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都江堰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两项重要内容

都江堰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两项重要内容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3.2 建立示范区,试验示范推广都江堰灌区节水农业模式经过多年研究,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已初步总结出都江堰灌区适用的平原节水农业模式与丘陵节水农业模式。

都江堰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两项重要内容

3.3.1 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四川省自20世纪50年代比较系统地开展灌溉试验工作以来,取得了大量的灌溉试验数据和科研成果,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灌溉用水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江堰灌区灌溉试验站和四川省其他地方的试验站一样,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灌溉试验工作走入了低谷,试验站点萎缩、设备老化、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灌溉试验工作的开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近年来,农业灌溉方式、灌溉技术和种植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为解决几种主要粮食作物充分灌溉而积累的试验资料和成果,已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急需通过开展灌溉试验研究来确定科学的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另外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一些农作物的新品种和生态植被的需水规律和灌溉制度也急需通过灌溉试验加以确定。抓好灌溉试验工作对于当前的灌区节水改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以及节水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灌溉试验站自2003年恢复,国家暂时没有向省一级灌溉试验站投入经费,但省上对列入省一级灌溉试验中心站和重点站的试验站每年有一定经费支持。遗憾的是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灌溉试验站的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省近年来的灌溉试验工作发展较为缓慢。都江堰灌区龙泉山管理处试验站是省重点站,多年来勉力维持试验工作,近年来在节水灌溉试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应整合龙泉山管理处、人民渠一处灌溉试验站的资源,不向国家“等、靠、要”灌溉试验经费,开展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油菜果树蔬菜等作物常规灌溉试验与非常规灌溉试验,开展农艺节水试验,积累节水资料,为节水改造提供依据。

3.3.2 建立示范区,试验示范推广都江堰灌区节水农业模式

经过多年研究,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已初步总结出都江堰灌区适用的平原节水农业模式与丘陵节水农业模式。应建立都江堰南方节水生态型灌区平原示范区和丘陵示范区,进一步试验、总结、示范、推广这两个模式以及其他适用模式。这两个模式的关键技术要点是:

1.都江堰灌区平原节水农业模式(“节水改造+农艺节水+管理节水”高效用水模式)

(1)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强化末级渠系治理,推广渠道防渗输水技术,以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渗漏、蒸发等无效损失。积极开展生态渠道建设及改造,注重生态保护。

(2)改进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结合平整土地,实行厢作沟灌、间歇灌、保墒灌溉等,提高灌水均匀度,减少田间深层渗漏及无效棵间蒸发。

(3)改进农艺节水措施。优化灌溉制度,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选抗旱节水品种,利用秸秆或地膜覆盖,平衡施肥和使用化学保水剂等节水、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提高水分生产率

(4)强化下湿田涝渍灾害整治技术。加强稻田排涝、排渍与排水再利用优化设计,推广稻田优化建设工程技术

(5)加大农业节水管理力度与宣传力度。一是建立灌区调度运行及优化配置系统;二是实行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三是大力推行计量用水和合同制供水;四是采取法律的、行政的强制性节水措施。同时,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2.都江堰灌区丘陵节水农业模式(“水资源合理利用+非充分灌溉+农业节水措施”模式)

(1)补充修建部分骨干蓄水工程(中、小型水库),整治病害水库、塘堰,建设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工程,联合调度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联合运行泵站、水库、塘堰。

(2)加强灌区泵站节水改造,集成与示范泵站优化配置与运行管理技术。

(3)利用地形落差,实行简易间歇灌和重力软管浇灌等地面节水灌溉技术。

(4)对于经济实力强、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推广大田喷灌、果树滴灌、菜园微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www.daowen.com)

(5)大力推广非充分灌溉、灌关键水等节水灌溉制度。

(6)充分重视农艺节水的作用,推广秸秆还田、覆盖保墒、生物抗旱剂,努力减少田间耗水,增加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3.3.3 对灌溉水利用系数与作物水分生产率进行长期监测

《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四川省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要求改造完成后全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8,作物水分生产率这一综合节水指标也要达到相应要求。为完成国家、水利部以及《四川省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的要求,应建立全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与作物水分生产率测算评价体系,提出适用的测算评价方法,以灌溉用水管理资料、灌溉试验与观测资料、渠系水利用系数实测资料、灌溉实践经验为依据,通过调查、统计与测定,分析确定全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与作物水分生产率,跟踪测算、分析“十一五”期间以及节水改造期间灌溉水利用系数与作物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3.3.4 都江堰节水与扩灌的关系问题研究

