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反射和折射时光偏振规律

反射和折射时光偏振规律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研究反射和折射时,将入射的自然光分解为一个振动平面平行于入射面的偏振光,称为平行分量,简称P分量;另一个振动面垂直于入射面的偏振光,称为垂直分量,简称S分量。在反射光和折射光中,S分量和P分量的光强度所占的比例随入射角i的变化而变化。

反射和折射时光偏振规律

§11-3 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自然光在两种各向同性的介质分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一般情况下,反射光和折射光都变成部分偏振光。在特殊情况下,反射光还可以成为完全线偏振光。

一、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自然光可以分解为振动方向相互垂直、振幅相等的两个独立分量。在研究反射和折射时,将入射的自然光分解为一个振动平面平行于入射面的偏振光,称为平行分量,简称P分量;另一个振动面垂直于入射面的偏振光,称为垂直分量,简称S分量。这两个分量的反射和折射的偏振状态,如图11-10所示。图中短线和黑点分别表示P分量和S分量的光振动,MM′为介质的分界面。S是一束入射的自然光,E1和E2分别为反射光和折射光,i为入射角,γ为折射角

实验证明,由于入射自然光中P分量和S分量的振动方向相对分界面是不同的,也将以不同程度进行反射和折射。在反射光中,S分量的光强大于P分量的光强,即I1S>I1P。图11-10中以黑点数目多于短线数目表示。而在折射光中P分量的光强大于S分量的光强,即I2P>I2S。图11-10中以短线数目多于黑点数目表示。在反射光和折射光中,S分量和P分量的光强度所占的比例随入射角i的变化而变化。当i变化到某确定值时,反射光中的P分量完全消失,即

I1P=0

变成只有S分量的完全线偏振光。

二、布儒斯特定律

自然光入射到各向同性介质分界面上时,反射光中S分量的振幅E1S和P分量的振幅E1P以及折射光中S分量的振幅E2S和P分量的振幅E2P都与入射角i和折射角γ有关。麦克斯韦理论证明,这些量之间满足菲涅耳公式,利用反射光中P分量的振幅菲涅耳公式:

可以看出入射角为i=iB满足

时,即反射光与折射光恰好垂直,tan(iB+γ)→∞,于是E1P=0,反射光中P分量消失,变成只有S分量的完全偏振光。在此情况下

故折射定律可以写成

n1siniB=n2cosiB

其中,n1、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则有

式中,iB称为布儒斯特(D.Brewster)角,或称起偏角。式(11-5)通常叫做布儒斯特定律。从而可以利用布儒斯特角时反射自然光获得完全线偏振光,如图11-11所示。(www.daowen.com)

虽然在布儒斯特角下反射光为完全线偏振光,但对一般光学玻璃而言,反射光强度通常很弱,只占全部入射光强度的7.5%;折射光占入射光的全部P分量和S分量的大部分,折射光仍为部分偏振光,其偏振度取决于入射角和相对折射率n。在n给定的情况下,如果iB适合taniB=n,则折射光的偏振度最大,但还远不是完全偏振光。为了获得强度较大的线偏振光,通常把一系列玻璃片重叠在一起,构成玻璃片堆。自然光以起偏角iB入射到玻璃片堆,由于在各界面上多次反射,反射光的强度增加,从而成为强度较大的S分量完全线偏振光;同时在折射光中由于经各界面多次反射后,入射自然光中的S分量大部分被反射掉。因此只要玻璃片堆层数足够多,从玻璃片堆透射出来的光,几乎只有平行于入射面的光振动,透射光也就近似成为P分量完全线偏振光了。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完全线偏振光,如图11-12所示。

例11-3 水的折射率为1.33,玻璃折射率为1.50,当光由水中射向玻璃时,反射光为偏振光。问:此时折射角为多大?

解 由布儒斯特定律

可得入射角为

由于入射角为起偏角时,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故有

iB+γ=90°

γ=41°34′

例11-4 已知某釉质材料在空气中的布儒斯特角iB=58°,求釉质材料的折射率。如果将它放在水中(水的折射率为1.33),它的布儒斯特角为多大?它相对水的折射率多大?

解 按布儒斯特定律,在空气中

n=n21=taniB=tan58°=1.60

在水中

i′B=50°16′

这种材料相对于水的折射率为1.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