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呼伦贝尔农垦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

呼伦贝尔农垦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⑤农垦文化,呼伦贝尔垦区属国家直供垦区,长期为国家发展畜牧业、确保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垦文化。⑥兵团文化,呼伦贝尔农垦是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抽调大批官兵及农机具,在呼伦贝尔地区开发建设国营农牧场而开始的,兵团文化特征明显。⑧草原文化,呼伦贝尔垦区地处呼伦贝尔草原,草原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成为草原文化的核心体现。

呼伦贝尔农垦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

2011年末,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做出决策,在海拉尔、大兴安岭农垦基础上组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提出将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打造成全市农牧业产业化航母、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8年农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27%;国有总产值31.3亿元,同比增长12.2%;粮豆油总产23.6亿斤,同比增长27.4%;牧业生产稳中向好;职工人均收入59 750元;按生产实现制计算,当年实现经营利润1.9亿元。谢尔塔拉、上库力、哈达图、甘河、巴彦等农垦小城镇初具规模,服务功能增强。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辖区民族众多、文化丰富。汉族蒙古族回族占集团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其他少数民族还包括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群众宗教信仰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萨满教天主教等。呼伦贝尔垦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地理区位造就了多元文化,包括:①民俗文化,各民族的习俗,比如秧歌二人转、冰灯、冰雕民间艺术欣欣向荣,那达慕、祭敖包、伊慕额节、米阔鲁节、瑟宾节、篝火节等传统节日闻名全国。②历史文化,有较多的文物古迹,如黑山头古城遗址、谢尔塔拉室韦古墓群、辽代古城遗址等。③饮食文化,除了常见菜系,垦区岭西地区普遍喝奶茶、食牛羊肉,这些均与当地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饮食一致,形成了丰富的饮食文化。④建筑文化,垦区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早年的窝棚、土坯房得到完善和修葺,同时蒙古包等独具草原特色的居住形式得到发展。⑤农垦文化,呼伦贝尔垦区属国家直供垦区,长期为国家发展畜牧业、确保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垦文化。⑥兵团文化,呼伦贝尔农垦是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抽调大批官兵农机具,在呼伦贝尔地区开发建设国营农牧场而开始的,兵团文化特征明显。⑦知青文化,呼伦贝尔农垦发展过程中知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曾在农场艰苦创业,大无畏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是农垦的宝贵财富。⑧草原文化,呼伦贝尔垦区地处呼伦贝尔草原,草原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成为草原文化的核心体现。垦区多元而独特的文化满足了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为垦区旅游开发增加了文化内涵,将极大提高垦区的旅游市场竞争力。(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