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旅游交通发展历史:古代旅游与交通工具

旅游交通发展历史:古代旅游与交通工具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古代旅游交通发展历史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增多和对代步工具需求的增加,人类发明了原始简单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的相继建立和不断完善,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为历代帝王巡游提供了物质条件。

旅游交通发展历史:古代旅游与交通工具

(一)古代旅游交通发展历史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增多和对代步工具需求的增加,人类发明了原始简单的交通工具。古代交通工具,水上有独木舟、竹筏等,陆地有人力车、畜力车等。这些交通工具为古人的非生产性的旅行活动提供了交通运输服务,为古人了解外部世界、增进人际交往、促进商品物资流通、增添生活情趣等创造了条件。交通工具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使得人们有可能进行以娱乐、游览和宗教活动为目的的非生产性旅行,诸如帝王的巡游、封建官僚的宦游、文人学士的漫游、和尚道士的方游等,都是靠着车、马、轿、舟等当时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促进了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1.古代水路旅游交通发展

早在公元前6250年,欧洲一些地区就有了独木舟,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1978年,在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公社遗址出土了1支船桨,据考证已有7000年的历史,从而证实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发明了舟。

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3500年这里就成为当时世界的造船中心。古代埃及是著名的宗教圣地,在公元前1000余年的新王国时期,许多教徒不远万里,乘坐大型游船前来参加朝圣活动和进行观光游览。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也是古代水上运输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代水运已粗具规模。吴国于公元前506年—前486年开凿了沟通太湖长江的胥溪、连接太湖与东海的胥浦和连通邗(今扬州东南)与淮河的邗沟,用于漕粮和军事运输。秦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水,使漕船直下五岭南粤。

汉代时,中国已能制造长30米、宽6~8米、载重50~60吨的大船,并根据不同用途分为客船、运输船、渔船等若干种类,船上设备已有纤绳、橹、帆、楫等,可以进行远洋航行。

隋朝时,中国的内河运输发展到鼎盛时期,隋炀帝为了乘船巡游江都(今扬州)下令开通了北起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长达1000千米的南北大运河。隋炀帝一次巡游就动用游船4700多艘,摇船民伕近9万人,他乘坐的龙舟高45尺(1尺≈33厘米),宽50尺,长200尺,共分4层,有120多个船房。唐代的海船体型巨大,结构坚固,许多外国客商都喜欢乘坐中国船只。

宋元时期,中国每年建造航海船舶二三百艘,开辟了以泉州、广州等地为起点,经印度洋通往罗马的海上航线。起初,这条航线主要运送丝绸,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当时的远洋航海技术领先于其他各国。元代繁荣的海外交通,培育了周游列国的航海家旅行家——汪大渊。1330年,20岁的汪大渊驾驶着中国的远洋帆船,从“梯航万国商”的泉州出发,历时8年,两次周游亚非国家,游览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和胜迹,1349年,他将游历见闻写成《岛夷志略》。

15世纪初,中国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历经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船队由62艘宝船和200多艘其他船只组成,船上人有2.7万多名。其中最大的海船,长138米,宽56米,竖有9根桅杆,挂上12张帆,并配有指南针和航海图等当时先进的技术设施。

15世纪欧洲出现了多桅快速帆船,并且学会使用指南针。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由3只帆船组成的船队横渡大西洋,最终发现了美洲大陆。1497年,葡萄牙贵族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19—1521年率5艘帆船成功地进行环球航行。新航线的开通,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往来,为国际旅游活动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古代陆路旅游交通发展

公元前3500—前3100年,西亚地区发明了以4匹野山驴拉的4轮车,应是世界上最早的陆路交通工具,公元前21世纪—前3世纪,夏朝的奚仲制造了中国的第一辆车。据《世本》载,汤的祖先相土和王亥分别发明了马车和牛车。

公元前11世纪—前3世纪,我国周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道路系统,分为径、畛、道、路。而秦朝时,则大修驰道和驿道,在全国形成四通八达的陆上交通网。驰道为帝王巡游专用道,驿道是为传递军事和行政公文而建的。

交通设施的相继建立和不断完善,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为历代帝王巡游提供了物质条件。周穆王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旅行家之一,他从当时的洛阳出发,向西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新疆等地巡游。秦始皇在位时,曾多次游泰山、太湖、洞庭湖、桂林等风景名胜地。康熙、乾隆帝也曾多次出游江南,先后到杭州西湖、南京、泰山、苏州等风景名胜地,进行游览或祭祀封禅活动。

