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十周年学术论坛论文选编

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十周年学术论坛论文选编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都江堰供水区的供水除利用当地径流和部分边缘山区水量外,主要靠都江堰工程引入岷江水量,作为供水区的主力水源,占供水区总供水的80%以上。随着都江堰供水区的扩大,工业、生活用水的发展,靠都江堰工程天然状态引入水量,在枯水期已无法满足供水的要求,枯水期缺水逐渐突出。

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十周年学术论坛论文选编

都江堰供水区的供水除利用当地径流和部分边缘山区水量外,主要靠都江堰工程引入岷江水量,作为供水区的主力水源,占供水区总供水的80%以上。因都江堰为无调节引水工程,历史以来就是通过天然状况,由宝瓶口和沙黑总河进水口引进岷江鱼嘴河段来水,宝瓶口设计引水流量480m3/s,沙黑总河进水口设计引水流量120m3/s。满足供水区用水后,多于水量退水入岷江和沱江。

随着都江堰供水区的扩大,工业、生活用水的发展,靠都江堰工程天然状态引入水量,在枯水期已无法满足供水的要求,枯水期缺水逐渐突出。为解决中、枯期水量的严重不足,故在1974年修建了外江闸,后又在1992年建成飞沙堰尾部临时拦水闸,增加了引入水量,改变了历史以来的内、外江分水比例关系,见表3。

表3 都江堰供水区几个实际代表年引水情况表 单位:亿m3

(www.daowen.com)

历史资料表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工程条件,都江堰工程内外江进水口具有引水比例高的特点。都江堰工程引入岷江水量占岷江总来水量的比例,由于进水条件的不断改变,从20世纪50年代的56.7%,引入水量86亿m3左右;增加到90年代的72.9%,引入水量达100亿m3左右;多年平均为(1959~2005年)94.8亿m3。最大年(1993年)引入水量为110亿m3。而内江宝瓶口引入水量占总引入水量的80%,外江沙黑总河入水量占总引入水量的20%。目前要再增加内外江引入水量,单靠现状鱼嘴无调节进水已经无能为力,除非上游建有调节水库。

过去内外江引入水量的分配原则是:首先确保成都市区生活、工业供水,平原直灌区农灌用水,而后丘陵灌区补水;丘陵灌区引洪囤蓄为主。水量按灌面分配到灌区渠系,兼顾发电,多余水量(或作为生态环境水量)通过渠系退水至岷、沱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