,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其基本特征如表5-14所示。

表5-14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基本特征

978-7-111-30903-1-Part01-98.jpg

亚硝酸菌在硅胶固体培养基上长成细小稠密的褐色、黑色或淡褐色的菌落;硝酸菌在琼脂培养基和硅胶固体培养基上长成小的、由淡褐色变成黑色的菌落,并且能在亚硝酸盐、硫酸镁和其他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

2.反硝化菌 能进行反硝化的细菌很多,有无色杆菌属、气杆菌属、产碱杆菌属、黄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他们均具有异化硝酸盐还原能力。反硝化菌大部分是异养的,在厌氧条件下以硝酸氮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生成的氮气可从水中逸出。

3.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

(1)温度。适宜温度为20~30℃。

(2)溶解氧浓度。溶解氧浓度在0.5mg/L以上可进行较好的硝化反应。

(3)pH值。pH值为7.4~8.3时亚硝酸硝化较好。

(4)NH3浓度较高,pH值偏碱性时,易形成亚硝酸型硝化,氨氮负荷过高时,有利于繁殖较快的亚硝酸菌增长。

(5)泥龄。泥龄表示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平均停留的时间,也反映了曝气池中污泥全部更新一次需要的时间。亚硝酸菌的世代周期比硝酸菌的世代周期短,若泥龄在两种细菌最小停留时间之间,则硝酸菌会逐渐被冲洗掉,使亚硝酸菌占优势,成为亚硝酸硝化。

(二)聚磷菌

1.来源 聚磷菌主要从活性污泥中分离、提取。从《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中可查到可积磷的细菌很多,现在已分离出60多种,部分常见的聚磷菌如表5-15所示。

表5-15 部分常见的聚磷菌

978-7-111-30903-1-Part01-99.jpg

2.聚磷菌的特性 在好氧或缺氧状态下,聚磷菌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含磷量的数倍。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生长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即将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为了大量分裂,从废水中摄取大量的正磷酸盐,在细胞内合成多聚磷酸盐,加以积累,供下阶段对数生长时期合成核酸耗用磷素之用。经过对数生长时期,细胞停止繁殖,核酸合成停止,对磷的需要量也已很低,当环境中仍有磷,细胞又有一定的能量时,仍能从外界吸收磷元素,这种对磷的积累作用大大超过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磷量,可达细胞重量的6%~8%,以多聚磷酸盐的形式积累于细胞内作为贮存物质。当细菌细胞处于不利的生活条件时,聚磷菌能吸收污水中的乙酸甲酸、丙酸及乙醇等极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贮存在体内作为营养源,同时将体内存贮的聚磷酸盐分解,以PO43—P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以获取能量,维持生存。如果该细菌又进入营养丰富的好氧环境中,又重复上述的体内积磷过程。

3.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

(1)进水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进水COD/TP=20~30,以便有足够的有机基质供聚磷菌合成足够的PHB(聚β—羟基丁酸盐)。(www.daowen.com)

(2)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的影响。NO3-浓度控制在0.2mg/L以下,在低基质污水、高NO3—N及高回流比的条件下,为达到同等除磷效果,必须加大厌氧区容积。

(3)酸度的影响。pH值为6.5~8.0。

(4)污泥负荷的影响。高负荷,低泥龄,通过大量排放富含磷的污泥去除水中的磷。

(5)厌氧停留时间的影响。污水在好氧段的停留时间一般为4~6h,可保证磷的充分吸收。

(6)金属元素的影响。重金属离子、络合阴离子如超过一定浓度,会导致活性污泥中毒,生物活性受到抑制。

(7)温度的影响。可控制在5~35℃。

(8)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厌氧段应小于-250mV,好氧段应在40mV以上。

(9)污泥泥龄的影响。一般为3.5~7d。

(三)菌种的来源

菌种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纯菌种培养,二是从污泥中提取培养。纯菌种培养时间长,自然环境的营造、适应环境的难度大。从污泥中提取培养要简捷得多,污泥来源广泛,如河道、下水道、污泥塘,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池、缺氧池等。选择生物活性高、相对密度大的污泥,取样时要去除大颗粒固体、漂浮杂物等。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含有适应于电镀废水水质特征脱氮除磷的微生物种群。

(2)所接入的微生物污泥,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谢活性。

(3)微生物数量较多,且各种微生物比例协调。

A2/O工艺比AB法、ABR法、SBR法先进,综合经济技术指标最佳。

国家规定的达标排放标准与最新电镀废水一级处理对照表如表5-16所示。

表5-16 达标排放标准与一级处理对照表

978-7-111-30903-1-Part01-100.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