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作为以“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为办学宗旨,力图成为开放式、大众化、综合性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朝阳社区学院在组织机构及管理模式上既保留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固有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改革与创新,其组织结构如图5-1所示。
图5-1 朝阳社区学院组织结构图
从图5-1可以看出,与其他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相同,朝阳社区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学院工作,支持院长独立自主地行使管理学院的行政职权;院长则在党委领导下,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负责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项事务,以确保圆满完成学院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根据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朝阳社区学院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理事会。理事会有成员20~30人,主要由朝阳区领导、各委办局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热心教育事业的专家学者组成,理事长由主管教育的副区长兼任。正如朝阳社区学院负责人所言,学院理事会主要由有权之人——政府官员、有钱之人——企业界人士及有名之人——专家学者三部分人构成。在理事会成员中,社区学院代表仅有院长1人,没有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社区民众代表进入理事会。朝阳社区学院理事会被赋予的职责是:首先,对影响学院发展的重大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建议献策,发挥参谋作用;其次,充分利用理事会成员的身份地位及社会影响力,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最后,通过理事会各成员,特别是企业界人士,为社区学院的发展争取一定的经费支持。从朝阳社区学院管理的实际情况看,理事会并非学院的一个管理层级或管理部门,而是一个类似智囊团的参谋机构,并未参与学院的实质性管理。
在朝阳社区学院的中间管理层中,行政管理部门设置较为精简,仅有办公室和行政处两个部门,这与普通公办高等学院繁杂的行政部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教学部门看,学院共有经管系、外语系、艺术系和计算机系四个教学系部,另有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处,分别负责非学历职业技术培训和社区教育工作。此外,学院还设有教务处、科研处、电教处及招生办公室等教学管理部门,为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经费筹措模式[3]
朝阳社区学院是在朝阳区职工大学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朝阳分校、朝阳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目前朝阳社区学院仍处于试运行阶段,还未获得教育部的正式建校批文,因而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质。但由于朝阳区职工大学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朝阳分校属国家承认的公办成人高校,因而以这两校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朝阳社区学院在实质上享受了公办成人高校的待遇,即办学经费由政府负责提供。目前,朝阳社区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财政拨款,其约占学院总收入的70%。学校办学经费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学费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5%。由于朝阳社区学院学费已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依靠提高学费来增加学校收入的可行性并不大。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大专)为例,2009年学院招收的应用英语专业的学费为每学年3800元,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费则达到了4200元,对于成人高等教育而言,该学院的收费已属较高水平。此外,约有5%的办学经费依靠学院自筹,这部分经费主要来源于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技术培训所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在学院总收入的结构中,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比例极小。由此可以看出,朝阳社区学院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过于依靠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还未真正形成有效的多元化经费筹集机制。
(三)各种教育职能的发挥状况
目前,朝阳社区学院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二是以短期技术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三是以社区文化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社区教育。
1.成人高等教育
如前所述,朝阳社区学院是在朝阳区职工大学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朝阳分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目前学院的基本职能就是承接上述两所成人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开展以大专层次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基于这种现实状况,朝阳社区学院将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定位于“立足区域,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学习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道德、有新知、有新能、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一目标指导下,朝阳社区学院依据朝阳区以CBD、电子技术和奥运为特色的产业结构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贴近市场”、“贴近职业”和“贴近学生”的原则,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调整专业体系,现已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成人教育专业结构,具体专业设置见表5-1。
表5-1 2006—2010年朝阳社区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续表
资料来源:朝阳社区学院相关年份的招生简章。
按照“三贴近”的专业设置原则,社区学院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办学目的,增强了学院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度。2004—2008年间,朝阳社区学院招生年均增长率超过50%,不过受成人高等教育生源总体下降的宏观因素影响,近年来学院的招生数量稳中有降。[4]2009年,学院所依托的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朝阳分校被评为全国首批“示范性基层电大”。(www.daowen.com)
2.职业教育
以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非学历职业教育是朝阳社区学院发挥人才培养功能、实现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形式。在“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朝阳社区学院主动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联系,大力开展短期的职业培训。朝阳社区学院开展的非学历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技能培训。学院与相关单位签订培训合同,由学院为其员工提供各种技能培训,如计算机培训、英语培训、岗前培训等,相关单位根据合同向社区学院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例如,2008年,朝阳社区学院与苏宁电器有限公司签订了培训合同,对其员工进行礼仪培训。(2)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资格培训是指学院开设各种短期辅导班,对准备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的社会人员进行考前培训,主要有计算机等级考试班、职称外语考试班、公务员考试辅导班、会计职称考试班以及社区工作人员考前辅导班及在职培训班等。例如,2002年,学院为朝阳区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考考生培训1400余人次,2003年、2004年分别为社区工作者提供670人次和1228人次的岗前培训,2005年为社区工作者提供提高培训1105人次。[5]此外,学院还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了成人高考考前辅导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劳动力转移培训。朝阳区现有14万左右的农民以及大批由外地迁入的农民工,为了帮助这部分劳动力更好地适应城市工作及生活环境,需要对其实施引导性培训。该类培训既包括职业技能培训,也包括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内容。例如,在朝阳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朝阳社区学院从2004年开始,组织教师,深入各街道和居民区,对区内流动人口开展法律知识、职业技能、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仅2010年,学院开展的此类培训活动就达100场,覆盖朝阳区43个街道、乡镇,受益人数达1万余人。[6]
