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社区学院评价制度与运行机制研究

我国社区学院评价制度与运行机制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机构,我国社区学院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政府的审批和社会的认可。社会评价机构是实施社区学院评价的主体。鉴于社区学院社会职能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社会评价机构内的成员应该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来自社区学院或其他高校的代表,也有地方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以及其他公共利益者的代表。因此,对各类具体活动的考察将成为社区学院评价的主体内容。

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机构,我国社区学院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政府的审批和社会的认可。从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现状看,尽管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有数量不菲的冠以“社区学院”名称的机构,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未能获得在教育部备案的资格,这意味着教育部并未正式认可社区学院这一高等教育机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社区学院采取了挂靠其他单位的做法,如:北京市丰台社区学院挂靠在丰台区职工大学这一成人高校内、上海市长宁社区学院挂靠在长宁区业余大学内。“没有合法身份”是现今社区学院管理人员最感苦恼与困惑的问题。本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全国冠名“社区学院”的机构遍地开花,鱼目混珠,极不规范,致使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于社区学院这一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功能及教育质量心存疑虑。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评价制度,对社区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功能作全面的评价。一方面,通过专门的评价制度,设定相应的准入制度,规范社区学院的办学行为,使之朝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活动,促进社区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服务社区的能力。

(一)社区学院评价的主体

根据高等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及我国的现实国情,我们认为,社区学院评价主体应体现多元化的特点,即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评价机构具体实施的、学院积极参与配合的评价模式。下面对作为评价主体的政府部门和社会评价机构作一论述。

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背景下,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价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在社区学院这一新型机构的准入认证评价过程中,政府更应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认为,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其应参与具体的评价活动,而是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具体实施评价活动的社会评价机构进行资格认证,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机构才被允许从事社区学院的评价活动;二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社区学院评价活动提供法制保障,如,规定所有的社区学院必须定期接受评价;三是主导制定社区学院的评价标准,确保社区学院评价的基本方向。

社会评价机构是实施社区学院评价的主体。其基本职责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评价的具体程序、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并加以实施。社会评价机构在正式实施评价活动前必须向政府部门申请并获得相应的评价资质,这一环节是为了确保作为中介组织的社会评价机构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能力。例如,美国的高等教育评价组织必须获得联邦教育部或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CHEA)的认可,以确保认证组织“在一般目的(宗旨)、组织结构、专业人员构成模式、认证过程的性质等方面有一定的类似性,都必须能够满足认可标准,如有正式的认证委员会、专门的工作人员、明确的认证标准和程序、确定的办公场所、保证运营的财务支持等”[58]。鉴于社区学院社会职能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社会评价机构内的成员应该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来自社区学院或其他高校的代表,也有地方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以及其他公共利益者的代表。

作为非政府的社会中介组织,社区学院评价机构要体现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的特点。独立性是指评价机构在实施评价活动时,不受政府行政部门和评价对象或与其有利益联系的组织或个人的影响,独立自主地开展评价活动。公正性是指评价机构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活动,得出合乎实际的评价结果。权威性则是指评价机构做出的评价结论具有极高的公信力。社会评价机构要实现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必须具有独立的资金来源,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因与评价对象有利益关系而出现评价活动受到干涉、从而导致评价结论有失公平的现象。此外,健全的市场机制也是保障评价活动独立、公正的必要条件。作为中介组织,社会评价机构的声誉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评价机构只有独立自主地开展评价活动,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其评价结论才具有公信力,才会被社会所认可。否则,它就会被教育评价的市场所淘汰。

(二)社区学院评价的内容

教育评价的核心是合理地选定评价的内容。从理论上看,评价内容越广泛,评价的结果就越真实可信。例如,美国中部院校协会(MSA)从目标、资源和成就三大板块对学院进行评价,并具体从七个方面进行考察,即合适的学校宗旨、为实现该宗旨而开展的教育行为、充足的教育资源、办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能、学校的办学成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他必须符合认证机构设定的标准。[59]但在我国教育评价的实践中,受评价时间、费用等成本的限制,并考虑到评价活动给评价对象正常教育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评价内容的选定应贯彻全面性与精简性相结合的原则,即选定的内容既能基本反映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又不致因内容太多而使评价活动过于复杂。因此,在社区学院的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应选择最能体现其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作为评价内容。根据这个原则,我们认为,社区学院的评价应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开展:是否有清晰、明确的办学宗旨;是否开展相应的活动以实现该办学宗旨;是否拥有足以支撑这些活动的办学条件;是否具有合理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学校宗旨。

