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都江堰灌区管理体制调整及效果-20周年论文选编

都江堰灌区管理体制调整及效果-20周年论文选编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到行政管理、党务管理、业务管理的层次和调控管辖力度,也影响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员配置、单位性质、职责划分、利益分配、效益发挥、社会职能等诸多范畴。因此,在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双重功能的龙泉山灌区,必须界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灌区管理处现有在职职工575人,必须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

都江堰灌区管理体制调整及效果-20周年论文选编

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到行政管理、党务管理、业务管理的层次和调控管辖力度,也影响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员配置、单位性质、职责划分、利益分配、效益发挥、社会职能等诸多范畴。龙泉山灌区是一个具有灌溉、防洪、发电、水产养殖、旅游、水土保持等综合效益的灌区,它本质上既有发挥社会效益的功能,又有自身经营收益的功能。灌区的特性在于:第一,属于都江堰灌区的组成部分之一;第二,地处资阳市行政区域,主要灌溉沱江河以西的简阳市、雁江区和资中县;第三,地处四川省的中部干旱区和粮食主产区;第四,处于成都市东南方的丘陵地区。灌区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灌区管理的特殊性,必须要在省水利厅或都江堰管理局的调控支撑下,灌区必须具备水权调度的主动性和强制性。因此,在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双重功能的龙泉山灌区,必须界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

灌区管理处现有在职职工575人,必须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按照水利部、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的规定测算,龙泉山灌区管理处岗位和水库工程管理岗位需设置事业单位在岗人员编制为360人左右,多余的215人应设置为过渡性管理编制;全处每年的全部经营收入与按照规定测算的全部支出相比,收支品迭后缺口为1100多万元。因此,灌区体制改革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灌区管理机构的定性定编;第二,灌区是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事业人员经费支出的缺口差额部分必须由省、市、县财政负担;第三,灌区机构人员身份应保留现有事业人员身份,离岗待退人员均应作为事业性质人员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灌区的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