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旅游发展史:古代旅游与大唐西域传

中国旅游发展史:古代旅游与大唐西域传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古代旅游1.先秦时期的旅行我国古代先民的旅行活动由来已久,《史记》中记载黄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虽然这些主要是为了谋生而进行的,但却是中国古代旅游历史的开端。他在归国途中写成《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了当时赴西域、南海等地的60位僧人的传记和旅行情况,是研究当时中国和西方海上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中国旅游发展史:古代旅游与大唐西域传

(一)中国古代旅游

1.先秦时期的旅行

我国古代先民的旅行活动由来已久,《史记》中记载黄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虽然这些主要是为了谋生而进行的,但却是中国古代旅游历史的开端。大禹可谓是我国早期的旅行家。他为了治水,外居13年,踏勘山水地理,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被拥戴为各部落的首领后,还不断到各地巡游。

先秦时期的旅行,主要分为帝王巡游、政治旅行、商务旅行和士人漫游。帝王巡游是指君主到其统治地区巡视和游览,其目的有三:一是显示自己的权威,二是体察民风民俗、百姓疾苦等,三是享乐。周穆王就是这一时期帝王巡游的代表。政治旅行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或肩负国家使命而进行的一种旅行。代表人物有周游列国14年的孔子,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政治游说的旅行队伍相当庞大。孔子曾先后游历过宋、卫、陈、蔡、齐、楚等诸侯国,宣扬自己的政治观点,并广泛收集各国的文献资料。孟子也曾率领弟子“历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进行声势浩大的游说旅行。此外,以合纵、连横游说诸国的苏秦、张仪、公孙衍等,也周游列国,说教天下,还出现了屈原使齐、晏子使楚等出使旅行。

商务旅行是以经商为目的的旅行。在先秦时期,商人们的足迹“东北到渤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东南达今日浙江,西南达到今日之皖鄂乃至四川,西北达到今日之陕甘宁绥及至远及西域新疆)……已经走遍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曾出现了许多大商人,如陶朱公、吕不韦等等。士人漫游指一些文人学士由于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对现实极为不满,于是纵情于山水、流连于风景,进行以消遣排忧、赏心悦目为目的的旅行。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因小人进谗被放逐,在流放中,怀着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情感,写下了《离骚》,后又被放逐江南,游历了洞庭、沅江、湘江,写下了思念乡土的《九歌》《九章》,最后因忧愤投汨罗江而身亡。

2.秦汉时期的旅行

秦汉时期的旅行,主要分为帝王巡游、学术考察、外交旅行。

(1)帝王巡游。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并实施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交通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秦始皇在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10年的10年中,利用咸阳为中心四通八达的旅行道路网,多次出巡,并前往泰山封禅,足迹遍及中华大地,成为我国旅行史上帝王巡游的重要代表之一。

(2)学术考察。学术考察是指为了实地考察、访问探求、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进行学术研究而实施的旅行,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司马迁是这方面最早的代表。他曾游历和考察了长江以南的湘、鄂等省,前后历经18年,深入民间积累大量历史、地理等文献材料,收集传说故事,为考证史据而访古,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这种长时间、远距离的为收集资料、学术考察而进行的旅行,在秦汉时期具有重大的代表意义。

(3)外交旅行。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联络受匈奴压迫的大月氏共击匈奴,派张骞于公元前139年至公元前119年,前后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通往西域的旅行之路,这也是中国通往西域最早的商贸古道——丝绸之路。今天的丝绸古道仍是一条现代旅行路线,正以其神秘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行,主要分为宗教旅行、士人漫游、航海旅行和学术考察。

(1)宗教旅行。宗教旅行是以朝圣、取经、化缘、远游传教布道等宗教目的为主的旅行。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社会动荡,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使得佛教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为了探明教理,解决教义分歧上的争端,不少僧人就到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求取真经,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东晋高僧法显。他于公元前399年西行天竺(古印度),为时15年,游历近30个国家,回国后写了《佛国记》,这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交通往来的最早记录,也是研究这些地区各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法显是中国僧人到古印度留学求法的先驱,是中国古代宗教旅行的典范。

(2)士人漫游。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7人,因对时政不满,纵情悠游于竹林之中,谈天论地、嬉笑怒骂、愤世嫉俗,文学史上称其为“竹林七君子”。东晋陶渊明,辞去彭泽令而退隐山林,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南朝谢灵运被贬官后,带领一个数百人的“旅行团”,踏遍江南山山水水,开创了山水诗派。

(3)航海旅行。为了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朱应和康泰,于226年航海出使林邑(今越南)、扶南(今柬埔寨)等地,游历南洋群岛并探得通往大秦古罗马)的路线。回国后,朱应写了《扶南异物志》,康泰写有《吴时外国传》,记载了他们出使时的见闻。

