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呼伦贝尔农垦旅游产业研究:自然风光与农业景观的独特融合

呼伦贝尔农垦旅游产业研究:自然风光与农业景观的独特融合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风光与农业景观高度融合,成为呼伦贝尔垦区最为独特、壮美的旅游吸引点。

呼伦贝尔农垦旅游产业研究:自然风光与农业景观的独特融合

1.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组合度高

呼伦贝尔垦区拥有213处旅游资源单体,包含8个主类,22个亚类,45个基本类型,既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又有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多种景观资源立体组合,形成独特的农垦风光。如扎兰河农场既有逶迤的蛇山,又有波光粼粼的甘河及湿地风光,极目远眺,蓝天白云,耕地肥沃,美不胜收。点状的人文景观,河流、河岸湿地等线状景观,一望无际的草原、农田等面状风光,组合成层次分明的“点”“线”“面”格局,加上起伏的地形,更增加景观的立体感。

2.旅游资源体量巨大,数量较多

呼伦贝尔垦区拥有独特的大草原、大农田、大湿地、大森林、大水面等农垦特色旅游资源,构成全景域的观光体验,表现出大美生态特征。多数旅游资源单体体量巨大,一望无际的草原、辽远开阔的农田、连绵起伏的山丘、蜿蜒曲折的河流以及湿地、森林贯穿整个垦区,给人带来开阔的视觉与感观享受。根据本研究的旅游资源概查,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3万平方公里的施业区内,拥有213处旅游资源单体,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旅游资源数量规模在全国垦区中居于较高水平。

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紧密

呼伦贝尔垦区景观组合较为特别,处于整个呼伦贝尔气候与地理大环境中,既有草原、湿地、山丘、森林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经几代农垦人辛勤耕耘形成的广阔的农田风光以及牧场风光,形成了多样化的景观组合。各种作物经规模化的种植使大地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风光,集中连片的大田风光组成呼伦贝尔垦区靓丽的风景线。自然风光与农业景观高度融合,成为呼伦贝尔垦区最为独特、壮美的旅游吸引点。在十大湾、特泥河湿地、银河湾湿地附近的山坡上俯瞰大地,一边是河流如带、湿地林木与草地错落有致,另一边是良田万顷、农机耕作、牛羊成群,自然与人文完美协调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美妙绝伦的农垦风景画。

4.季相变化大,寒温带地域特征明显(www.daowen.com)

呼伦贝尔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降温迅速、霜冻早。因此,垦区的草原、农田、湿地、森林等各类景观冬季和夏季差异巨大。夏季,绿草如茵,大田如歌,林木青葱,五彩斑斓尽收眼底。冬季,玉树琼枝,千里冰封,一片茫茫的林海雪原风光。可结合季节特色挖掘垦区不同季节的旅游潜力。呼伦贝尔在全国主体功能区中属于“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和“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两大区划,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垦区地处大兴安岭东西两侧,位于呼伦贝尔森林与草原的核心区域,环境承载力较低,易受外界干扰。常年低温致使森林、草场等资源生长相对缓慢,森林与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再生能力弱,河流冰冻期长,自身净化能力弱,净化周期长。因此,在旅游开发中更应注重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5.空间分布呈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串珠状格局

呼伦贝尔垦区24个农牧场面积广阔,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分散分布,各区域内资源分布差异也较大,岭东北与岭西南资源较为丰富,岭东南与岭西北单体数量相对较少,且各农场的资源分布也很不均衡。但就旅游资源的具体位置而言,垦区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分布在垦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国道G111与省道S301、S201沿线附近,成串珠状点缀在这片广博的土地上,这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游客的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多样化的旅游线路的安排成为可能。且较为均匀而广布的旅游资源,有利于扩展区域旅游空间,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6.局部资源同质化高,部分景观特色不突出

虽然大草原、大农田、大湿地、大森林、大水面独具鲜明的资源特色,有利于形成垦区独特的旅游品牌,打造旅游精品。但从各个农场内部来看,草原、湿地、河流、山丘、农田景观均有分布,存在部分农场资源类型相同,开发条件相似的现象。部分农场景观特色不够鲜明,将会影响旅游景点、线路组合的差异化开发,不利于农垦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垦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避免单一的生态观光、农业休闲与采摘等类型,应尽可能结合其他资源,打造农场景观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