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泉州理工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根据一定的规程选聘院长,并授权院长组建学院行政班子。学院根据政府相关规定设立学院党委,负责学院的党建工作,确保学院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院院长在董事会的决策指导下,按需设立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处、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等行政部门,负责处理学院的行政事务。学院设立车辆工程系、信息技术系等6个系部,分别负责相应的教学工作,各教学系部直接受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管理,其组织结构见图5-8。
董事会是学院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现有董事7名,其中5名为学院创办人家族代表,1名为学院院长,另有1名董事为政府指派代表,董事长由学院创办人吴金营先生担任。根据学院董事会章程,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制定学院的发展规划;任免学院院长;决定学院内部的组织结构;筹集办学经费,审批学院的年度财务预算和结算报告;决定教职工的编制及其薪酬待遇;决定学院的设立、合并、终止。
图5-8 泉州理工学院组织结构示意图
学院院长由董事会选聘,并向其负责。院长在董事会确立的办学方针及基本原则指导下,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根据中组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学院成立了党委,由董事长兼任党委书记,政府部门选派一名干部兼任副书记。学院党委的基本职责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学院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学院的党建工作,抓好学院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积极支持学院董事会和院行政部门的工作;领导学院工会、团委等组织,做好统战工作,促进学院的民主管理。
(二)教育职能
泉州理工学院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开展多种形式教育与培训的民办高职院校。2007年,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泉州理工学院开始实施专科层次的成人高等教育。学院自成立以来,即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现已开设28个高职专业,并初步形成了以汽车类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的特色专业群,在福建省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学院有高职在校生近5000人。目前已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4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学制3年,主要采用函授方式授课。成人高等教育的实施改变了泉州理工学院原本单一的教育格局,进一步拓展了学院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从2007年开始,泉州理工学院与省部级重点中专福建经贸学校联合举办“五年专”教育,开设专业为旅游管理,招收初中毕业生,采用“3+2”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前3年在福建经贸学校就读,获取该校毕业文凭,随后进入泉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2年,毕业后获取大专文凭。从体制上看,“五年专”实际上是高职院校与中等学校之间的转学教育,该办学模式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正规的学历教育,泉州理工学院还与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例如,自2009年以来,泉州理工学院先后与泉港区团委、云山社区、东美社区等单位合作,举办农村大学生创业论坛、晚会演出、环保宣传、便民服务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经费来源
泉州理工学院是属民办性质的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收入,二是社会投入。学费收入是泉州理工学院办学经费最主要的来源,所占比例约为90%。以2010年为例,学院收费最高的专业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年收费9000元,其次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北大青鸟特色班),年收费8500元,车辆工程系各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阿里外贸特色班)的学费均为7500元,学院其他专业学费为7000元。[13]社会投入是指泉州理工学院投资人把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资金投入到学院的建设中,以弥补学费收入的不足。例如,学院董事长从其创办的中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经营实体的利润中抽取一部分资金,投入学院的建设,作为学院的办学经费。此外,学院还通过面向当地居民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获取一定的经营性收入。从总体上看,目前泉州理工学院办学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且过于依赖学费,因而不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
(四)人才培养
1.专业设置
泉州理工学院自成立以来,本着服务地方建设的宗旨,积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结合自身的条件,主动调整专业结构。截至2010年底,学院已有6个系共29个高职专业(含已审批、将于2011年招生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表5-4显示了泉州理工学院自2002年至今的专业变化发展情况。
表5-4 泉州理工学院新增专业表(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泉州理工学院2010年招生手册。
从专业结构上看,泉州理工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类专业为龙头专业群、其他专业为支撑的结构体系。这种颇具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为该学院增强社会适应性、走特色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业结构的调整反映了泉州理工学院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关注社会需求、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汽车类专业的设置为例,学院开设汽车类专业并最终将其确立为本院的龙头专业群,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其一,泉州理工学院的前身为始建于1986年的福建省摩托车汽车学校,具有良好的汽车类专业基础;其二,更为重要的是,重点发展汽车类专业是泉州市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泉州是以工商业为重心的新兴城市,机械制造业是该市五大传统产业之首,与之相关的技术人才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近年来,泉州市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新兴产业。这一产业的已有基础及发展趋势为泉州理工学院大力发展汽车类专业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晋江市深沪的泉州理工学院新校区已经动工建设,而该选址毗邻规划中的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基地,这将有效促进学院与地方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城校战略合作关系。
2.人才培养模式
泉州理工学院根据目前当地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确立了“1—2—3”证书教育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在学院根据各方需求而设置的专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使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获得学院大专学历文凭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参加相应的证书考试,获得英语和计算机两张工具型证书和1~3张职业资格证书,以大大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面从泉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课程与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与分析。
在课程设置上,泉州理工学院将所有课程分为公共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三大模块。公共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8%,职业基础课占12%,职业技术课占60%,毕业实习占10%。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适度压缩非专业课程;强调专业主干课程紧密联系职业岗位和职业群;强化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训类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学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做法,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实现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的转变;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理论教学向以实习场地、生产车间实训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转变。
为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泉州理工学院积极与当地企业界联系,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截至2010年10月,学院已建立实训基地71个,覆盖了本院的所有系和专业,见表5-5。不仅如此,学院还与泉州酒店、北大青鸟APTECH、阿里巴巴等企业进行深入合作,联合办学,共同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扩展了学院的办学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表5-5 泉州理工学院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部分)
为了有效实施“1—2—3”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也为方便当地群众,泉州理工学院于2004年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经过数年的发展,已拥有51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考证项目,覆盖了学院所有专业,该站现已成为福建省内鉴定种类最多、服务人群最广泛、取证率最高的综合性鉴定站之一,部分鉴定项目见表5-6。目前,学院已有近万名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考试,合格率为83%,学院也因此连续6年被评为“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优秀单位”。
表5-6 泉州理工学院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一览表(部分)
资料来源:泉州理工学院2010年招生简章。
为丰富自身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泉州理工学院充分发挥近台的地缘优势,加强与台湾高等院校的联系,目前已与台湾的建国科技大学、致远管理学院、朝阳科技大学、澎湖科技大学等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