(4)学术考察。北魏时代,郦道元游历名山大川,遍访大江河道,追踪民俗民风,进行科学考察,著有《水经注》。

4.隋唐时期的旅行

隋唐时期的旅行,主要分为宗教旅行、士人漫游、国际旅行。

(1)宗教旅行。佛教到唐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代高僧玄奘,于627年经陆路前往印度求学取经,历时17年,回国后口述由弟子执笔完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记叙了当时他所历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和风土人情,是当今研究南亚和中亚地区历史、地理和古文化的珍贵史料。唐代名僧义净,于671年由海路去印度求法25年,历经30多个国家,695年又经海道回国。他在归国途中写成《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了当时赴西域、南海等地的60位僧人的传记和旅行情况,是研究当时中国和西方海上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2)士人漫游。唐代许多怀才不遇的文人、屡遭贬职的刚直之士,也都纵情山水,浪迹江湖。著名文学家李白、杜甫、柳宗元等,都是这一时期漫游的代表。“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李白,也可称为旅行家。他20岁时就辞亲远游,漫游祖国的大好河山。长期的漫游生活开拓了诗人的思想境界,启迪了他的创作灵感,由此而产生了千古传诵的浪漫主义诗篇。

(3)国际旅行。唐代的出国旅行,除了宗教求法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旅行活动,杜环就是当时国外考察旅行的代表。751年,唐朝与大食帝国(阿拉伯帝国)发生战争,杜环随军西征,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斯的塔拉兹附近)战败被俘。杜环在巴格达住了11年,借机游历了阿拉伯,于762年才乘中国商船回国。他把在阿拉伯地区的经历与见闻撰写成《经行记》一书,这是中国关于阿拉伯世界实况的最早记录。

5.宋元明清时期的旅行

宋元明清时期的旅行,主要分为航海旅行、士人漫游、学术考察。

(1)航海旅行。宋、元时期,由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航海技术造船技术都高度发展。元朝著名的航海家汪大渊,20岁时随商船队出海,先后两次下东洋和西洋,游历几十个国家,并将所见所闻写成《岛夷志略》一书,是研究元朝南海航运的重要史料。明朝太监郑和,于1405年至1433年,历时28年七下西洋。他带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船队纵横太平洋印度洋,最远处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七下西洋,在国际航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哥伦布远航还要早半个世纪。他是我国古代航海旅行的杰出代表。

(2)士人漫游。宋朝时期,有些人爱好自然山川,乐意居游于田园山林,以追求精神的解脱。秀美壮丽的大自然逐渐成为这些人游赏的对象、憩息的场所、吟咏的题材,所以漫游旅行的人很多。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和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以及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等都是漫游的代表。他们在漫游过程中所创作的山水诗、山水画散文游记等,不但丰富了祖国的文艺宝库,而且为祖国的锦绣河山增添了光彩。

(3)学术考察。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药物考察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地理考察,是这一时期学术考察旅行的典范。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从1565年开始,进行野外考察10余载,历尽千难万险,足迹踏遍了安徽、河南、河北、江西、江苏等的山山水水。他翻山越岭,深入不毛之地,尝尽百草,搜集了大量民间单方验方,采集了千万种药用植物,最后著成我国古代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16部52卷,共收药物1892种,药方11 096则,成为我国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

徐霞客以山水为伴,他从22岁起,先后游历30余年,足迹遍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云贵高原等16个省区,所到之处,对那里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物产、民俗等都有详细记录,特别对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写下了40多万字的旅行日记——《徐霞客游记》。该书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也是我国最伟大的旅游文学作品,被称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二)中国近代旅游(www.daowen.com)

中国近代旅游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历史时期的旅游。这个时期的中国已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840年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纷纷来到中国。他们不但在上海、广州、北戴河海滨、庐山等地建造房舍,而且深入中国内地“考察、探险和旅游”。这些活动往往与帝国主义的殖民活动密不可分。这一时期,为了寻求真理、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官方派出了大批留学生。一些有识之士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严复等人也多次到西方国家考察和游历。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开办旅行社、出版旅游杂志、开发旅游资源、参加旅游博览会等活动是中国现代旅游的标志。

1.中国旅行社的出现

上海,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集中、交通发达、思想观念最为开放的城市,也是中国与国际联系最为密切的城市,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20世纪初,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英国通济隆旅行社、美国运通银行旅行部几乎垄断了我国的国际旅行旅游业务。1923年,陈光甫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了旅行部,开始承办国内外的旅行旅游业务。1924年,该旅行部先后组织上海人杭州游览、赴海宁观潮,获得成功后,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欢迎。1925年春季,该旅行部开始承办出国旅游业务,第一次组织了一批由20余人组成的赴日本的观樱旅行团,在3周时间里游览了长崎京都、东京、大阪等地。由于刻苦经营,该旅行部的业务不断发展。1927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申请了营业执照,单独挂牌注册,旅行部改名为中国旅行社。至此,中国第一家正式的旅行社诞生了。除上海的中国旅行社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还有几家地方性的旅行社,但规模都不大。