3.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社区学院的特色职能,其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社区学院办学宗旨的实现程度。朝阳社区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社区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大量开展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文教活动,如开办舞蹈、书法、美术、武术、陶艺等课程,有力地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发展。通过设立文明市民总校、文明市民中心校和文明市民基层校三级网络,朝阳社区学院将社区教育阵地延伸至全区所有的街道和乡镇,从而扩大了社区教育的覆盖面。朝阳社区学院是该区的文明市民总校,主要负责统筹和指导本区域社区教育工作,制定文明市民各级学校的章程、基本职责、社区教育内容、实施方案、结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朝阳社区学院还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2003年,学院成立了社区工作研究室和朝阳区建设学习型城区研究会,专门对当地社区教育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以期为社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2010年,朝阳区建设学习型城区研究会主持研究的“开展家长教育,构建和谐社区”的课题被确定为该年度唯一一项区级重点实验项目。此外,1999年,学院创办了《朝阳社区教育》理论刊物,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社区教育提供了一个窗口和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社区教育的发展。目前,该杂志已发展成为北京市影响最大的社区教育理论期刊之一。
(四)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自身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关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诸多环节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设计等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办学宗旨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运行机制。北京朝阳社区学院是以“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为办学宗旨的地方性高等教育机构,自始至终都将社区的需要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动因。因此,在成立至今的10余年时间里,朝阳社区学院紧紧围绕社区需求,结合自身的优势,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1.开放式
朝阳社区学院实施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电大系统)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入学形式的开放性。学院采用免试入学的招生方式,考生只需提供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的学历证明,便可免试入学。二是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朝阳社区学院电大系统采用远程教育方式,充分运用网络、电视等现代化传媒手段,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方便了众多由于工作等原因而不能入校接受教育的学员。三是教学管理的开放性。为适应学生在职攻读学位的实际情况,朝阳社区学院以学分制管理模式取代学年制,将学籍保留在校的时间延长至8年,规定学生在此期间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历文凭。四是学院按照开门办学的方针,在设置专业结构时充分考虑社区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
图5-2 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图
在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朝阳社区学院根据办学宗旨和社区的实际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专业结构,进而结合传统面授和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最终形成了特定的人才培养类型,以满足社区的多样化需求,见图5-2。
2.应需式
应需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朝阳社区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并大力满足社区需求而逐步形成的特色培养方式。应需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和台湾地区“建教合作”模式,同时结合社区学院的特点,较好地满足了社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专业结构上,朝阳社区学院贯彻以社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不断调整学院专业结构,使之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区需求。在课程设置上,朝阳社区学院在保证必要的基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强化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尤其注重实训课程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增强学生的“执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相应的工作岗位。在教学安排上,朝阳社区学院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形成学识能力的同时养成执业能力;将学业完成和职业资格获取结合起来,使毕业生顺利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应需式人才培养模式详见图5-3。
图5-3 应需式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例如,在国家大力推行社区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社区管理人才将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为此,朝阳社区学院于2001年开设了社区管理专业,从北京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民政部等高校和部门聘请专家参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工作。学生在接受相关理论教育的同时,深入社区进行考察和实践,将社区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社区管理专业自开设以来,已为朝阳区乃至北京市其他区县培养了数百名社区管理人才。目前,社区管理专业已成为朝阳社区学院的王牌专业。
3.订单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社区学院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后者向前者提供资金支持,前者根据后者的特殊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对后者的员工进行培训。由于各用人单位对培训的要求各不相同,因而制定的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不宜重复使用,因此,朝阳社区学院开展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非学历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例如,2009年12月,受北京市网络管理办公室和朝阳区委宣传部委托,朝阳社区学院开设了“社区干部网络宣传培训班”,对朝阳区主要社区干部进行培训,增强其网络运用能力,以加强对虚拟社区的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