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实践是产生人类思维的源泉,分析自然界和社会演化的内部动机,都可归结为追求“自身发展和稳定”。人类追求发展的动因不是被动地追求适应性的稳定,而是通过积极的能动的“发展”这一途径求得稳定。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被追求稳定和发展的矛盾运动所驱动,发明和创造了各种文化形式,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政治、经济、教育、技术、文艺、体育、建筑等等,这些形式或途径经过人脑加工形成文化的集合便构成了人类文明。
教育作为思维的产物一开始便具有传承文明的工具性,教育的内容是人类创造或认识的信息。在这个意义上,信息是人类对事物(现象)进行认识和加工的产物,是人脑思维的结果。人类掌握信息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其主要内容是人类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微观角度上则是各种信息的集合。可见,信息是教育活动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如果将教育比作一个人,信息便是人的细胞。教育对于人自身发展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对信息的传递和继承,其基本表现形式就是信息的加工和传递。
“技术是在生产生活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有形的物质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本质是人认识事物和作用于环境(包括人类自身)的本领,尤其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作为“思维的动物”能动地对待事物的本质表现。动物既使在处理某种事件中用到“工具”,也只能是被动的、本能的反映,因为它们使用的“工具”是不含技术内涵的。由此,技术是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技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现象的认知方式,技术与科学、教育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宏观意义的“技术”不隶属于任何学科,同时任何学科也不可能离开技术,因为任何学科都渗透着人的思维。技术最明显的特征是对于生活和生产的能动性,“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领域的作用得到社会上的广泛认可”,现代教育技术甚至被确立为推动“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www.daowen.com)
何克抗先生将现代教育技术定位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如果将教育信息的传播作为一个微观过程放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它便成为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单位,信息的传播作为一个微观过程体现了教育技术本质。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的子集,其研究基本内容是基于教育信息的,研究对象也在于教育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