2.中国第一本旅游期刊——《旅行杂志》

1927年春天,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编辑出版了《旅行杂志》,这是中国第一本旅游期刊,先是季刊,后改为月刊,专门宣传我国的风景名胜。《旅行杂志》的出版,对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对现在数十本旅游类杂志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旅行杂志》于1954年停刊。

3.开发旅游资源

在近代中国,官僚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也曾利用外资,在庐山、北戴河、莫干山、鸡公山等地建设避暑胜地。虽然引进外资不多,建设规模不大,但从旅游发展史角度来看,也应是中国进入现代旅游的一个标志。

4.举办旅游促销活动

近代中国的旅游促销活动,有几件事是不应遗忘的:第一,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旅行社参加了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博览会,并在会上散发了由美国著名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撰写的介绍中国名胜的英文导游手册。后来,又在美国西雅图成立了通讯处。第二,1947年,第一届国际旅行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旅行社以巨幅《中国名胜图》献给大会,并参加大会的展售活动。第三,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府还在上海举办了国货博览会,在杭州举办了西湖博览会。这些活动在当时都有较大的影响。

(三)中国现代旅游

中国现代的旅游历史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旅游历史,大体经历了初创、开拓、停滞和发展四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49—1955年)

这一阶段的旅游业务主要是国际旅游,从人数上看,主要是接待世界各地的华侨,然后是来自苏联、东欧和东亚等国家的旅游者。西方国家的旅游者占极少数。

厦门华侨服务社于1949年12月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国营旅行社。1949年10月,厦门解放,当时滞留在厦门的上千名游客无法出境,而在香港等待回内地的也有千余人。一些私人旅行社层层加倍,盘剥旅客。为便于旅客出入境并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厦门市有关部门在1949年11月接管了旧侨务服务社,经过整顿,于12月正式成立华侨服务社,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国营旅行社。

广东省的深圳、拱北、广州、汕头等十几个城市先后建立了华侨服务社。1957年,华侨旅行服务社在北京成立。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业从接待公费观光团体开始,正式走上组织华侨和港、澳同胞自费回国或回内地旅游、观光、探亲。这是我国旅游初创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

中国国际旅行社于1954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接待外国旅游者的旅行社。成立之初,其基本任务是承办除政府代表团以外的所有外国来华的各级各类外宾食、宿、行、游、购、娱等活动,并办理中国铁道部与苏联政府签订的国际铁路旅客联运业务。1954年以后,中国国际旅行社开始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明显增多。1957年年底,中国国际旅行社已与当时11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旅行社建立了业务往来,与西方国家的113个旅游机构建立了联系。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6年年初到1957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总共接待各国自费旅游者3885人,大多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旅客,西方国家的旅客只占其中的17%。

2.开拓阶段(1956—1966年)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中国政府管理全国旅游事业的机构——中国旅游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

(1)1956—1961年。这一阶段由于“左”倾错误的危害尚未明显暴露,我国国际旅游和华侨回国,港、澳同胞回内地旅游呈平稳上升趋势。

(2)1961—1964年。这一阶段“左”倾错误的危害和自然灾害同时爆发,国民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加上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及东欧来华的旅游者逐年下降,西方国家的旅游者大幅增加。我国的国际旅游市场发生了根本变化。

(3)1964—1966年。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亚、非14国,中法建交,中国和古巴通航,一系列外交成果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1964年,我国成立中国旅游游览事业管理局,直属国务院领导,负责全国旅游事业的管理。从此,我国旅游事业开始进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仅1965年就接待了12 877名旅游者,创造了新中国成立十年来的最高纪录。196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先后与日本富士旅行社、日本旅行社、日中和平观光公司签订协议,此后,我国接待的日本游客与日俱增,从1964年接待8批共172人,增加到1966年的75批共1175人。从此,日本成为我国旅游的第一客源国。

3.停滞阶段(1967—1977年)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使我国刚起步的旅游事业横遭摧残,处于十分萧条的阶段。“文化大革命”前期,几乎一切旅行业务都被迫停止。1971年,毛泽东对旅游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周恩来亲自部署召开了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宣传自己,了解别人”的方针,旅游工作开始逐步恢复。

197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旅行社,与华侨旅行社合署办公。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中日建交。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使我国的国际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也为我国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4.发展阶段(1978年以来)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旅游事业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相继出台。各种旅游资源的开发、旅行社和餐饮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人才的培训等措施,都使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经济旅游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巨大支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口挖不绝、掏不尽的无底深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