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态旅游的功能与效益

生态旅游的功能与效益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旅游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促进社区协调发展:一是通过旅游收入,直接为社区带来经济收益;二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引导社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社区发展的环境成本和代价;三是优化和改善社区产业结构,以生态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既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又能够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增长。

生态旅游的功能与效益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长期协调发展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在生态旅游开展过程中需要各种群体角色的参与,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无不体现出生态旅游应具备的各种功能。

(一)生态旅游的参与角色

1.生态旅游者

旅游者参与生态旅游活动时,在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的同时必须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因此生态旅游需要的是有准备的旅游者,即在出发之前就应该做好相应的生态学知识、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对自身行为可能对旅游地产生的影响提前进行考虑,以防对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造成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旅游者在提前准备时可以考虑诸如以下的问题,如在环境敏感地区旅行时如何将自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如何适应当地的文化,如何在旅游地更有效地接受环境保护的实践教育等。

2.生态旅游地居民

当地居民与生态旅游地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关系最为密切,是生态旅游业的核心成员,生态旅游业不仅要从各个层面给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参与进来,还要对他们进行训练,培养其与游客沟通的能力以及在敏感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下更好地管理游客的能力,以更好地“捍卫”社区资源与环境不受到破坏。

3.生态旅游经营者

生态旅游经营者是指经营、管理生态旅游景区的主体,他们可以是当地居民、外来投资开发商、当地政府或者某些群体的组合等。生态旅游经营者主要从事生态旅游的组织、安排和管理活动,例如发布旅游信息,开展有关当地自然和文化的教育,引导游客采取正确的行动防止环境破坏或文化降级,控制游客规模以及解决好环境敏感地带的游客吃饭、住宿等问题。

4.生态旅游研究者

生态旅游研究者主要从事生态旅游的理论、方法和实施途径等方面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其作用在于调查、管理和保护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生态旅游研究者还可以从事生态旅游规划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价值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估,从而对旅游地发展战略以及开发项目提出建议。

5.政府

政府在生态旅游业中承担的职责与任务通常为支持当地资源开展调查、资助保护计划以及从法律和制度的角度保障资源和环境不受到破坏。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人类所共有的“公共产品”,政府的引导与协调作用不可或缺。

(二)生态旅游的功能

通过对生态旅游特征的认识,结合生态旅游过程中五种参与角色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将生态旅游的功能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旅游功能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活动,其实质还是旅游。它是对传统自然旅游的一种生态修正,目的是实现自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这种修正并未改变其本质。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知识和康体等旅游感受和收获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只不过这种旅游是建立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旅游过程中不应该影响甚至破坏自然。

2.保护功能

保护功能是生态旅游的特征功能,是其区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最大特点。从生态旅游的提出至今,保护一直作为生态旅游的核心所在。生态旅游的保护功能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生态旅游的开发设计、经营管理和消费服务等。只有充分发挥其保护功能,生态旅游才能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同时,也只有生态旅游这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才真正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

3.环境教育功能

寓教于游是生态旅游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旅游,传统旅游往往只是提供给游客体验和欣赏自然的机会,而生态旅游者除了欣赏以外,多了一份探索、学习的主动性,也多了一份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因此,生态旅游从功能上来讲,注重环境教育的功能必不可少。随着生态旅游实践的进一步开展,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的扩大,包括开发者、决策者、管理者等;二是教育手段的提高;三是教育意义的延伸,促进全民环境素质的提高将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职能。

4.促进社区协调发展功能

生态旅游担负着促进社区协调发展的功能,协调社区内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生态旅游的特点之一就是社区的参与性,通过社区参与一方面使居民获得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避免因生存压力而导致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将整个社区当作旅游吸引力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促进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生态旅游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促进社区协调发展:一是通过旅游收入,直接为社区带来经济收益;二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引导社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社区发展的环境成本和代价;三是优化和改善社区产业结构,以生态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既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又能够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增长。

(三)生态旅游的效益

1.生态旅游的三大效益

生态旅游作为近些年来国内外不断倡导的新型旅游方式,与其他旅游方式一样,其效益主要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生态效益

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主要是指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旅游经营管理人员、旅游地社区居民遵循生态学原则同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谐相处,旅游活动强调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多样性的保护,保持生态系统结构的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生态旅游有助于培育人们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加大全社会的环保力度;第二,生态旅游有助于提高人们回归自然、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提高和丰富生态知识;第三,生态旅游有助于提高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有助于发现新物种,加深人们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第四,生态旅游有助于协调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是自然保护区实施环境产业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形式,是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最佳结合。

(2)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是指生态旅游活动首先要使参与者从其生态体验、生态享受和生态感知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游憩满足,并从中受到教益;其次,要使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居民拥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较高的就业水平和生活质量;再次,对于整个生态旅游目的地而言,应该有利于建立一套适合当地的经营管理制度,并拥有在和平、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和原生淳朴的民风等方面的较高声誉;最后,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能传播环境保护的理念,促进旅游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推动科技、信息和人才的交流,提高人民素质。可见,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这种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无法用货币来衡量。(www.daowen.com)

(3)经济效益

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对于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者以及旅行社而言,应该是尽可能地以最小的耗费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收益的最高水平;对于生态旅游者而言,是追求高级的物质享受;对于整个生态旅游目的地而言,是有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助于资金流入,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这也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核心所在。

