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组成的,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因为地球上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千差万别的,由此形成了各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赋存的。它是由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组成的;由自然界诸要素在长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而且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地球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
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四个圈层的相互交接地带,它们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本底。随着人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力量的不断增强,在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各个圈层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中,有些可转化为供旅游业所利用的自然旅游资源。在岩石圈表层可形成各种奇妙深奥的地质景观旅游资源和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在生物圈中可形成由陆生、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在水圈中可形成江、河、湖、海、泉、瀑、现代冰川等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在大气圈中可形成云、雾、雨、雾凇、佛光、蜃景等各种类型的大气景观旅游资源。
2.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组合和分异规律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形成、演变和分布
组成自然环境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因素在一定的地域或一定地点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内部相对一致性的自然景观单元。这种景观单元有大小之分,大的景观单元以次一级的景观单元为基本单位,形成结构紧密的自然景观地域系统。如景点是风景区内可供观赏的最小单位,景区是风景区内景点相对集中且具有一定特色的低一级地域单元。无论是景点、景区都是由旅游资源各构成要素以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不同景点的资源特色形成了景区的特色,乃至整个风景区的特征。这种特征是自然环境各要素在一定地点、一定区域内的组合而形成的,是由自然环境的地域组合规律所决定的。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个地区又存在着差异性,这就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影响地域差异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按纬度分布不均,形成了各自然景观带东西延伸,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的更替,这叫作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二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及岩浆活动等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自然景观非地带性分异。在海陆分布因素影响下,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中纬度地区从滨海往内陆方向显示出各种自然景观带大致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逐渐更替,这叫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了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异规律。在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共同作用下,地带性分异规律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如非洲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景观,而同纬度的东非高原却呈现热带草原景观。我国中纬度地区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分别为温带森林景观、温带草原景观和温带荒漠景观。
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动力基础
地球的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地壳的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大板块又可划分为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在地壳水平运动作用下,使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表的基本形态。在板块的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或裂谷,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等;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如太平洋板块与周围大陆板块相撞分别形成了多火山、多地震的东亚岛弧带和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则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地球的内力作用可以形成火山地貌、山岳地貌、峡谷地貌、断块山、陷落湖泊、地热、地震遗址等自然景观。地球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它们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可形成风沙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等景观。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地表形成造型各异的形态,并与其他自然资源组合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
4.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
地球表面约有3/4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等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了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等各种类型的水体,并共同组成一个连续不规则的水圈。水不仅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其类型多样,包括了地面的海洋、河流、湖泊、瀑布、涌泉、冰川及地下暗河等。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心部分为洋,边缘部分为海。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在海洋与陆地交接的边缘地区形成了海滩、潮汐、波浪等旅游资源,在海洋中还有海岛、珊瑚礁、海洋生物等旅游资源。陆地上纵横交错的河流,由于流经不同的自然景观带和不同的地貌部位,形成了景观各异的风景走廊。在地面洼地中蓄积的水体就是湖泊,由于湖泊的成因及所处的地貌部位、水文特征不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湖泊景观资源。瀑布是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层软硬不同、地质构造复杂而从陡坎上倾泻下来的水流,以其独特的形、色、声之美,具有很强的吸引功能。泉是地下水的露头,由于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泉景,如矿泉、温泉等具有观赏、健身、疗养等多种价值。
5.气候的区域差异
气候是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的综合特征。在气候形成的众多因素中,太阳辐射是主导因素。太阳辐射在地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匀,使地球表面热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是造成地球上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导致了从赤道到两极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带,各气候带中可分为若干气候类型,并形成了相应的自然景观带。由于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从大陆滨海往内陆方向水分逐渐减少,形成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等不同的干湿地带,呈现出相应的自然带逐渐更替的现象,在中纬度地区尤为显著。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布,使山地具有立体的自然旅游景观。由于纬度、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的差异,在我国大陆上形成了高纬度地区、山岳和海滨的避暑胜地,热带、亚热带的避寒胜地;由于大气的时空差异,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我国黄山云海、吉林雾凇、蓬莱海市蜃楼、峨眉金顶佛光等奇景。(www.daowen.com)
6.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是地球表面有生命物体的总称,生物大体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类。其中植物种类100多万种,动物种类50多万种,微生物目前尚难统计。由于地球表面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形成了地球上生物种类和组合的多样性。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产生的,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生物种群也在不断地演化,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着。有些古生物的遗址或遗迹保存于地层中,形成了生物化石,它们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成为一种地质旅游资源,如古生代地层中的珊瑚、鱼类化石,中生代的恐龙化石等。许多生物种群随地质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迁而灭绝,有的则在特定的条件下保留下来,形成古老的孑遗植物或动物,成为再现古地理环境和研究古生物演变的“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水杉、珙桐等,成为珍稀的动植物旅游资源。绿色植物不仅是重要的构景要素,而且具有疗养、休闲、健身等功能,可发展“森林浴”等特色旅游项目。
(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历史遗存
人类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方式。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古人类遗址、建筑、园林、陵寝、墓葬、文学艺术、伟大工程、名人遗迹、宗教文化等成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人们通过对它们的观赏与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特点,从中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因此许多人文旅游资源成为历史的见证,是一部直观而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能引起游人的普遍兴趣。如北京房山区周口店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北京猿人遗址,对研究人类起源、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些被誉为“石头史书”的建筑,最能反映时代风貌和文化特点,如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我国明清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社会文化的地域差异
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也相当明显。它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礼仪、节日庆典、民间文艺、娱乐体育、宗教信仰、建筑风格、城镇布局、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颇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和异域风情。它可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精神需求,因此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极具开发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如我国地域辽阔,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形成了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特有的民俗文化,成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3.宗教的深刻影响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早在原始社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的思维活动也很简单,对自然现象不能控制也不能解释,就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唯心主义的原始宗教,人们崇拜山水、岩石、动植物、灵魂和图腾等。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反映,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以龙为共同的崇拜物,这种古老的信仰民俗至今还完整地保存下来,如赛龙舟、舞龙灯等文体活动广受欢迎,建筑和艺术品中龙的图案广为使用,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强烈的凝聚力。
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史前的原始宗教演变为系统的人为宗教。目前,世界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文学艺术、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并渗透到宗教建筑及音乐、雕塑、壁画等宗教艺术的诸多领域。宗教圣地和圣物对众多的教门弟子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天主教圣地梵蒂冈,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耶路撒冷,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教徒前去朝拜。而风景秀丽的宗教名山,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很高的各式宗教建筑、寺观园林、宗教艺术和颇具神秘感、新奇感的宗教活动及宗教仪式,不仅是宗教徒,而且也是广大非宗教徒的重要的感兴趣的游览对象。
4.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
为适应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满足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多样化的需求,旅游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新的旅游景区、景点正在不断形成。如一些原来不是旅游景点的文化、教育、科研单位、商业场所、农场、工厂、企业等,现在也成为旅游者的游览对象。而且都市风貌、乡村景观、现代建筑工程、主题公园、度假村、游乐和体育场所、博物馆、展览馆等已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在一些客源充足、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城市,为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而创造了大量的人造景观,如美国洛杉矶的迪士尼乐园,中国的苏州乐园,北京的密云国际游乐场等;又如香港的宋城、迪士尼乐园,深圳的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北京的世界公园,昆明的云南民族村,无锡的三国城、欧洲城等。这些人造景点已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新型旅游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