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关乎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目前美国社区学院注册学生达620万人,占全美大学生总数的35%。社区学院是非传统的,但是它们又是最好的,因为它们代表了美国,从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总是能想到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它们对每个人开放,增强了美国特色的流动性,它们的理念是:通过努力,社会可以变得更民主,个人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中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发展社区学院有助于缓解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扩大入学机会与提高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

随着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内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质量下滑,教育机会不均,大学就业难度增加,高等教育体系不完整,高校定位不清、办学特色不明显,等等。在大众化初期,在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满足人们持续增长的教育需求的压力下,这些问题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而在大众化中后期,规模扩张的压力相对较小,因此,解决业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成为这个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其中,尤以解决扩大入学机会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最为紧迫。

在20世纪末以前,我国遵行的是精英教育路线,高等教育成为一种特权,只有极少部分适龄青年有机会享受,绝大多数人被排斥在高等教育殿堂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价值日益彰显,高等教育也日渐成为更多人关注和追求的对象。“精英高等教育”逐渐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普遍的学校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必要,高等教育也不再为少数人所独有,而是逐渐面向大众,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28]在此背景下,将高等教育视为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特权的观念已被人们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高等教育应成为人人能享有的权利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层次和阶段,理应成为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内容。此外,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有利于推动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进入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而这二者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部门,为国家输送所需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通过高等教育,尽可能多地将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在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的现实状况下,确保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使命,质量是其生命线。如果说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教育规模,增加入学机会,那么,大众化中后期即后大众化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增加入学机会和提高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就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体现程度,以及适应并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体现程度。[29]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所培养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高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关乎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国力。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政府和高等教育自身努力追求的目标。

从理论上看,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并行不悖,甚至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在各种社会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却现实地成为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为增加入学机会,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我国实施连续多年的大扩招政策,在短期内使高等教育规模迅猛增长。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入学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也给高等教育自身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199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数校均规模为3335人,2009年则上升为9086人,生师比也由11.62∶1上升至17.27∶1。[30]高校规模急剧膨胀,各种资源全面紧张,特别是实验器材短缺,授课班级规模空前,教师工作负担加重,多校区大学频频出现,凡此种种,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已走上大众化之路的中国高等教育显然不能重回精英教育的老路,不能通过大幅度压缩招生规模以提高教育质量。况且,根据目前的国情,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当然是较为缓慢的、渐进式的)将是可以预见的趋势。因此,通过何种方式在增加入学机会和提高教育质量二者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已成为大众化中后期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社区学院通过接纳大量学生,既能扩大教育机会,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又能有效减轻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负担,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作为一种非学术性高等教育机构,社区学院采取开放的入学政策,对入学者的学习基础不作过高要求,大大降低了入学门槛,为更多原本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了学习机会。目前美国社区学院注册学生达620万人,占全美大学生总数的35%。社区学院总是在不断地寻求新的项目和顾客。社区学院是非传统的,但是它们又是最好的,因为它们代表了美国,从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总是能想到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它们对每个人开放,增强了美国特色的流动性,它们的理念是:通过努力,社会可以变得更民主,个人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31]因此,我们应根据地方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学院,充分发掘社区学院的容纳功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和民主化。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推动下,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空前高涨,大批学生涌入大学,造成各个大学人满为患,资源紧张,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内涵式发展,即扩大校均规模,已不能有效地解决规模与质量的矛盾,必须走外延式发展之路,即建立和发展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社区学院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吸收了大批学生,大大减轻了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压力,有利于在整体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社区学院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所提出的“冷却功能(cooling-out function)”[32],对于引导人们形成理性的高等教育观念,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社区学院有利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层次结构、区域结构以及科类结构。1949年以来,高等教育经过几次改革,如20世纪50年代的院校调整、世纪之交的院校合并等,已初步形成了层次多样、分布较为合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然而,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膨胀,其结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高职高专不安于其位,高校升格之风盛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逐年萎缩;理论性高校及专业过多,应用型、面向社会需求的高校及专业过少等等。这些问题成因复杂,牵涉面广,既涉及宏观的结构,又涉及微观的因素;既与外部环境有关,又与高等教育内部因素有关。因此,解决结构方面的问题对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至关重要。(www.daowen.com)