1.对社区学院办学宗旨的评价

办学宗旨是学院性质的直观反映,也是学院的灵魂所在,学院几乎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是围绕办学宗旨来开展的。通过考察办学宗旨可以对评价活动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理论上,社区学院的使命在于通过自身的教学和社会服务,为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评价者可以考察相关材料,了解评价对象的办学宗旨是否明确体现这一使命,以及该宗旨是否得到学院董事会、师生员工及社区民众的广泛认同。之后,评价者应进一步了解学院是否将办学宗旨贯彻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例如,考察社区学院的日常教学是否体现了与所在社区的密切联系;学院是否开展了经常性的社区教育活动,等等。

2.对社区学院相关活动的评价

社区学院的宗旨与使命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各项具体的活动中,缺少这些具体的活动,其宗旨和使命将无从实现。因此,对各类具体活动的考察将成为社区学院评价的主体内容。在前面的相关章节中,我们论述了社区学院的主要职能特点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核心、以社区教育为特色、以成人高等教育为补充、以转学教育为突破口。而社区学院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这些职能展开的。因此,对社区学院开展活动的评价也应围绕这四种职能进行。例如,评价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的结构和开设的课程比例来判断学校是否开展了足够的职业教育活动;学校是否建有相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能否较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的课程是否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学校是否经常性地开展服务社区的各类活动,等等。

3.对社区学院办学条件的评价

要实现社区学院的办学宗旨,就必须开展相应的各类活动,而活动的开展则有赖于学校的各种条件或资源。换言之,学院的办学条件是实现其办学宗旨的基本物质前提。因此,对相关办学条件的考察也是社区学院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而言,评价学院的办学条件可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三大方面进行考察。

教师是社区学院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师资队伍建设是社区学院整个运行机制的关键一环。对于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社区学院而言,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性条件。因此,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考察应成为该项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具体而言,评价主体可以从教师的聘任标准、教师的数量与结构、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师的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聘任标准看,评价者要考察社区学院的教师选聘是否体现了该校的特性和宗旨。教师的数量可以通过生师比来反映,教师的结构则主要体现在年龄、职称、学历以及“双师型”教师等的比例上。

考虑到社区学院的特性,兼职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的比例应成为关注的重点。我国社区学院应建立以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原因有三。其一,多样化的社区需求促使社区学院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相对稳定的,由此可能出现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与社区需求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为此,社区学院应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大量聘用兼职教师,充分利用兼职教师的灵活聘用制度,及时满足多样化的社区需求。其二,聘用兼职教师能节省费用。相对于专职教师而言,大量聘用兼职教师可节省大量经费,如养老保险等福利开支和办公室设施等教学投入,仅支付一定的课酬即可。其三,从当地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中聘请兼职教师可加深学院与当地社会的联系,更好地了解社区的实际需求,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服务社区的宗旨。基于这些原因,根据实际需求聘用兼职教师,建立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是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基本策略。(www.daowen.com)

教师的素质可以通过听课、座谈、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加以考察,以评价其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等。对于教师的发展状况,评价者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教师自身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二是学院为教师发展提供的便利条件,包括制度安排、经费提供等方面。

除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同样也是学校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其数量、运行状况及使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现实状况,因此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的物力资源主要包括与教育、教学及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类有形资源,如图书馆、教室、实验室、运动场馆、食堂、图书资料、实训场以及相关设施等。在对社区学院实施评价时,评价者一方面要了解各类物力资源的绝对数量,另一方面更要考察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及运行情况。这是因为,即便学校拥有充足的、良好的设施,但如果不能加以有效利用,使其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那么这些资源对于学校而言就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此外,对于密切联系地方的社区学院而言,资源共享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因此,评价者还应将校内资源对社会开放的情况以及学校利用校外资源的情况纳入考察的范围。

