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首占风华·佑林:迎接美丽之泉、古道连接罗联蕉岭

首占风华·佑林:迎接美丽之泉、古道连接罗联蕉岭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佑林村地处首占镇东南部,与玉田镇相接。一佑林村不远的山头,得天独厚、因势利用建造了一座小水库。清亮的水流成为佑林人幸福之泉、美丽之泉。二据介绍,佑林村古代是一个南北交通的要道。她连接珠湖古驿道,通往玉田镇坑田村,这是连接罗联蕉岭与福清的要道,从前均称之为“陈坑道”,佑林古道是陈坑道的一个组成部分。

首占风华·佑林:迎接美丽之泉、古道连接罗联蕉岭

佑林,虽不是陌生的名字,但却了解甚少,走进她,感受她,一个月之内连续走访了五次。

佑林村地处首占镇东南部,与玉田镇相接。古代曾称“幽林”或“琼林”,小小的村庄,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佑林村以“高”姓为主,与航城龙门村的高氏同宗,小部分为“陈”姓。历史上记载,佑林村在清朝隶属于二难乡信德里三都二图。引以村民自豪的是村东部的山上有一座古老的涌泉寺,这是与鼓山涌泉寺同样名称的寺院,据村民介绍,确实与鼓山涌泉寺有一定的渊源,不知是否属实,但有记载的,却是始建于明朝,由翁氏始建,若是如此就成不了千年古刹的盛誉了。应该这就是佑林村的世代农民津津乐道的荣耀。

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渐进入全覆盖,这一举措的铺开,让这小小村庄有了长足的发展。

村民们在步入小康的建设中,他们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创造着丰厚的财富,让只有几百人口的小村庄美丽起来。

佑林村不远的山头,得天独厚、因势利用建造了一座小水库。这座水库的水源从董奉山的西麓流下,汇聚在村东南方向的小山坳,为了支持村建工作,上级拨款几十万元,拦腰建设堤坝,第一期水坝工程建设七八米高,前几年,又加高至现在的10米,可蓄水800立方米。这对于六百多人口的小村庄,已经足够供村民饮用了。

目前,佑林村又继续建造引水工程,用水泵将水库的山泉水,引至高处,再接续水管,引至村里各家各户,解决了村民饮用水的问题。

水库工程和引用山泉水工程的实现,真正让佑林村成为绿水青山的美丽环境。水库坝下涓涓流淌的清澈山泉水,晶莹发亮,山涧清水穿过全村,绿树成荫的小溪两岸,是村民聚居的地方。清亮的水流成为佑林人幸福之泉、美丽之泉。

近年,村委会力争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创新,清理了河道,并建起了花岗岩护栏,一条清清的溪流在村庄穿过,村民享受着美丽乡村的美丽山水。

随着公厕改造与全村道路水泥化的建设,并在香港宗亲、实业家高家旺的慷慨资助下,建造了一座花岗岩村名牌坊。

整座牌坊均由花岗岩建造,横额顶端青石雕刻双龙戏珠,村名“佑林村”之下,青石刻画龙凤呈祥图案,左右均有麒麟浮雕,村名右边落款为“高家旺独资建造”。在牌坊正面左右竖立的花岗岩条柱上刻下一幅楹联:家承祖上福荫姻缘美满和谐乡里;旺传本支百世鸿业永继泽润四邻。溢美之词跃然而出。

大牌坊背面,又有一幅楹联:纳日月光华福寿并臻老少安康;聚天地景气家业辉煌丁财两旺。整副联意是祝愿村民平安兴旺,寄托人民群众美好的愿望。背面正横额“龙门琼林”四个大字,说出了佑林高氏始祖系龙门村祖籍的意思,后二字是佑林村古老的称呼。横额四周依然是青石装饰,正中有蝙蝠、如意图案,下端是牡丹喜鹊,左右是仙鹤、梅花,这些图案、浮雕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象征,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民间传统文化组成部分。

高家旺系香港实业家,从小在家乡佑林村长大,他离开家乡,却不忘家乡的养育之恩,毅然捐献大笔资金,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精心建造的这座村名牌坊,高大宏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前几年,在上级的支持下,还修建了一座“关爱女孩”公园。公园、村名牌坊、文化综合公园等建设,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品位。

据介绍,佑林村古代是一个南北交通的要道。她连接珠湖古驿道,通往玉田镇坑田村,这是连接罗联蕉岭与福清的要道,从前均称之为“陈坑道”,佑林古道是陈坑道的一个组成部分。

陈坑古道曾为南北重要通道之一,铺设于宋绍兴四年(1134)。陈坑古道碑记,陈坑古道自阳下江浒道头,经洋门道,路过龙门、后山、陈坑岭、首边岭、岱岭、坑兜、青山下等村,石路蜿蜒三十余里。北接南山道可通县城;东过岱边岭,经青山下、青桥、古槐,直达长乐南乡;南连出县古驿道,经佑林、坑田、东渡、玉田、观音亭、蕉岭、三山、东林,翻石湖岭,连省道,通福清、莆田以及闽南地区。(www.daowen.com)

