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了解黑体辐射:普朗克量子假说简介

了解黑体辐射:普朗克量子假说简介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在黑体辐射实验中,正是利用空心容器的小孔发射作为绝对黑体的辐射。普朗克把黑体视为大量的谐振子组成的系统。经过发射和吸收,谐振子和辐射场交换能量。普朗克按照他的上述能量子假说,并利用统计理论推导出了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的公式式中,c是光速,k是波耳兹曼常量。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是对经典能量观念的一次革命。

了解黑体辐射:普朗克量子假说简介

一、绝对黑体

19世纪末,由于冶金测高温技术及天文学方面的需要,推动了对热辐射的研究。当时已经认识到热辐射是电磁波。所有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以电磁辐射的形式辐射能量。物体发射能量的多少,以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发射体的温度有关。因此,这种辐射称为热辐射。对外来的辐射,物体有吸收和反射的作用(若物体是透明的,则还有透射的作用)。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全部吸收而不反射投射于其上的辐射,该物体就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黑体。实际上,投射到物体上的辐射总是有一部分被反射。绝对黑体只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如图14-1所示,一个空心容器上开一个小孔,小孔的孔面可以近似地视为绝对黑体。当射线射入黑体后,被空腔内壁多次反射后,才可能从小孔射出,射出能量与射入能量的比为

(1-α)n

其中,α为内壁每一次反射吸收能量和入射总能量的比值,称为物体的吸收比。当内壁反射的次数n足够大时,(1-α)n近似为零。则小孔孔面吸收比近似为1,进入小孔的射线全部被吸收。小孔孔面是很好的绝对黑体的模拟,空心容器处于某确定温度时,小孔可以发射出各种频率的辐射,从小孔发射出来的辐射能够当做黑体表面的辐射,其表面面积就等于小孔的孔面积。事实上,在黑体辐射实验中,正是利用空心容器的小孔发射作为绝对黑体的辐射。

为了描述各种物体的热辐射,引入单色辐射出射度的概念。在单位时间内,从温度为T的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发射的频率在ν到ν+dν范围内的辐射能量为dEν,定义dEν与频率间隔dν的比值

为单色辐射出射强度,简称单色辐出度。它表示在一定的温度下,辐射能量按频率分布的情况。单位时间内,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所发射的各种频率的总辐射能量,称辐射出射度,简称辐出度,它与单色辐射出射度的关系为

利用空心容器可以测定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出度。实验中,在热平衡状态下,测得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出度按频率分布的曲线,如图14-2所示。

二、斯忒藩—波耳兹曼定律维恩定律

1.斯忒藩(J.Stefan)—波耳兹曼(L.Boltzmann)定律

实验表明,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出度IB(ν,T)是热力学温度的函数,而与黑体的材料无关,当黑体的温度为T时,它的辐出度EB(T)等于该温度下I(ν,T)-ν曲线下的面积。温度升高时,黑体的辐出度随之增大。由实验曲线可得黑体辐射的辐出度

EB(T)=∫0IB(ν,T)dν

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EB(T)=σT4

这一规律称为斯忒藩—波耳兹曼定律,σ是一个普适常数,称为斯忒藩—波耳兹曼常量,实验测得σ=5.670×10-8W/(m2·K4)。由式(14-3)可知,黑体的辐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加。

2.维恩(W.Wien)位移定律

图14-2中的曲线表明,在任何温度下,IB(ν,T)-ν曲线都有一极大值,即单色辐出度频率曲线的峰值。设极大值对应的频率为νm,随黑体温度T的升高,νm向高频方向移动,即峰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维恩发现,figure_0259_1268与T成反比:

其中,b是个普适常数。实验测得

b=2.898×10-3m·K

称为维恩常数。式(14-4)给出的规律为维恩位移定律。(www.daowen.com)

维恩位移定律给出了热辐射的颜色和温度的定量关系,由式(14-4)可知,当温度不太高时,辐射中绝大部分是红外线,其中包含一小部分红光;随着温度的升高,峰值波长figure_0260_1270向短波方向移动,辐射则由红变黄,温度高达5000~6000K范围内时,figure_0260_1271位于可见光波段的中部。此时热辐射中全部可见光都较强,它引起人眼的感觉是白光,如太阳光谱的连续部分的峰值位于figure_0260_1272=460nm的地方,约相当于T=6000K的辐射光谱,所以太阳光是白光。

三、维恩公式 瑞利—金斯公式

为了从理论上导出符合实验曲线IBfigure_0260_1273,T)的函数形式,19世纪末,许多物理学家从经典物理学理论出发,做了相当大的努力,但都遭到了失败,没有得到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的理论公式,其中最典型的是如下两个公式:

1.维恩公式

1896年,维恩用辐射按波长分布的思想,得出一个理论公式:

称为维恩公式,其中c1、c2为常数。式(14-5)与实验曲线比较,短波区域符合得很好,而长波范围则有系统性偏差,如图14-3所示。

2.瑞利—金斯公式

瑞利(J.W.S.Rayleigh,1842—1919)和金斯(J.H.Jeans,1877—1946)把经典热学的知识用到电磁辐射,得到另一个公式

其中,c3为常数。式(14-6)与实验曲线比较,长波区域符合得较好,而在短波部分偏离得非常大,如图14-3所示。

由此看出,当figure_0260_1277→0时,IBfigure_0260_1278,T)→∞,即波长极短的辐射(光谱的紫外部分)单色辐出度趋于无穷大。金斯经过深入研究,断言:只要坚持经典统计理论,式(14-6)及上述的结论就是不可避免的。经典理论与实验的这一尖锐矛盾,动摇了整个经典物理学理论,鉴于其引起的严重后果,历史上称为“紫外灾难”。正是这一物理学的灾难预告了量子论即将诞生的“福音”。

四、普朗克公式 量子假设

正确的黑体辐射公式是普朗克提出的。普朗克认为:既然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分别与实验的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相符合,只要把两个公式连接起来,就会得到与整个实验曲线一致的理论公式。普朗克首先用内插法,将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衔接起来,然后再加以理论论证。

普朗克把黑体(空腔容器模型)视为大量的谐振子组成的系统。经过发射和吸收,谐振子和辐射场交换能量。但与经典物理不同,普朗克假设:谐振子吸收和发射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ε0的整数倍,即

ε=ε0,2ε0,3ε0,……,nε0

式中,n称为量子数,最小能量ε0称为能量子,它与简谐振子的频率ν成正比,即

ε0=hν

式中,比例系数h称为普朗克常量,它的国际公认值为h=6.626×10-34J·s。普朗克按照他的上述能量子假说,并利用统计理论推导出了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的公式

式中,c是光速,k是波耳兹曼常量。

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是对经典能量观念的一次革命。从经典物理学看来,能量是连续的,能量子的假设是不可思议的。就连普朗克本人在提出量子概念后,还长期试图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其由来,这导致他对量子理论的发展,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贡献。但是无论如何,普朗克给物理学引进量子,第一次揭示了微观物体与宏观物体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大大地深入了一步,具有深刻的革命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