公元前8世纪左右,以罗马为中心的军用道路四通八达,为欧洲贵族和宗教信徒到罗马和希腊观赏艺术和朝圣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当时他们乘坐的主要交通工具有轿子、四轮马车、两轮马车、公共马车等。与此同时,两河流域的亚述帝国开辟了宽阔的石砌驿道,并实行驿站制度。

中国自周代就开始修建驿道,西汉时全国驿道已约有90万公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陆路道路逐渐形成。当时的都城长安有城门12座,街道宽阔。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旅游活动逐渐增加,汉代时涌现出张骞司马迁等著名旅行家,其中张骞受汉武帝派遣,两次出使西域。汉代开辟了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联系起来。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在敦煌分成南北两路:南路出阳关进入新疆,经大月氏(其主要地区在阿富汗境内)到波斯(伊朗);北路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吐鲁番,经中亚地区到伊朗。南北两路在伊朗汇合后,又经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过地中海,到达终点——意大利的罗马和威尼斯。后来,又开辟了一条新北路:经新疆的哈密、伊宁等地,穿中亚地区到伊朗。从西汉起一直到唐朝的1000多年间,这两条都是运销丝织物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全程7000多千米,是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条商路。汉代在丝绸之路上设置驿站、邮亭,置有车马、轿子、驴、骆驼,供商人和旅行者使用。公元前106年,第一个丝绸商队从中国到达伊朗。如今的丝绸之路不再是一条商路,而是闻名于世界的旅游热线,其沿途有古都西安、秦兵马俑、仰韶文化遗址、嘉峪关、敦煌莫高窟、吐鲁番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等名胜古迹和壮观的西北自然风光。

驿传制度到唐朝已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以都城长安为中心,通向全国各地有几条主要交通大道,沿途每隔15公里设驿站,置驿卒,陆驿备车马,水驿备舟船。当时全国共设置了1600多所驿站,其中陆驿1297所、水驿260所、水陆相兼的驿站68所。唐代驿道通达突厥,全国驿道已达1.9万公里之多。金代驿道沟通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元代则抵达西藏。历代各国统治者为强化巩固其统治,抵御外来入侵,大力修筑驿道,设立驿站。但是,随着政治局势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些交通设施逐渐向商人和一般旅行者开放,因而在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的交流和旅游活动的开展。

(二)现代旅游交通发展

现代旅游交通的产生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到19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基本完成,美、法、德等国也相继在19世纪内先后完成。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使世界交通运输由以人力、畜力、自然力为主要牵引力的原始方式,转变为以机械动力为主要牵引力的现代方式,标志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诞生,促使现代旅游交通运输业的产生与发展。

1.现代旅游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出现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现代交通方式。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把蒸汽机应用于内河船克莱蒙特号上,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现代蒸汽机船。蒸汽机船与原始的非机动船相比,具有速度快、载运量大、乘坐舒适等特点,可节省旅途时间,降低旅行费用。它对近代旅游业的产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蒸汽机船投入使用之后,直接推动旅游活动的开展。1802年,由英国伦敦乘帆船去滨海旅游胜地马盖特的旅游者为2万人,1830年由伦敦乘机动船去马盖特的旅游者迅速增加到10万人。随着美国的内河蒸汽机船旅游活动的开展,1840年成立兰新古旅行社,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经营游船业务的旅行社。1866年,英国旅行商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乘远洋客轮跨越大西洋到美国的旅游团。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开始在中国出现,中国交通业随之进入近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交通运输业主要由外国列强所操纵,发展极为缓慢。旅游交通只是偶尔和零星的活动,主要使用普通运输工具为少数富有阶层旅游者提供通往旅游区的运输服务。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租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处通商口岸,掠夺中国海上航行权和海关自主权;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又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天津、营口、汉口等为通商口岸,掠夺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www.daowen.com)

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发展过程中,中国民族运输企业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下顽强地发展与开拓。1872年中国出现了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始经营现代水上运输业务。1880年,招商局开辟了上海—旧金山远洋定期航线,成为蒸汽机船运行的第一条国际航线。1926年又成立了民营航运企业——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试图打破洋商垄断中国水运事业的局面。