财力资源之于学校如同血液之于人体,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充足、稳定的财力资源有助于学校办学宗旨的顺利实现,反之,经费不足则会使学校陷于困境。因此,财力资源既是办学者追逐的目标,更是评价者关注的重点。首先,要考察学院是否有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在我国,公办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政府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及社会服务收入。由于政府财政拨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公办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较为稳定。对于民办社区学院而言,其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和自筹经费,因而呈现不稳定的状态。无论公办社区学院还是民办社区学院,都应根据自身特点,采用相应措施,广开财源,确保充足的办学经费,以促进自身使命得以实现。其次,要考察学院经费开支是否合理,是否与自身办学宗旨相符。最后,经费的使用状况也是评价考察的项目。在学院办学经费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经费的使用情况成为学校财务状况的决定性因素。学院应就是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能否确保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等问题向评价机构作出回应。

4.对社区学院管理体制的评价

管理体制是反映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对于顺利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完成高校使命和宗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社区学院管理体制的评价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在组织结构上,要考察社区学院是否体现精简、高效的特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空前加剧,对于立足社区、面向市场的社区学院而言尤其如此。因此,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有助于节约开支、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社区学院的组织结构应与学院职能体系相适应,既有特定的机构以实现相应的职能,也有相应的研究和辅助机构,以支持职能的实现。其次,要考察社区学院是否建立了一支优良的管理人员队伍。完善的组织结构还需配备精良的管理人员队伍。学院应配备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素质优良的管理队伍,为学校教学和社会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后,要考察社区学院是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的组织结构反映的是一种静态的特征,就其本身而言并不能对学校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通过相应的制度,使各结构单元之间形成特定的关系,这样才能良好地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换言之,能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学院管理体制优越与否的关键所在。优良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制度的全面性,即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制度的实效性,即该制度被学院相关部门遵照执行并对学校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学院教职工民主参加学校事务管理为例,高等院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这是《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的内容。社区学院应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或类似机构,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重大事项进行评议、协商和表决,使该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如果仅设有相关机构,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或仅有机构和制度,最终并未真正实施,都应被认定为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5.对社区学院教育结果的评价

不同目的的教育评价关注的重点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何种教育评价,教育结果都是它们共同关注的对象。这是因为,教育结果是教育过程各环节质量和效益的集中体现,正如有学者指出,“教学条件建设与投入是高等院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而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落脚点是教育的产出”[60]。一般而言,教育结果是与特定的教育行为相关联的,因此,对高校教育结果的评价应主要围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个基本职能进行。由于社区学院大多属于教学型、服务型的地方性院校,科学研究在学院或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影响甚微。根据社区学院这一特点,对其教育结果的评价可从人才培养和社区服务两方面展开。

在人才培养方面,评价者可重点关注两点:一是在校生的教育质量;一是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在校生教育质量主要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状况。对于教学型高校而言,学生的质量是体现高校教育成果的主要方面。考虑到社区学院服务社区的特性,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应更加强调职业能力和态度的考察,对其理论知识的考察则在其次。此外,学生考取的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在各种形式的竞赛中获取的成绩也应成为反映在校生教育质量的指标,如微软系统工程师资格证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等。对毕业生发展情况的考察也是评价社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状况与其在学校就学时所形成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结构和水平直接相关,对于以职业为导向的学生,二者的关系更为显著。毕业生就业率、初次就业的薪资水平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状况较真实地反映了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因而应当成为评价者的观测点。

社区服务是社区学院独具特色的教育职能,因而也是衡量和评价社区学院教育结果的重要内容。社区学院开展社区服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加以实现,而这些服务方式及其效果也正是社区学院教育效果评价的重要方面。首先,社区学院应根据所在社区的实际需求,提供各种非正规、非正式的教育或培训活动。社区学院与其他类型高校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社区”二字,名副其实的社区学院应在此处大做文章,以体现学院特色。例如,北京朝阳社区学院在实践中将社区教育相关内容列入学院发展规划之中,以明确的目标规范工作,在学院“十五发展规划”中,将“服务社区工程”列为八项实施工程之一,明确规定要“为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社区居民学习、培训、健身、娱乐提供服务”等,并开展了“教职工下社区”的相关活动。[61]朝阳社区学院正是在大力开展社区服务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自身定位,获得了地方各界的广泛认可,也因此为中国社区学院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典型。其次,社区学院应成为社区终身教育的中心。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逐渐成为各地社会发展的主题。在此背景下,拥有较丰富人力资源和知识、信息资源的社区学院应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本着开放办学的原则,利用深入社区的优势,大力开展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创造条件,成为终身教育的中心。在终身教育的浪潮中,如果社区学院仍固守封闭的传统教育观,那么,它必将失去应有的特色,成为名不符实的传统教育机构。此外,考虑到社区学院与所在区域的紧密联系,地方各界对社区学院的满意度、认可度也可作为评价社区学院教育效果的观测点。