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不同层次、类别、形式的机构组成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但这种结构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劳动力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影响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构成与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人力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科学技术进步将对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以及大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科技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等走向多样化,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未来人口压力将得到缓解,人口结构将发生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这些必将对高等教育结构产生重要影响。[33]特别是随着后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等教育需求日益多样化,因此,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显得尤为必要。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必须建立一个多样化体系。传统的单一性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一种学科性体系,强调的是培养重知识接受和重思辩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实践中需要的大批应用性人才,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只有多样化的体系才有可能收到更大的社会实际效果,即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只是为了解决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体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就业需要”[34]。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性、学术型高校偏多,应用性、实践型高校偏少,即使是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也大多未能真正体现应用型的特征,这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后大众化阶段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

与传统高等教育机构不同,社区学院主要由地方政府甚至社区举办,其目的就是满足所在区域的现实需求,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社区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都充分考虑了社区成员及相关机构的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针对性。国内部分社区学院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2001年,北京朝阳社区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锁定在满足社区需求上,设置了社区管理专业,并从国家民政部、北京大学等单位聘请社区建设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学员讲课,及时培养了一批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35]因此,社区学院的发展将对我国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必将成为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

社区学院不仅能够在机构体系上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同时也能在功能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有所裨益。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主要由两大体系构成,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前者主要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后者则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两个体系各自独立,壁垒重重,沟通和协作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业者技能的综合化和多样化成为社会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单纯培养理论型或应用型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理论型人才和具有较好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则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拓展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热切期盼,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职能的社区学院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在社区学院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如果希望在理论素养上有所提升,可以根据社区学院与其他四年制普通高校之间达成的合作协议,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入相应高校;另一方面,对于希望掌握一技之长的四年制大学生而言,也可根据相应的协议,转入社区学院接受职业教育。总之,社区学院以自身独特的结构、功能及使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因而在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发展社区学院有利于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学习型社会(Learning Society)是美国教育家赫钦斯(Robert M.Hutchins)在其名著《学习型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一书中率先提出的概念。在该书中,赫钦斯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他认为,学习型社会“除了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为所有成人提供非全日制的成人教育外,还应实现学习、发展及人格完善的价值,并使所有学校都以此为终极目的”,“在学习型社会里,人人都能够在学校内部或外部接受自由教育,并能够持续地、自由地学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是独立思想和批判的中心,在此人们的价值观得以转变”[36]。赫钦斯认为,在学习型社会,不仅有足够的教育资源,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充足的教育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社会树立理想的教育精神和信念,使人们自觉地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行为。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在刚提出时并未引起大的反响,然而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全面普及,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该理论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经典文献《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能支持个人终身学习的社会。”1973年,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题为“学习型社会——通向生活、劳动和奉献的道路”的报告,阐述了学习型社会对于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学习型社会理论确认为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此后,世界各国对学习型社会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使该理论不断发展与完善,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在实践中充分运用该理论,以指导教育改革实践。我国政府从本世纪初开始大力提倡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实际运用。2001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民发展”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此外,许多地方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等组织纷纷提出要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并积极采取措施以达成这一目的。由此看出,建立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

与传统社会不同,学习型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学习”二字上,从终身教育的视角看,学习型社会具有全过程学习、全面学习、全员学习、即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特征。全过程学习是指学习行为贯穿人的一生,特别是在成人时期,学习行为将根据生活、工作的需要随时进行,强调学习、生活、工作的有机融合。全面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更加宽泛,改变以往过于偏窄的、仅与特定职业相关的学习内容,使专业教育和个人兴趣相结合,使学习真正成为个人的生活方式。全员学习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根据工作、生活的需要,持续地进行学习活动。即时学习是指学习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改变传统的将学习限定于人生某一阶段的做法。个性化学习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学习型社会不是一个空洞的“乌托邦”式的假想,而是有现实意义且切实可行的社会建构。从构成来看,学习型社会由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个体等构成。其中,学习型个体是构成学习型社会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无论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还是学习型家庭,都是由个体组成的,社会成员能否成为学习型个体对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观念真正被人们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高等教育中非传统的成人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与传统大学生不同,非传统的成人学生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大多不能接受全日制的教学形式。对于这部分学生,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打破单一的教学体制,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显得非常必要。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政府必须予以重视的。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壮年人口,他们大多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他们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动机。如何满足这一群体继续教育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服务社区为主要目标的社区学院具有开放性、便利性、社区性等特点,因而在非传统成人学生的教育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社区学院根据社区居民的生活特点和教育需求,摒弃了刻板统一的教学体制,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上课时间和内容。因此,贴近社区、体制灵活的社区学院对于促进我国终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建立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