1896年,英国的帕森斯发明了汽轮机船。进入20世纪,经过改进船用汽轮机具有重量轻、功率大、旋转均匀等特点,被普遍应用于大型高速船。20世纪初,效率高、油耗低的柴油机船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40年代末,柴油机船的吨位超过蒸汽机船,成为水上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

随着造船技术的普遍提高,世界水上交通运输业得到蓬勃发展。1900—1914年,大西洋航线平均每年运送旅客100万人次。到20世纪30年代末,玛丽皇后号、诺曼底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第一批8万吨级巨型远洋客船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航速超过每小时30海里,其中前两艘客船还在客运淡季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季节性海上游览业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柴油机船逐步取代了蒸汽机船,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汽轮机船,世界船舶运输业进入柴油机时代。由于远程航空运输的蓬勃发展和普及,海上客运业逐步衰落。到1957年,往返于北大西洋的航空旅行人数超过了航海旅行的人数。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和排斥下,近代中国水上运输业始终未能真正发展起来。到1949年,中国的内河通航里程仅有7.36万千米,其中通航轮驳船的不过1.8万千米,水上运输客运量只有1562万人次。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适应大规模国际旅游发展的需要,许多船舶运输公司放弃了传统的远洋定期班轮航线,转而经营灵活的远洋游船航线。20世纪70年代,希腊和挪威以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罗的海为基地,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游船拥有国。中国的旅游水路运输体系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长江是中国内河旅游最发达的航道,全长204千米的壮丽、奇特的长江三峡旅游线誉满天下。1978年以前,该航道仅有一艘昆仑号豪华游船投入运行,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水路运输业得到迅猛发展,拥有远洋游船29艘,分别比希腊和挪威多出4艘和10艘。截至198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经营着60多条国际旅游航线,共拥有155艘远洋游船,其中60%为1万~2万吨级游船,往返于各国之间。乘游船旅游成为国际旅游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旅游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游船已从单一的海上空间位移工具转变为集住宿、美食、娱乐、休养和观赏于一体的海上浮动胜地。乘坐游船旅行,食宿方便,生活舒适,别有一番情趣。以伊丽莎白女王三世号为例,该船设有游泳池、影剧院、音乐厅、舞厅、医院、商场、美容健身房等娱乐保健设施,航行途中船上的6个风味餐厅同时开放,一次航行可为旅游者提供3500瓶酒,2吨牛排,45千克鹅肝酱和75千克鱼子酱

1970—1987年,乘游船旅游者人数从50万递增到300万,增加了5倍。游船业已经成为国际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分支产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水路运输体系为适应旅游业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长达1.8万余千米,具有发展沿海旅游的潜力。每到夏季,北戴河、大连、青岛烟台等避暑胜地之间的沿海旅游交通运输十分繁忙。1981年,中国建造了第一艘沿海旅游船——小青岛号,并投入使用。各地轮船公司逐渐增加定期和不定期航班,以满足日益增加的旅游需求,如大连—新港航线,1987年由以往的每4天1班增加到每天1班。中国南部沿海旅游交通运输更是常年繁忙,广州、海口、厦门以及香港、澳门的旅游者往来不断。在这些航线上还出现了新兴的高速气垫船和水翼船用于接送游客。

中国的远洋旅游交通也有较大发展。日本和东南亚旅游者多乘坐普通客轮来华旅游,而欧美等国旅游者多乘坐豪华游船来华参观游览。仅1987年,以天津塘沽新港为主要停靠地的来华外国游船就有海洋公主号、皇家公主号、皇家之星号、宝珠号、金奥德赛号、海神号、日中友好之船号等55个航班,共载运旅游者28 540人,构成津京地区国际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根据长江、黄河、漓江、大运河、太湖、洞庭湖、千岛湖等旅游航道和湖泊水库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例如,大运河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而且是连接杭州、苏州、无锡、扬州等旅游城市的纽带,自1982年起,国家旅游部门在大运河开办仿古龙舟旅游、江南风景旅游等专项旅游。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宁夏、甘肃、河南等地的旅游部门在黄河中下游推出中国民俗和传统文化旅游项目备受中国游客欢迎。

2.现代旅游铁路运输

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主持建造了世界第一条使用蒸汽机车运载旅客的铁路,开创了现代铁路运输新纪元。到1850年,世界上共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投入营业。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铁路运输方式的500多人的大型旅游团,直接把铁路运输与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到1987年,几乎所有英国铁路公司都经营通往旅游胜地的火车一日游业务。