陈坑古道的起点是阳下江浒道头。“阳下”又称“阳夏”,即现在的上洋村等四个墩。岱边村北与龙津后山接壤的一段,沿翁山、戏崎、半占等山即达莲柄港。这里十里郊野,田园锦绣。

古道经过佑林村地段,有佑林寺、涌泉寺、听泉寺、高安境等景观争奇斗秀,古香古色。

佑林古道向北从珠湖村中贯穿而过。因地处董奉山西麓,满眼风光无限,上洞江遥遥相望。佑林村人世代在董奉山下开垦种植,果树成林,水稻飘香,古老的龙眼树、荔枝树郁郁葱葱。龙眼树下,石栏古井依然水量充沛,清澈见底。

村庄中间的古道上,有众多的古桥,山间流下的溪流,汇入西面的河道,河道通往外面的世界,可以坐小渡船,到达长乐城区,以及本镇的各个村,汇入上洞江后,可到达福州、亭江等地。古道边美景,一览无遗,田园风光,小桥流水人家,淳朴的古村落风味,扑面而来。

古道两旁有许多巨大的古榕树,现在都成为保护类树种。佑林古道的小山坡上,还留有一棵千年杜松,村民指着古老沧桑的巨树,引以自豪地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树,它是一部历史。

古道往南方向,就进入玉田镇地界。这里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叫做坑田村,这个村庄是上洞江源流进入河流的源头,古代的古道口就是从这里开始,穿过佑林、珠湖、岱边、鹏上、上洋、龙门,进入长乐城区,以及进入营前,汇入闽江。古道沿着坑田村,向玉田、罗联延伸,一直通向福清、莆田,甚至闽南各地。

蜿蜒崎岖的古道大多已随风而去,其间时不时出现平坦的水泥路,走在小段花岗岩铺成的小道上,看着这些磨滑了的石面、长满青苔的石阶路面,仿佛看到人们在这里走向南北;这石头上闪烁着的阳光婆娑斑驳光影,仿佛在诉说古老村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的辛酸与坚毅。

走在乡村古道上,许多故事在这里发生,佑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多是这个古道的过去,古道的辛酸,古道的荣耀。

走进首占镇的每一个村庄,几乎离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古渡口。因为,整个镇区都处在上洞江的左右两岸,并且在交通还不是很发达的过去,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木船,那么有天然条件的小河上,就自然穿梭着古老的木船。

佑林村的西面,与玉田坑田村的古渡口相连,一条河道从古村落的旁边悠悠流过,成全了佑林古渡口的交通便利。

多少年前,首占镇的许多村都在上洞江的支流中分出许许多多的小支流,这些小小河道纵横交错使首占镇的大多区域,弥漫江南水乡的气息,出门的交通工具就是坐木船。这一带的古渡口有坑田渡口、佑林渡口、丰山渡口、鹏上渡口、岱边渡口等。渡口,一般是用巨大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式的,伸向水面,小轮船停靠岸边后,在渡口与小轮船之间架起一条大木板,人们就是从木板登上小轮船。渡口,使这些村与其他村成为交通接口,他们通向长乐城区、闽江、福州、闽安镇、亭江等处。每天这些小渡船像今天的公共汽车一样,定点定时,上上下下,人来人往。

曾经看过几篇首占镇各村关于古渡口的文章,从中获取许多无法看到的信息。岱边村的古渡口,曾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意境界,那样依依惜别,柔情似水;赤屿村龙江上的渡船,承载着学子求学的辛酸;岭头村的古渡口,曾发生过英勇抗日的事迹;屿后村的古渡口,也曾是村民们希望之梦的寄托;鹏上村的古渡口,却是那样柔美,那样的韵味无穷;塘屿村的古渡口,由于乘客落水却是那样笑料爆出,古渡口往事有喜有忧,有柔情,有豪气,更有美丽的诗画江南水乡的韵味绵绵。

沧海桑田,佑林村的古渡口渐渐在田园边萎缩,直至看不到丝毫的痕迹了。它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却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眼前。当然,社会的变化,总会用一种新的事物,替代一种旧的事物。古渡口、河道、小轮船,早已被岁月尘封,留下的谈资,就是乡愁,就是回味。

佑林村除了渡口,还有一个突出的石桥。据县志、《长乐金石志》记载,首占镇佑林村,有石桥五座。这些古石桥均建在古道上,其中一座还有题刻,其它分别为鳌口桥、井头桥、总桥、下碓桥等四座。这些村道上的石桥,都很窄小,连接着村庄小道,也可以称之为“官道”,也是通往玉田各村以及福清的主要道路。当然,这些小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路的不断开筑,今天大多为水泥桥而取代。铺桥修路,一方面可见这里行人来往比较密集,另一方面体现古代村民们的智慧与善举。

走在佑林村的大道上,处处是乡亲们安居乐业的惬意与自足。村民委员会在众多的场合,公示着许许多多村里工作的信息,宣传栏、公示栏、村民公约、财务信息等,展示着村干部为民为村干实事的责任与担当。看到香港族亲为家乡做贡献的实例,看到移风易俗公约,感受到文明之风在小村庄里弥漫;看到听到村干部介绍未来建设的美好蓝图,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汹涌浪潮正扑面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