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银鸥社会行为研究结果

银鸥社会行为研究结果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群居的银鸥,会用不同的方式对彼此作出反应。那些没找到配偶的银鸥,会像“俱乐部”成员那样聚集在一起。图1 即将给雌鸟喂食的雄银鸥(左)这些鸟一天交配一次或两次。银鸥的威胁有三种类型。当雄鸟和雌鸟共同遭遇临近的另一对银鸥时,它们会表现出第三种威胁形式:“咕咕叫”。图2 雄银鸥的直立威胁姿势这些威胁行为显然会给其他银鸥产生压力。雌鸟下蛋之后,银鸥夫妇会轮流坐在蛋上面。

银鸥社会行为研究结果

从秋天到冬天,银鸥都是群居。它们成群结队,一起生活;一起觅食,一起迁徙,一起睡觉。倘若连续很多天观察银鸥觅食,你会发现,观察者容易产生一个很平常的感觉:绝对不是丰富的食物把银鸥吸引到了一起。有一群我认识的银鸥,它们常常在草地上捉蚯蚓。我有时候在这一片草地上发现它们,第二天又会在另一片草地上发现它们。整群银鸥会时不时地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这些地方的蚯蚓都很丰足,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银鸥改变捕食场所乃是因为某个地方的蚯蚓告罄。想大量削减蚯蚓的数量可没那么容易!倘若某只银鸥从别的地方飞来,它总是会加入这个群体,而不是落在草地的别的某个地方。吸引它们的是其他的银鸥。

群居的银鸥,会用不同的方式对彼此作出反应。当你离它们太近的时候,有些银鸥会停止进食,伸长脖子,专注地看着你。很快,其他银鸥也会这么做,然后,整群银鸥都伸长脖子盯着你。其中的一只会发出警告声—有节奏的“嘎-嘎-嘎”,然后,它会突然飞起来。紧跟着,整群银鸥也会立即飞起离开。这个反应几乎是同时的。这种行为当然是因为它们同时作出了对我们这些观察者的反应,外部对象释放了它们的行为。但另一种情况也常常发生,比如,设若你在某个东西的隐蔽之下悄悄地走近它们,可能只有一两只鸟能发现你。这时候,你就可以观察到它们会怎样通过行为—伸直脖子,或者发出叫声,或者突然飞起—来影响其他银鸥,而后者可能还没有觉察到危险。

到了春天,银鸥一起飞往海边利于繁殖的沙丘地。在空中盘旋观察一阵之后,它们降落下来,然后分开成一对一对的配偶。每一对鸟都会在鸟群的领地疆域里寻找一个适合自己落脚的地方。当然,并不是每一只鸟都有自己的配偶。那些没找到配偶的银鸥,会像“俱乐部”成员那样聚集在一起。对标记过的个体进行的长期持续的研究已经表明,在俱乐部里,会形成新的配偶;在配偶形成的过程中,雌鸟是主动的一方。尚未配对的雌鸟,会带着一种特别的态度走近一只雄鸟。它脖颈向后缩,嘴略微向上,朝前指向雄鸟,然后,脖颈回到水平的姿态,开始慢慢地绕着它选中的雄鸟遛弯。雄鸟可能以两种方式之一做出反应。它要么开始趾高气昂地走动,并攻击其他雄鸟;要么发出一阵持续时间很长的叫声,然后同雌鸟一起走开。接下来,雌鸟开始经常做出乞食的行为,不断把它的头甩来甩去。对雌鸟的乞食行为,雄鸟的回应是吐出一些食物;雌鸟则会很贪婪地吞下食物(图1)。在繁殖季节刚开始的时候,这种乞食和喂食的行为可能仅仅是调情,不一定产生严肃的密切关系。但通常,它们会建立起亲密的纽带联系,这样,一对配偶就形成了。一旦配偶关系真正形成,它们就会进行接下来的步骤—一起去觅巢。它们离开俱乐部,在群体领地里寻找某个合适的地方。找到之后,就会开始筑巢。配偶双方都会去收集一些筑巢的材料,把它们搬运到筑巢的地点。在筑巢的位置,它们轮流坐下来,用脚刨出一个浅浅的坑,并铺上衔来的草或者苔藓。

图1   即将给雌鸟喂食的雄银鸥(左)

这些鸟一天交配一次或两次。交配前一般有个冗长的仪式。配偶的一方会开始甩头,就像是乞求食物一般。它与“求偶喂食(courtship feeding)”的区别在于两只鸟都会做出甩头的动作。它们的仪式行为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雄鸟会慢慢地伸展它的脖子,并跳起来跃到雌鸟背上。雄鸟通过把它的泄殖腔与雌鸟的泄殖腔不断接触,得以完成交配。

几乎与形成配偶、筑巢、求偶喂食以及交配等行为同时发生,另一种行为模式也出现了,特别是在雄性之间,即争斗行为。还在俱乐部里的时候,雄性银鸥的攻击性就会变得很强烈,它会赶开附近所有的雄鸟。一旦一对配偶在自己的领地上定居下来,雄鸟的攻击性会变得更强,对擅闯领地者,雄鸟会变得完全不能容忍。任何贸然入侵的雄鸟都会受到攻击。通常,真正的攻击很少实施,仅凭威胁就足以把陌生的入侵者赶开了。银鸥的威胁有三种类型。最温和的形式是“直立威胁姿势(upright threat posture)”:雄性伸直脖子,嘴指向下方,有时会抬起翅膀(图2)。保持着这种姿势,它以明显有点僵硬的步态走向入侵者,看起来所有的肌肉都绷紧着。攻击意图更强烈的表达是“扯草”。雄鸟一直走到距离对手很近的地方,然后马上放低脖子,狂怒地啄地面,并衔住一些草、苔藓或者草根,把它们扯出来。当雄鸟和雌鸟共同遭遇临近的另一对银鸥时,它们会表现出第三种威胁形式:“咕咕叫”。它们弯着脚,胸脯放低,喙指向下方,舌骨也放得更低,露出一种很奇怪的面部表情,并做出一系列像是没有完成的啄地面的行为。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有节奏的、略带沙哑的咕咕叫(cooing call)。

