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课程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素质内涵解析

新课程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素质内涵解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和现代化,以具有高质量、高素质的现代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关于教育技术素质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在此情况下,更新教育观念成为教育各个领域改革的首要问题,迫切需要确立适应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新观念。因此可以说,教育技术素质中的典型素质之一是教学设计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和现代化,以具有高质量、高素质的现代人才为培养目标。素质教育则是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核心内容,它在人才培养日标、培养模式上是面向21世纪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不谋而合,殊途同归。二者的有机整合,既是其本质属性的客观反应,也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关于教育技术素质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与思想

教育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了教育问题的比较确定的认识和看法。一般包括教育目的观、教育功能观、教育内客观、教育方法观、教育价值观等。教育观念作为人们对教育的观察思考与实践获得的认识成果,直接支配着教育的运行模式,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目前,我国教育变革的覆盖面和触及度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在此情况下,更新教育观念成为教育各个领域改革的首要问题,迫切需要确立适应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新观念。教育技术素质提出的主导思想是:“21世纪的教育观念,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主要表现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主张通过探索和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强调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主张多种媒体(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改变传统、落后、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主张打破时空限制,不断更新知识,改变传统“学校”的概念;强调教育的平等化、个性化,主张“以人为本”,人人都得到充分发展,改变人为将学生分等,只培养少数“尖子”的做法等等。

2.具有专业理论修养

理论是指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日的实践。构成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有多个分支,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教育技术从长期积累的理论和教育实践中不断吸取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现媒体理论的研究成果,它带有传统教育合理继承的色彩,又具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显著特征。系统科学理论使教育技术从经验走上科学,决定了教育技术具有“变革”的品格和“整合”的功能。

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师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或处方,以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是教学策略的制定,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行为。只有掌握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教育技术工作才能取得成效。反之,只有技术(哪怕是非常先进的技术),没有理论,并不能给教育活动带来深刻变化。

学习理论是描述或说明人的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因素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十分丰富,其中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尤其引起人们的重视。建构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从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创新精神。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健全人性的形成。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潜能,创设有利环境挖掘人的潜能。既主张平等,也承认差异,是一种注重情感、符合人性的学习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从总体上揭示了事物运动的特性和规律,使人们从整体上观察思考问题,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理论的支撑使人们高起点地实施教育,改革教育,促进教育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3.具有教学设计的能力素养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根据理论的指导,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诸环节与要素,以优化教学结果。从本质上说,教学设计属于教育理论范畴,在教育技术领域中教学设计作为其重要的分支,是最具理论、实践特色的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为了高效果、高效率地实施教育技术,为了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AECT1994定义中将教学设计列为教育技术工作之首,可见其地位的特殊重要。

作为教师,如果只具备专业知识,只注意媒体条件,而不研究教育理论和规律,不掌握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其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可以将教学设计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那就是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能成为优秀、是否体现改革、是否达到提高人的素质的目的,关键在于是否很好地用了教学设计。这里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软件制作,课程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构建等等。因此可以说,教育技术素质中的典型素质之一是教学设计素质。

运用教学设计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教学设计要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不同的学习理论其教学设计原则也有所不同。应很好地进行学习和领会。二是教学设计成果不要形成单一的固定模式。事实上,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在明确目标的条件下设计出最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要以实现目标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策略方案和过程模式可以有不同的风格。(www.daowen.com)

4.具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从20世纪中叶计算机问世起,人类就开始步入信息技术时代。各种与信息有关的新科学的相互促进,使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科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与传递,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加强了人们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促进教育、繁荣社会的核心力量。当前在教育领域,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更受到关注,这首先是由于它具有其它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优势,表现在:(1)教育信息表达形式呈现多样化,可以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显示信息,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接受效果。(2)传播方式先进促进了教育时空的多向组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3)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伺服系统,提高了信息利用率和新成果诞生率。(4)交互性使学生可以对信息完全控制,学习环境生动活泼,提高了学习质量。(5)促进教育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教育资源获得空前的利用与优化。

最近教育部做出的决定,在高中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将信息技术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这是贯彻“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是责无旁贷。信息技术能力成为教育技术素质中的另一个典型素质。

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是要求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教育工作和终身学习的手段,这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特点,是培养面向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

5.具有教学研究能力素质

教学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教育现象,是探求规律,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从事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工作,必须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这是教育技术工作不断深入,不断提高的需要。教学研究应该是教师从事教学专业自觉进行的一项工作,是教育技术专业特点要求必须从事的一项工作。教学本质上不仅是一种意向性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探究性行为。教学研究可以指导和促进教学,教学工作必须通过教学研究得以总结与提高。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要靠本学科科学研究成果的积累与创新。教育技术学科的成熟要靠大量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培育与推动。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教育技术领域仍有许多问题急待去探究,如以信息技术为杠杆的课程整合研究;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教学与评价模式研究;远程教学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基础科学、高新技术与教育技术并行研究,等等。因此,教育技术素质中必须包含教学研究能力素质。

6.具有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的素质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宝贵的是人才,而在人才的结构中,最本质的属性是创造。创造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而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的活动。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高度创造性是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素质。

教育技术是创造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必备的素质有:创造性思维、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意志品格及独特的能力。而教育技术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有利于创造的优势,其表现在:

(1)教育技术的理论特征符合创造性思维的认识规律。教育技术学科主要特性有:现代教育思想性、学科交叉与综合性、设计开发运用的主导性、理论与直观的互补性、教育模式的多样性等,这些都与各种思维形式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特异思维等产生共振,密切相关。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揭示事物本质;形象思维对直观表象进行筛选、组合,形成新的认识;灵感思维有着突破、创造、升华的思维形式。这些思维特征在教育技术各构成要素中都得以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运用,构成了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则是上述各种思维规律的系统综合。这也说明科学思维的现代性和新颖性,是现代思维规律和方式寓于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之中的一种思维。

(2)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与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研究相一致。教育技术的实践活动如电化教学实验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教学软件设计制作,课程开发与技术开发等。而思维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计算机模拟技术、计算机软件、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情报科学、科学方法论等,这些也都是教育技术关注和应用的热点。因此,教育技术工作的全部贯穿着创新思维的研究与培养,例如电化教育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习惯;搞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鼓励学生设计、制作、自学、互助,就是培养学生创设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与评价,目的在于产生出新的优化了的模式,其中包含大量的创造性工作;普遍开展的现代学习环境模式实验,其工作思路、组织管理、大信息量都有利于激发人的潜意识,挖掘人的潜思维能力,使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孕育于其中。

学生的创造性要靠创造型教师来培养,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师生关系等都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面向未来,创造未来,即积极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自身的教育技术素质,创造性地运用教学原则和规律,去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力,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现代型教师。

通过以上对教育技术素质的分析,可以得出教育技术素质应该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促进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对促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对促进教育内容、方式的变革,对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一书的前言中所谈到:“未来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素质才能满足高科技时代教育革新对教师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