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遇见荆楚寺院,探访天门西塔寺

遇见荆楚寺院,探访天门西塔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天门西湖边的西塔寺那日,在著名茶人欧阳勋先生和西塔寺灯江法师的带领下,我前往老护城河陆羽亭附近的文学泉遗址。竟陵城和西塔寺,始终是陆羽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也不应被天下茶人遗忘。

文/李黎 图/汪立敏 李黎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在《丛林清规》中,百丈怀海禅师对禅门饮茶的制度做了详尽规定,使其成为僧众日常修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十方丛林中,上供要供茶,坐禅也要喝茶,如有行脚僧游方参学,见过知客师后,还应向住持施礼谢茶,总之,饮茶仪轨中处处可见僧家威仪庄严。

进入宋代以后,禅宗迅速兴起,圆悟克勤禅师宏开选佛场,宣唱大般若,提出“茶禅一味”之说。北宋法眼宗道原禅师的《景德传灯录》中,也有“饭后三碗茶”之说,由此,可见茶禅渊源之深。

不过这已是题外话,就此打住。

说起茶,不得不提到“茶圣”陆羽的传世之作——《茶经》。 陆羽,字鸿渐,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唐复州竟陵人。他身世坎坷,幼时因相貌丑陋被父母遗弃,后被竟陵龙盖寺,即现在的天门西塔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从此在寺院里长大,与佛门结下了不解之缘。

位于天门西湖边的西塔寺

那日,在著名茶人欧阳勋先生和西塔寺灯江法师的带领下,我前往老护城河陆羽亭附近的文学泉遗址。

我们去的那天,文学泉边的迎春花竞相开放,而陆羽亭边的杨柳也开始吐绿,处处春意盎然。相传,这里是陆羽少年时汲水烹茗的地方。低头探看,只见此井幽深、口窄,有三个圆孔。井沿处,有数圈深深的印痕,显然是长年累月打水磨出来的痕迹。那么,井口为什么会呈品字形排列呢?

欧阳勋先生解释说,这寓意喝茶一口为尝、二口为回、三口为品。陆羽曾被朝廷诏拜为太子文学,史称“陆文学”,因此,此井被称为“文学泉”,当地人亦称此井为三眼井。

事实上,千百年来,天门人一直用各种方式纪念着这位名垂后世的“茶圣”,传承着他所倡导的“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竟陵西湖畔,陆羽塑像栩栩如生、庄重飘逸,陆羽纪念馆也正在扩大规模,装饰一新。采用唐代风格建造的茶经楼巍然屹立,登临其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不远处的西塔寺殿宇宏伟,巍峨肃静。(www.daowen.com)

欧阳勋先生带领我们寻访文学泉

西塔寺门前的《茶经》雕塑

陆羽纪念馆

西塔寺的成名,始于晋代高僧支遁。他精通佛典,是般若学的六大家之一,又是文化名人,与东晋名士、大书法家王羲之等为文友一道,曾参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的兰亭修禊。唐宋时期佛教大兴,西塔寺碑石林立,花木繁茂,竹林掩映,是当地最大的禅院。

在寺院里,陆羽伴随着青灯古佛学文识字,还学会了煮茶。然而,勤奋好学、个性鲜明的他并不甘于隐遁,以“终鲜兄弟而绝后嗣”的理由拒绝了出家

12岁,陆羽逃离寺院成为伶人,投靠当时的河南尹李齐物,跟随火门山邹夫子继续读书安史之乱后,青年陆羽从天门出发,沿长江而下,经鄂州黄州彭泽等地,一路游历,与文人墨客谈笑山水间。

然而,无论是隐居上饶茶山潜心茶事,还是在湖州与诗僧皎然诗文酬赠,成为“缁素忘年交”,抑或游居杭州、苏州、南京等地,陆羽在心底依然对故乡魂牵梦绕:“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竟陵城和西塔寺,始终是陆羽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也不应被天下茶人遗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