图2  雄银鸥的直立威胁姿势

这些威胁行为显然会给其他银鸥产生压力。它们理解这些行为的攻击意味,而且通常都会撤退。

雌鸟下蛋之后,银鸥夫妇会轮流坐在蛋上面。

它们在孵蛋过程中的合作让人印象深刻。它们从不会都离开蛋。一方在孵蛋的时候,另一方可能在数英里之外觅食。当觅食的一方回来时,孵蛋的鸟会一直坐着,直到前者走到巢边。这个过程伴随着特殊的动作和叫声;常常是发出一阵拖长的叫唤,并带着一些筑巢的材料。然后,坐着的鸟站起来,配偶接过它的岗位。(www.daowen.com)

照顾蛋的行为或许可以说是社会行为,因为蛋下下来之后就是一个个的个体。通常我们不会把这种单向的关系视为真正的社会关系,不过,我们不应该忘记,蛋尽管不会移动,但它们会对银鸥父母产生一种特殊且影响深远的刺激。

不过,在蛋孵化之后,父母和孩子们的关系就真正成为相互的。最初的时候,幼鸟什么也不能做,除了被动地接受喂食;但几个小时之后,它们就会乞求食物。一旦父母给它们站起来的机会,幼鸟就会不断尝试啄它们父母的嘴尖。很快,父母就会吐出食物:一条半消化了的鱼,或者一只螃蟹,几条蚯蚓。它会用嘴尖叼着食物,头微微前倾,耐心地喂给幼鸟(图3),直到其中一只幼鸟在经过几次失败后终于叼到食物吞下去。然后,父母再吐出另一小块食物,或者好几块。饱食之后,幼鸟停止乞食。父母则很快把剩下的食物又吞回去,并坐下来继续孵别的蛋。

图3  银鸥喂幼鸟

当捕猎者靠近群体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们之间的另一种关系就变得很突出。狗,狐狸,或者人,都会唤起它们最强烈的反应。成年银鸥会发出我们熟知的警告叫声“嘎嘎嘎,嘎嘎嘎嘎嘎”,然后飞起来。这种叫声有双重的交流作用。幼鸟会寻找覆盖,然后蹲伏。群体里的成年成员则都会飞起来,准备攻击。对入侵者的攻击,由父母来完成。当入侵者靠近鸟巢的时候,每只鸟都会先后俯冲下来,它们甚至会用两只脚击打入侵者。偶尔,它们的攻击还伴随着“吐出的食物”或“粪便”的轰炸;这些武器会引起对手的极度反感。然而,这样的攻击常常不会成功。狐狸和狗,也包括人,可能会因为它们的攻击受到打扰或者转移注意力,从而不能彻底地搜查目标区域。它们可能漏掉几个鸟巢,特别是年幼的猎手,但这种方式绝不妨碍它们发现那些也许偶然绊了它脚的鸟巢。几乎所有生物系统的功能都存在这种相对失效的现象: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系统的功能会导致完全的、绝对的成功。不过,它们都会为成功做出贡献。幼鸟的保护色和一些行为对于它们抵御捕猎者颇有帮助。幼鸟的蹲伏行为,其全部功能就是躲避捕猎者的视线(图4)。

图4   银鸥幼鸟蹲伏

大概一两天之后,幼鸟的活动就会更加自如。它们开始慢慢在领地周围走动,并逐渐到离巢越来越远的地方活动。不过,它们不会离开领地,除非受到人类频繁的打扰而不得不那么做,比如热爱自然的人群的光顾。人类过分的热爱对银鸥幼鸟来说往往是致命的,因为离开领地之后,它们就会受到邻居的攻击,并常常被邻居杀死。真正的自然热爱者,应该要满足于对银鸥的生活进行耐心的远距离观察。我们这里所描述的事情几乎都可以观察到。

我们已经看到社会组织的许多证据。有些合作服务于交配的目的。雌性和雄性之间还有些合作与交配无关,它们主要是为家庭服务。除此之外,在父母和幼鸟之间也有合作。幼鸟会乞求父母喂它们;而父母则会敦促幼鸟安静地藏起来。在不同的配偶之间也存在合作;它们发出的惊叫声会使得整群鸟都飞起来。这些社会组织的结果,是它们身后数量可观的幼鸟;我们太习惯于这个事实,以至于会认为它平常无奇。

这些复杂的社会模式,哪怕是遭遇很轻微的扰乱,都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我举一个例子。有好几次,我观察到同样的现象。一只正在孵蛋的银鸥,它站起来“伸伸腿”。就在它在离巢两码的地方整理羽毛的时候,另一只银鸥俯冲下来,把一只蛋啄成两半。不过,它还没来得及开始享用,就被孵蛋的银鸥赶走了。然而,这个蛋的损失总归是因为父母的疏忽。还有另外一个案例。我观察到一对银鸥,雄鸟完全没有孵蛋的冲动,它从不去帮自己在孵蛋的配偶。雌银鸥一直坚持不懈地坐在蛋上,毫不间断地坚持了20天。在第21天的时候,它放弃了,离蛋而去。对那些即将出生的小银鸥来说,结果有些悲惨。不过,对整个种群而言,这未必不是福气。因为那些后代完全可能遗传父亲的这一缺陷,进而为种群带来更多堕落、退化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