生态旅游的三大效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社会效益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效益则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重要拉力。三大效益都是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在现实中三者并不存在完全的正相关关系,有时能相互促进,但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经常是相互矛盾、相互背离的。因此,我们不可能指望同时追求各个层次的效益最大化,而是通过权衡和协调,在尽量不减少其中的单层次效益的前提下,达到持续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2.生态旅游效益的特性

生态旅游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以欣赏和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要活动,通过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起到保护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推动当地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作用。生态旅游所产生的效益,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综合性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生态、社会和经济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生态旅游效益是一种综合效益。首先,生态旅游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生态旅游的效益首先体现在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维护等方面;其次,生态旅游需要一定的资金和劳力投入才能正常运行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时代,投资需要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生态旅游的效益也必须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此外,跟其他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一样,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否则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生态旅游的效益也应体现出有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综上,生态旅游的效益不是单个方面的效益,而是集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效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传递性

生态旅游的效益具有传递性,某种效益的产生会进一步带来其他效益的产生。例如,生态旅游地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使旅游经营者和当地的广大居民都从中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进而使他们认识到了保护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一切破坏环境的活动,带来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而资源与环境若能得到好的保护,整个生态旅游地系统所具有的生态功能便得以发挥,产生了相应的生态效益。这是一个不断传递的循环,生态旅游力求保证这一循环始终向正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3)时间性

对于生态旅游效益而言,不同的效益所显现的时间早晚是不同的。一般来讲,经济效益显效较快,在景区经营开发一段时间即可进行核算;对于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提高区域内居民文化素质等社会效益,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显现出来。而关于生态系统维护、资源与环境保护效果等生态效益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正如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始终是在人们对其的破坏以及不良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爆发的。因此,生态效益的产生过程至关重要,它需要生态旅游的所有参与者开展主动的、积极的保护活动。

(四)生态旅游的基本模式

1.生态旅游模式与传统旅游模式的区别

生态旅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性要求使得其与传统旅游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规划上,生态旅游采取有控制、有选择的开发模式,限制人工设施的建设,尽可能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二是在利益导向上,生态旅游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的实现,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合理化。而传统旅游模式则是以经济目标作为首要目标,将实现社会和环境目标放在实现经济目标之后,将它们作为兼顾的目标,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

2.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

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文化特色等的不同,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有四种。

(1)体验导向型发展模式

体验导向型发展模式产生于生态旅游本身的旅游功能,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活动,同样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尤其在体验经济到来的今天,游客更加注重旅游过程的美好体验,体验导向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可分为补偿型旅游体验和遁世型旅游体验。

补偿型旅游体验是为了满足游客自身对于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匮乏的补偿需要。生态旅游能提供给旅游者更加健康的生存环境,比如森林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较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是对旅游者生理的一种补偿。另外,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旅游者常年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里,缺乏亲近自然的机会,因此心理上自然会有融入自然的补偿需要。

遁世型旅游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生活世界的一种逃避。从喧嚣的城市走向平静的自然,旅游者可以接受无与伦比的放松,摆脱生活中的角色,抛开繁重的工作和尔虞我诈的烦恼,在轻松的环境中寻找摆脱束缚和压力后的真实自我,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是生态旅游相比其他旅游形式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体验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要注意体验的“度”的把握,做到“适当体验”。一方面,体验活动的难度要与旅游者的能力相适应,太难的活动会使人感到焦虑、挫败,太简单则会让人感觉到无趣;另一方面,游客的参与程度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既要激发游客的兴趣又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例如生态保护区要严格控制游客的数量,注意环境的承载力

(2)社区导向型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强调社区的参与性,只有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持保护态度时,生态保护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而只有社区居民能从自然保护中获得经济利益时,这种保护态度才能得以维持。因此,社区导向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要求在规划时以社区为导向,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并将一定的旅游收入用于改善社区的供水、供电、医疗等基础设施。另外,还应以社区文化为导向,按照社区本地风格建设旅游设施,传承社区文化。特别是位于落后和贫困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更应该将自然保护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地居民通过既得利益自觉参与自然生态的保护行动,持续发展才可能实现。

(3)环境教育导向型模式

环境教育导向型模式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导向,不以营利为目的,将提高当地社区和旅游者的生态环保意识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目标,将旅游与环境科普相结合的一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具体规划时要以环境为导向,通过环境科普等手段,设计出各种旅游项目,使旅游者本着对自然负责的态度开展旅游活动,防止环境破坏。因为这种发展模式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在旅游开发、运作过程中所需大量资金的筹措,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或者社会捐款作为保证。

(4)生态环境补偿模式

生态环境补偿模式是指将发展生态旅游所得的经济利益,部分返还用于弥补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例如旅游开发商可以缴纳一定的环境消耗补偿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社区、政府、外来开发商和游客的公共财富,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政府应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保证生态环境的重建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种模式在运作的时候可能会潜伏着当地居民和外来旅游开发商之间的一些矛盾,例如在一些社区参与度比较高的生态旅游地,社区受益可能多一些,社区居民能够自觉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而在一些社区参与度较低的旅游地,外来开发商甚至从区外调入各种物质以及管理人员,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的相关性小,当地居民获得的经济收益较为有限,此时如要使得外来开发商自觉有效地保护环境,则需要政府的有效举措和大力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