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坡是指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生态护坡应是“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有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的系统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
生态护坡的国外现状:发达国家对环境和生态退化的问题认识较早,很早就开始研究传统的护坡技术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认为传统的混凝土护岸,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引起生态退化。为了有效保护河道岸坡和生态环境,提出了一些生态型护坡技术。如瑞士、德国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自然型护岸”技术;日本的生态型护坡技术与公路建设同步,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又首先提出了“亲水”观念,把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于城镇河道建设中,并进行了实践,推出了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德国莱茵河的堤防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紧密结合,在城市附近的河道,采用活动式的堤防,增加了人们的亲水性。目前,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较为常用的是土壤生物工程(soil—bioengineering)护岸技术。
生态护坡的国内现状:我国在生态型护坡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在充分吸收国外河道整治和其他领域生态护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鄢俊结合我国现阶段航道工程的植草护坡现状,讨论了各种植草护坡方式的特点和边坡种草的关键技术。卢志灵根据上海市河道的具体特点,讨论了生态型护坡结构形式;季永兴等综合分析了城市原有河道护坡结构及对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影响,并在吸取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整治和其他领域生态护坡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材料的生态型护坡结构新方法。在引滦入唐工程中,陈海波等提出网格反滤生物组合护坡技术;胡海泓等人在广西漓江治理工程中,提出了石笼挡墙、网笼垫块护坡、复合植被护坡等生态型护坡技术。这些带有生态色彩的护坡技术综合起来,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单纯利用植物护坡,一种是植物工程措施复合护坡技术。(www.daowen.com)
与传统的工程措施相比,生态护坡技术具有效率高、适应性好、环境景观协调性好等优点,在坡面不稳定时,可以调整自身状况,来适应坡面变化,维持较高侵蚀控制能力,不断发挥护坡的工程潜能。生态护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对于材料和施工水平的要求比较高,施工中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