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其变化只有物质的形态或分子间距改变,分子的组成、结构都没有发生变化,如水冷却到0℃结成冰,酒精的挥发等。
2.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在变化过程中,物质分子的组成、结构都发生变化,如食物的腐烂、钢铁生锈、炸药的爆炸等。
3.电镀层的基本要求 为了达到装饰性、耐蚀性等目的,对电镀层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
(1)镀层与基层材料结合牢固、附着力好。
(2)镀层完整、结晶细致紧密,孔隙率小,光亮镀层应有足够的光泽度。
(3)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
(4)具有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镀层厚度,而且镀层分布均匀。
4.电镀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
(1)阴极电流密度。任何一个电镀溶液都有一个获得良好镀层的电流密度范围,在工艺规定范围内,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大,镀层的沉积速度会明显提高,但阴极电流密度超过允许的上限值时,会使工件的棱角、边缘处产生烧焦现象。
(2)镀液温度。镀液温度是电镀的重要条件之一,镀液温度过高过低都会给镀层带来影响,通常升高镀液温度可以提高阴极电流密度,加快沉积速度,还能改善镀液的导电能力、分散能力,促进阳极溶解,减少镀层的渗氢量,提高生产效率。
(3)溶液搅拌。通过搅拌可以加速电镀溶液的对流,降低阴极的浓差极化,提高阴极电流密度,从而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下也能得到细致的镀层,搅拌还具有防止氢气在镀件表面滞留而产生麻点、针孔等缺陷的作用,常用的搅拌方法有机械搅拌、阴极移动搅拌和压缩空气搅拌。
(4)电源。电镀生产过程中常使用的电源有硅整流器、晶闸管整流器、高频开关电源等。实践证明,电流的波形对镀层的结晶组织、光亮度、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合金成分、添加剂的消耗等方面都有影响。现在,除采用直流电之外,还可采用周期换向电流和脉冲电流,它们在改善镀层、提高效率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5)pH值的影响。因为pH值对添加剂在电极上的吸附和络合剂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所以pH值对这类电镀溶液具有重要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pH值的变化,并经常检测、调整。
(6)几何因素的影响。工件的形状、镀槽的形状、阴极的大小、阳极与工件的间距、阴阳极面积比等,都会影响电流密度在工件表面分布的均匀程度,进而影响镀层性能。在电镀生产过程中,合理设计和选用镀槽、挂具、辅助阳极或阴极、工件在镀槽中的位置等可提高镀层质量。
5.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例如,浸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当与外负载———灯泡接通后,就会产生电流点亮灯泡,电流流出的为阳极,流入的为阴极。
6.电解池 浸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与外直流电源接通后,强制电流在体系内通过,两个电极间就形成了电场,电解液使离子发生定向移动,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失去电子的氧化,获得电子的还原。
7.电流效率 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时,某一反应所形成的产物的实际质量与其电化当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8.电解定律 定量地表达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相互关系的定律。电解时,在电极上析出的物质的量M与通过的电荷量Q及该物质的摩尔质量E的乘积成正比,可用下式表示为(www.daowen.com)
经变换
式中 K——电化摩尔质量;
E——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Q——电解时通过的电荷量(C或A·h);
F——法拉第常数96500C/mol或26.8(A·h)/mol;
n——离子的价数;
C——库仑;
A——安培。
9.阳极电解 当外电流通过电解液时,以镀件为阳极,进行氧化反应,并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10.阴极电解 当外电流通过电解液时,以镀件为阴极,进行还原反应,并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11.电化学 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变及与此过程有关现象的科学。
12.化学腐蚀 金属和非金属在电解溶液、干燥气体和高温下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
13.电化学腐蚀 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化学反应使金属氧化的过程。
14.电解质 本身具有离子导电性的物质,或在一定条件下呈现离子导电性的物质。
15.电解液 具有离子导电性的溶液。
16.电化学抛光 将金属工件置于一定组成的溶液中,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阳极浸蚀,以获得光亮表面的过程。
17.化学镀 又称无电解镀,是一种以沉积金属的、可控制的、自催化的化学还原过程。与电镀的区别在于,不需要外加直流电源,无外电流通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