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及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大大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挑战,如何及时应用科学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已经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1996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总统教育技术计划”,要求在2000年前,信息高速公路要联到美国中小学校的每一间教室和每一个图书馆,每个学生都要能使用计算机,要大力研制优秀的教育软件,培养10万名能够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教育的教师。其他许多国家也都提出了类似的行动计划,并在积极采取措施。可以预料,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力加速世界范围的教育发展,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措施,努力加强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以便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教育技术在我国始于本世纪20年代,80年代以后有了很大发展,从侧重于教育工具和设备的应用扩展到教学过程中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进入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应用已经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也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表现出其巨大的优势。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利用,以及管理和评价,实现教学的优化。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做到教学信息的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等,能把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体现在媒体之中。虚拟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的交互式、方便学生个体自学等,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条件。可见,发展教育技术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
2.基础教育必须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大力推进整体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紊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知识经济和教育技术发展形势所需,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全面实施紊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逐步建立起以素质教育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核心,以科学的考试制度和督导评估制度为机制,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保证的素质教育运行体系。(www.daowen.com)
(1)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优化教学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主渠道是学校的教学活动,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教材和教育过程的改革。近年来,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做了较大改革,确立了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部分构成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今后,课程教材改革将更加注重基础、精简内容、降低难度,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并重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地改变“应试教育”中那些满堂灌、题海战术的做法,确立与新课程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方式和策略。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2)加快考试制度的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招生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是教育活动的导向机制。科学的考试和评价制度,将有助于弱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对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教育部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等各个层次上的升学考试工作都做了认真研究和改革试点的部署,应该说,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中平时的考试测评制度的改革,不少地区创造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烟台市芝罘区一些学校已取消小学考试成绩百分制,实行“分项考核十等级评价干特长评价十鼓励性评语”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校,落实到教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一方面,必须加强职前师范教育,切实改革师范教育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在职教师掌握和应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方法、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