大力发展川中丘陵灌区,曾是四川省和都江堰水利发展的方针。都江堰人民渠6-7期工程、东风渠5—6期工程,大大扩展了都江堰灌区范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从都江堰大量远程调水到川中丘陵区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就降雨量而言,与全国许多地方相比,川中丘陵区并非当地水资源贫乏,但该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拦蓄当地径流的大型水库,中型蓄水工程也较少。应该适当加大川中水利工程投资,新建一批中型蓄水工程,适当提高原有蓄水工程蓄水标准,搞好小、微型集雨工程,充分拦蓄利用当地径流和降雨,推广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减少高耗水农作物(如水稻)种植比例,用当地径流和降雨解决当地农田灌溉问题。

在没有外来水源补充的情况下,都江堰现期不宜再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节水扩灌除外)。是否需要减少,近期灌面多少适宜?要根据成都市及成都平原各城镇近期生活、工业、环境用水水平下限(或中限)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而不应由农业用水需求来确定。都江堰世界闻名,主要因为它的历史悠久和建造科学,而不是灌面的大小。

都江堰的农业节水方向,除采用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外,搞好灌区农业用水预测和优化调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都江堰是否可以试行水权转让试点呢?把川中农业节水减少调水的水权转为城市供水的水权,从产生的增加效益中,提出一部分,建立川中农业节水基金,支援川中农业节水工程建设。这对于鼓励川中农业节水和缓解成都平原城镇缺水压力都有好处,可能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3.3.5 都江堰供水目标调整研究

1.都江堰水资源合理分配的宏观与微观指标

要满足都江堰灌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研究制订都江堰宏观上的总量控制指标与微观上的用水定额指标是关键。总量控制指标,指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灌区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即都江堰每年的用水计划。用水定额指标,指规定社会的每项工作、每项产品、每亩农田、每户居民的具体用水量要求,即都江堰每年的配水定额。同时要研究行政、工程、经济、科技、法律等综合措施,来保证这两套指标的实现。都江堰的这两套指标体系都有一定基础,但需要整合各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与供水的多年实践经验,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并随着供水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总量控制指标要对初始水权进行刚性约束,用水定额指标要靠继续加快节水改造,大力推行节水技术、节水器具,大力推行定量用水、计量收费,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的民主管理等措施来落实。

2.都江堰灌区量水技术研究

都江堰灌区渠道众多,要实现全灌区农业计量用水、计量收费难度很大,首先要求有使用简单、成本低廉、精度较高的量水方法与设备。根据都江堰灌区的不同特点,渠道的防渗形式与渠道的大小,多年的量水经验,研究试验流速仪、渠系建筑物、量水堰槽、U型渠槽专用量水堰、自计式水位仪等多种量水方法与设备,对不同的渠道选择最合适的量水方法和设备。值得注意的是,农业量水不在于精度一定要求有多高,只要农民能够接受就行了,核心问题在于成本一定要低,这样才能推广。量水计量到哪级渠道也是一个要研究的核心问题,计量用水绝不是要求每条渠道每亩灌面都要安装量水设施。根据现有的经验,量水一般计量到斗口,斗口以下采取农民用水户协会自行决定分摊水费等方法计量。

3.都江堰供水目标调整研究

长期以来都江堰供水的主要目标为灌溉供水,但都江堰这么优良的水质应该在城市生活供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沱江水污染松花江水污染等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城市用水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四川省各大中城市及重庆市洁净水资源都比较紧张,多数城市没有备用水源。都江堰建立初期,以农田灌溉为主,无可非议。但在这个问题上,今天是否仍沿用旧制,就值得斟酌了。都江堰应该根据水资源总量控制指标与用水定额指标,不断调整供水的长远目标,认真研究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环境用水的供水比例问题,探索把供水的重点从远程农业调水转移到远程调水解决城市生活供水上的可行性,探索都江堰作为四川省大中缺水城市及重庆市洁净水供水水源,把都江堰管理局办成跨省的以城市生活供水为主的企业的可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