1905—1909年,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施工的北京至张家口铁路建成通车。詹天佑在该铁路上创造性地使用了人字线路和列车自动挂钩,在世界铁路建筑史上创造了奇迹。这条铁路的建成为以后沿线八达岭长城等旅游景点开发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到1950年,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铁路。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铁路运输企业在20世纪后半叶加速了淘汰蒸汽机车的进程,普遍应用高效、节能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美、英、法、日、苏联等国,几乎全部采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高速铁路的研究和试验。1946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时速超过200千米的高速铁路。法国、英国、联邦德国相继建成高速铁路。20世纪80年代末,瑞士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部实现电气化铁路的国家。日本、联邦德国、苏联等国的电气化铁路也占全国铁路的60%以上。

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的整体水平,中国对铁路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1978年以后,中国铁路部门除日常开行各种长短途旅游列车来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旅行需求外,还积极采取加开临时旅游专列、加挂专门旅游车厢和留铺位等形式,供旅游团体乘用。在旅游热点城市和地区之间,中国铁路根据旅游流量开行季节性旅游列车,如北京—秦皇岛、上海—杭州、上海—青岛等旅游列车。1997年,中国铁路在推出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之后。中国铁路在节假日期间相继又开行“旅馆列车”,实现旅行、住宿、景点游览全程旅游一票制的一条龙服务。1999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7万千米,客运量达到10亿人次。

3.现代旅游公路运输

1886年德国人本茨制造出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汽车,标志着现代公路运输方式的诞生。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公路运输的创立阶段。当时,汽车数量不多,公路里程有限,公路运输只是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的辅助方式,主要承担短途运输业务。1901年,匈牙利人开始在上海经营出租汽车,1921年北京的出租汽车行已发展到51家,共有汽车1231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公路运输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提高,私人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国内和国际的中、短距离最重要的旅游交通方式。据统计,1951年,英国国内度假旅游者有27%使用私人汽车,到1986年已上升到60%。在美国则有85%的度假旅游者使用私人汽车。在私人汽车旅游发展的同时,乘坐旅行车旅游也得到普及。1939年英国有3700万人次参加了长途旅行车旅游,而到1955年参加该活动的英国旅游者已超过1亿人次。

1959年,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的乔治·汉尔脱发明了流动旅馆汽车。1966年,德国奔驰汽车厂生产出双层流动旅馆汽车。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还出现了旅游大篷车、宿营车等新型旅游用车。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散客旅游和小型专项旅游团逐渐成为世界主导旅游方式,一体式流动旅馆汽车(也称活动房屋)应运而生。中国第一辆类似于流动旅馆汽车的改装型卧铺客车出现于1988年,投放到昆明至下关路段运营,深受旅游者欢迎。1992年,中国研制成功第一代流动旅馆汽车。流动旅馆汽车投入使用后受到长途旅游者和专项旅游者的欢迎,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4.现代旅游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国际旅游者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中、远程运输方式。1919年,德国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条民航定期航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纷纷成立航空公司。为了确保国际航空运输安全、正常、合理地进行,20世纪40年代,成立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和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是各国航空运输企业联合组成的民间组织,旨在协商并确定国际航空运价和制定统一的运输规则。国际民航组织是由各国政府参加的官方国际组织,其目的是保证国际民用航空运输业安全、合理地发展,促进以和平目的有效地利用空间。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民航业又有较快发展。为适应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中国民航于1980年购买了当时最先进、载客量最大的新型波音747宽体客机,确立了以北京为中心,以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等大城市为区域中心的辐射状国内航线网,并建立了通往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国际航空交通网。1988年,中国民航完成客运量1442万人,其中海外旅游者占1/5,为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99年年底,中国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5463万人次,中国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631万人次。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2001年美国人蒂托花费了2000万美元,乘坐宇宙飞船进行为期八天的航空旅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太空旅游者。2001年,巴西人热拉尔·莫斯驾驶一架名为西曼戈的轻型引擎滑翔机,历时100天,飞行了55 300千米,停留过30个国家,完成了环游地球的壮举。2001年,日本最大的旅行社之一——金城日本旅行社,成立了一个新的分社——太空旅行社,专门开发太空旅游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