(三)社区学院评价的基本过程

高等学校是一个机构复杂、功能多样、事务繁杂的庞大系统,因而对它的评价也相当复杂。为了使复杂的评价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富于成效,对整个评价活动制定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是有必要的。由于评价对象千差万别,评价目的也不尽相同,因而评价过程也不宜千篇一律,但对高校评价过程的基本程序作一归纳还是可能的。例如,美国的学校要获得认证机构的认可,一般要通过5个基本步骤,即申请认证资格、自我评估、实地考察、认证决策、周期性复评。[62]我们认为,社区学院评价是一个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互配合的过程,是在一定的评价标准基础上评价者对被评者的相关项目进行考察、分析并最终就相关内容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社区学院评价的基本过程包括评价机构制定评价规则、社区学院进行自我评价、评价人员驻校评价以及社区学院进行整改等4个步骤。

首先,评价机构制定评价规则。评价规则是实施评价活动的基本前提,“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一套明确的、可操作的评价规则对于确保评价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制定评价规则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确定社区学院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在构建指标体系之时,评价机构不仅要明确社区学院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反映这些内容的基本观测点,还应根据各观测点内容在社区学院办学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对其赋值,以便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评价机构在实施评价活动之前还应就评价基本程序、评价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以及基本原则进行商定。总之,做好评价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是评价机构实施评价活动的必要前提。

其次,社区学院进行自我评价。社区学院的自我评价对于整个评价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随着评价理念的发展,它还将成为最重要的评价形式。社区学院开展自我评价,一方面为校外评价机构实施评估考察提供了详细的自评报告,为其奠定了坚实的评价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自我评价,社区学院深入了解了自身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各类问题,而这种切身的体会有助于日后提高整改的实效性。社区学院实施的自我评价应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深入了解有关评价工作的各类文件,如评估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等。社区学院通过学习这些文件,可了解评价程序和相关要求,提前做好相应准备,以利于评价活动顺利、高效地完成。同时,通过这一环节,社区学院进一步明确了评价活动对于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动员全校力量以评价为契机,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院更好地发展。二是根据外部评价机构的相关文件的要求,部署并实施自我评价。三是撰写自评报告。社区学院在结束自我评价后,要及时将自评的结果形成正式的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历史和现状、自评基本程序、自评主要内容、成绩和问题以及整改思路等。自评报告内容应尽可能客观、真实、精简,以便外部评价机构根据该报告的具体内容组织下一步的评价活动。

再次,评价人员驻校评价。评价机构在确定评价内容、制定评价规则之后,即选聘评价人员进驻社区学院进行实地考察评价。评价人员驻校评价是整个评价活动的核心环节,它主要包括审阅自评报告、全面考察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情况、形成评价结论、通报评价结论等环节。社区学院提交的自评报告是评价人员实施评价的前提性材料,通过审阅自评报告,评价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或调整评价计划,以真实、有效地反映社区学院的办学情况。审阅自评报告后,评价活动即进入全面考察社区学院教育、教学、管理等情况的环节。在这一环节,评价人员应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如随堂听课、召开师生座谈、听取相关部门汇报、随机访谈、走访社区居民等,以全面收集社区学院办学情况的证据材料。在全面掌握相关情况之后,评价人员要召开评审会,结合事先制订的评价规则,对已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从优势和不足两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进行整体价值判断。驻校评价的最后环节是召开由评价人员和社区学院相关人员参加的评价结果通报会,将评价的过程、结果及评价组的整体意见和建议向社区学院进行通报。

最后,社区学院进行整改阶段。社区学院的评价活动最终要落实到学校的整改行为上,否则评价活动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社区学院的整改阶段成为整个评价活动的最终环节。社区学院的评价是一次全面检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活动,学院应以此为契机,高度关注在此过程中暴露的各种问题,根据评价组的评价结论,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发扬自身优势,克服存在的问题,弥补现有的不足,以促进学院更好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