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束照射在金属表面上时,金属中的电子吸收光能而脱出金属表面的现象,叫光电效应。
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图14-4给出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阳极A和阴极K被封装在玻璃泡内,玻璃泡被抽成真空,且开有石英窗,其整体构成一个真空光电管,两极加有连续可调的电压U,并且能改变符号。A为电流计。
一定频率的光通过石英窗照射到阴极K上,K中获得足够能量的自由电子,脱出金属表面,在加速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A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由于光照脱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光照越久光电流维持的时间就越长;停止光照,回路中没有电流。观测实验结果,得到如下主要规律。
1.单位时间内,由阴极发出的光电子数和光强成正比
在一定的光强照射下,光电流I随着光电管两极间的加速电压U的增大,逐渐趋于一个饱和值;而光强增大时,饱和电流随之增大,饱和光电流与光强成正比,图14-5所示是光电流伏安特性曲线。
2.光电子的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将加速电压U降低为零,光电流不为零,甚至电源反向,使两极间形成减速电场时,光电流仍不为零,当反向电压增大到一定值U0时,光电流才减小为零。U0称为遏止电压。实验表明,遏止电压与光强无关,如图14-5所示中曲线。对应的光强不同,光电流在相同的反向电压U0下被完全遏止。
实验表明,从阴极发射出的光电子有一定的初速度。一定频率的光所释放光电子的初动能上限由下式决定:
式中,m为电子质量;e为电子电荷绝对值。式(14-9)说明,光电子的初动能等于它们克服减速电场的阻碍所做的功。
改变入射光的频率ν时,遏止电压U0随之改变,U0与ν呈线性关系,如图14-6所示。考虑式(14-9)中U0与电子初动能的关系,得到光电效应的第二条规律:光电子的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3.截止频率
图14-6所示表明,入射光的频率ν降低时,U0随之减小,ν低于某一频率ν0时,U0亦为零,此时无论光强多大,光电效应都不会发生。频率ν0称为截止频率,或称频率的红限。截止频率ν0由光电阴极材料决定,与光强无关。
4.弛豫时间
当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时,从光照开始到光电子发出,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光电效应的弛豫时间。实验发现,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频率红限ν0,无论光强如何微弱,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经过准确测量,弛豫时间不超过10-9s。
二、爱因斯坦光子假说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当光照射到金属上时,金属中的电子做受迫振动,直到电子的振幅足够大时,脱出金属表面而溢出。光电子的能量等于它吸收的光能减去金属的脱出功,电子每单位时间吸收的能量与光强I成正比。设从开始光照到电子从金属表面溢出经历的时间为Δt,则电子积累的能量与IΔt成正比。因此,按照光的波动理论,光电子的能量在弛豫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应与光强成正比,而与光的频率无关。无论光强多么微弱,只要时间足够长,电子总是可以积累到溢出金属表面的能量。这样,经典物理学理论既不能解释光电子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线性关系,也不能说明截止频率存在,更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瞬时性发生的原因。鉴于经典物理学与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尖锐矛盾,爱因斯坦汲取普朗克能量子的观点,于1905年提出光量子,即光子假说:辐射场由光量子组成,每个光量子的能量与辐射场的频率的关系为
E=hν
由狭义相对论知道,以速度v运动的粒子的能量为
式中,m0为粒子的静止质量。对于以光速传播的辐射,光量子v=c,所以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光的能量与动量之间的关系为
E=cp(www.daowen.com)
以光速运动的光子不但有能量
而且有动量
式中,n为光子运动方向的单位矢量;k=n为波矢;=1.0545×10-34J·s。采用光子概念之后,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得到了圆满解释。
当光照射到金属上时,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只要入射光频率足够高,即每个光子的能量E=hν足够大时,电子就可以克服脱出功A而逃逸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按照上述理念,爱因斯坦提出了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上式表明,金属中的每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所获得的能量E=hν除了用以逃逸金属表面克服脱出功之外,便是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初动能。
光子理论对光电效应实验规律作出了如下的解释:入射光强与光子流密度成正比,光强大表明入射到金属上的光子流密度大。单位时间内,金属中就可能有更多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而逃逸出金属表面,因而饱和光电流大。每个光电子吸收一个电子获得能量E=hν,所以光电子的初动能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与光强无关。由式(14-13)可以看出,对一定材料的光电阴极,有确定的脱出功A。当入射光频率一定时,相应光电子的初动能也是一定的,对应一个确定的遏止电压。因此,不难理解,遏止电压与频率呈线性关系的实验规律。当入射光的频率为某一频率ν0时,使得hν0=A,电子吸收的能量刚好够克服脱出功,电子脱出金属表面后,初动能为零。若入射光频率ν<ν0,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hν0<A,电子便不能逸出金属表面,光电效应不能发生,从而解释了截止频率ν0=A/h。此外受到光照的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要么吸收一个光子hν(ν>ν0)逃逸出金属表面,要么不吸收光子,仍留在金属内做热运动。电子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概率几乎为零。电子获得光能不需要时间积累,所以光电效应的发生是瞬时性的。
1916年密立根(R.A.Millikan,1868—1953)研究了Na、Mg、Al、Cu等金属,得到遏止电压与频率之间的严格线性关系,并由直线斜率
测得普朗克常量h的精确数值,与黑体辐射等实验测得的数值完全符合,从而证实了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解释的正确性。
上述光电效应中电子逸出金属,所以称为外光电效应。利用光电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各种光电器件,如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及摄像管等,广泛地用于光信号的记录和测量、光电信号的转换及各种自动控制设备。另一类光电效应,如光照射到某些半导体材料被吸收,其内部激发出导电的载流子(电子—空穴对),改变了材料的导电性能,使其导电率显著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电导。光生载流子的运动,也可造成电荷聚集,使材料两面形成一定的电势差,即所谓光生伏特,这些现象称为内光电效应。利用内光电效应研制的光敏电阻、光电池及光电二极管等光电器件,早已广泛应用。
例14-1 试计算=500nm,=0.1nm和=0.0001nm相对应的光子能量。
解 根据式(14-11)及波长与频率的关系
光子的能量分别为
同理计算得
例14-2 某一光电管在两种不同的单色光照射下,测得遏止电压分别为-0.30V和-2.30V。已知单色光之一是纳光(=589.3nm),问另一单色光的波长为多少?
解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式(14-13)得,波长为的光的光子能量为
hν=eU0+A
因此,对于题设中的两种单色光分别有
hν1=eU01+A
hν2=eU02+A
上两式相减,并考虑关系ν=,得
整理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