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最终目的的必要途径和方式,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实现社区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职能。对于社区学院教学模式而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学业成绩的测评等方面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开展职业教育的机构而言,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把相关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鉴于此,本部分内容主要围绕社区学院如何组织学生实训作一论述。
社区学院应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社区的优势,充分利用社区内企业的各种资源,校企合作共同提供卓有成效的职业教育。目前,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即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规格、技能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一点正是学校职业教育饱受诟病之处,甚至有人质疑:“既然学校形态的职业技术教育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成本又高,且找不到任何可以证实的好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必要继续支持这样的办学形式呢?”[20]尽管这种质疑有失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职业教育的现状。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此而取消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因为它毕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即能以集约的方式培养技术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只能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弥补学校职业教育的缺陷。日本学者田野郁夫在谈到日本校企合作时认为:“如果日本(职业)教育有什么秘密武器的话,那就是企业内再教育这个法宝。”[21]因此,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促使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培养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技术人才。自现代职业教育产生以来,校企合作就一直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但始终未有大的突破,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如学校向企业派遣实习学生,企业向学校派遣兼职教师等。究其原因,既有政府的因素,如未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敦促校企合作,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如校企双方未能形成明确的责权利耦合机制,因而使双方特别是企业方不能看到合作带来的成效。针对业已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相关方面应发挥各自优势,统筹规划,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首先,社区学院应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联系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通过细致入微的市场调研,了解它们的生产状况和现实的人才需求。根据掌握的市场需求信息,社区学院应及时对学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作相应的调整,以使学校的“产品”在数量、规格及质量上都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社区学院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时,应聘请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担任顾问,这样既可以广开言路,充分吸纳校外人士,特别是企业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更能提高改革的成效,同时也可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当然,在处理与市场关系的过程中,政府是不可回避的角色。因此,在学校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过程中,社区学院应正确处理政府、学校与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毫无疑问,政府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应注意其中的“度”。政府在加强统筹的同时,应避免直接管理,而是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创设环境、搭建平台、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等措施,引导职业教育机构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社区学院应该密切关注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分析就业市场的变化,按订单培养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增强根据市场变化、社会需求不断加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做到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22]如果学校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与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的常效机制并非不可能。另外,从管理体制上看,我国社区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也有一定的优势。由于我国社区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董事会中,应充分吸收地方党政领导人以及社区内主要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担任董事会成员。这样,社区学院在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和周边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响应。
其次,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系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世界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也呈现多种形态。其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典范。“双元制”职教模式是指,职教学生的职业教育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承担,即学生在职业学校里接受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同时又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训练,二者所用时间大体相当。“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主体,有学者曾对德国大型化工企业作过有关技术人才构成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德国的企业中,经过“双元制”培训的技术工人在企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达40%左右。[23]由于该模式中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影响较为突出,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和训练工作,教育效果很好,因此该模式成为世界职业教育争相效仿的典范。另外,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也是一种较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模式是一种把学校的理论教学和企业的实际训练紧密结合的职教模式,其基本做法是:高职院校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进行基础性技能训练,第三年进入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工业项目组”,开始以进行实际训练为主要目的的车间操作阶段。“工业项目组”是由学校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学校承揽生产项目,企业在学校装备一个生产车间,供学生实际生产操作之用。该模式在新加坡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以上两种高职教学模式可以看出,但凡要取得高职教育的成功,长时间(至少一年)的实际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反观我国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尽管都包括了时间长短不一的实习或实训的环节,但总体而言,实训环节还是极度不足,因此大大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而实训环节的不足,根源在于学校未能与企业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因此,如何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建立有利于双方长远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核心职能的社区学院而言,是必须解决的重点课题。
再次,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功能。我们认为,要解决校企合作存在的诸如层次低、时间短、成效差等问题,必须改变仅由职业院校和企业两方洽谈协商的惯常做法。实践证明,职业院校与企业两方的合作往往容易流于形式。这是因为,二者对于校企合作的目的与期望各不相同。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校企合作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利用企业的硬件设施,如生产车间及相应的设备,以此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而对于企业而言,在参与培训学生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现自身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以便在其毕业后招为己用,除此之外,并不能从校企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即便是这仅有的期望,企业也极有可能因为学生出于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考虑以及工作的选择而落空。因此,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为走出这种困境,需要第三方力量——政府的协调。政府之所以可能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事务,这是因为,政府承担着发展本地区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为本地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的责任。除此之外,通过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良性发展,从根本上上说,符合地方政府的长远利益。例如,浙江省宁波市在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战略决策的指导下,根据本地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职业教育予以大力支持,积极促进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宁波市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强市和重要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www.daowen.com)
在促进社区学院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政府应主要通过政策和法规等宏观调控手段为二者的合作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政策上,政府主要要解决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动力问题,尤其是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问题。政府应针对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关键问题,即企业积极性不足,采取相应措施。如,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运用税收杠杆、项目资金、土地出让等方式,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长期的、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对于校企合作中产生的科研成果予以奖励,并在成果推广及应用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此外,政府应利用自身优势,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如,建立校企合作科技园区,以特殊的政策吸引有发展潜力的校企合作项目进驻园区。这样,既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又能有效地转化二者合作所产生的科研成果,使之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最后,社区学院尝试实施与周边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实践教学课程较少,学生参与实训的时间非常有限,企业在教育过程中的责任极小,因此对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与此不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是以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名义招生,学生入学后具有双重身份,即社区学院学生和企业的学徒工或准员工。作为企业的学徒工或准员工,在学期间可享受一定的工资待遇,毕业后可根据合同成为该企业的正式员工。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校负责文化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的教育,企业则负责安排学生全部的实训环节,因此,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承担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大增强了其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例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与宁波市食品企业联合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海正班”,与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华海班”,与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开展准员工培养的合作。[24]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除了实施正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外,开办非正规的职业培训也是社区学院应当履行的重要职责。这是因为,在各种对正规职业教育的需求之外,众多在职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希望在职业技能上有所发展,因此对非正规的职业培训有着较强烈的需求。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职业岗位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从业者必须不断地更新调整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否则就有可能因抱残守缺,适应不了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下岗失业。因此,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里,参加非正规的职业培训将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例如,北京丰台社区学院受北京市丰台区民政局、丰台区军安安置办以及丰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委托,于2009年开设了“丰台区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班”,专门为丰台区的105名退役士兵提供职业技术培训。社区学院将此次培训分成综合素质类必修课和职业技能类选修课两部分,其中综合素质培训涉及就业指导及应聘技巧、心理调适、文明礼仪、法律法规、公文写作和英语口语共6门课程,职业技能培训涉及电工、汽修、计算机共3门课程。培训结束后,学员统一进行考试、考核,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丰台职工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同时参加区劳动局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从业资格证书。[25]另外,在终身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社会,教育不再是某个特定阶段的事情,而贯穿于人的一生;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对于个人而言不再完全是功利性的,闲逸与好奇同样可以成为接受教育的正当理由。在这种背景下,灵活、开放的社区学院开设的非正规的职业教育正日益成为人们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此外,大量涌入城市各区域的农民工将成为社区学院职业培训的潜在对象。近年来,随着进城农民工的生存境遇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加之他们对城市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农民工的受教育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一般而言,对农民工的教育应以与其从事的职业相关的技能教育为主,并且以不脱产的职业培训方式为宜。社区学院以其教学安排的灵活性、收费的低廉及实用性等特色,将成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实施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