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遇见·最美荆楚寺院:阳新七峰禅林

遇见·最美荆楚寺院:阳新七峰禅林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闫彬彬图/李黎七峰禅林,位于阳新县七峰山北麓,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传昌老和尚应请回到七峰禅林驻锡时,跟随他的只有两三个弟子。最亲切的“三县和尚官”七峰禅林曾具有一个大丛林的规模,香火鼎盛,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信众络绎不绝。1947年,他在七峰禅林举办了首次讲经说法传戒大法会,为期38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求戒弟子共有100多人参加,僧俗300余人。两年后,他才离开七峰禅林去九华山佛学院读书。

遇见·最美荆楚寺院:阳新七峰禅林

文/闫彬彬 图/李黎

七峰禅林,位于阳新县七峰山北麓,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从青海云游到阳新的百衲祖师看到七峰山奇峰气势雄伟,叹为观止,于是向七峰山山主欧阳毕高化缘,得到一袈裟之地结庐而居,从而成为七峰禅林始祖。自唐经五代,历宋、元、明、清至民国,传昌长老为第25世住持。

如今的七峰禅林内,一片空寂,几个附近的村民坐在大殿屋檐下晒太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现在的住持已经年迈,无力操持法务,昔日的方丈室已近成为一间荒屋,墙根下长满了深绿色的青苔。透过精致的雕花门窗和客堂外悬挂的钟板,人们才能想象出寺院当年兴盛的景象。在角落里,阳新县佛教协会会长证道法师找到一个破旧的木鱼,它曾经伴随了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还有这里的每块碑文、每首醒世诗,他都再熟悉不过,目睹一片凋敝的景象,他走出山门长久地沉默着。

日渐凋敝的古刹山门

忙碌而快乐的丛林生活

证道法师的母亲一生信佛,耳濡目染当中,他也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因为妈妈是老和尚的在家弟子,所以证道法师只能拜传昌老和尚为师公,不过他一直跟随老和尚学法,法名也是老和尚取的。

20世纪80年代初,传昌老和尚应请回到七峰禅林驻锡时,跟随他的只有两三个弟子。寺后有一大片竹林,还有几亩田,种有辣椒、稻谷,僧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年龄还小,证道法师也要担起出坡的任务,一般做完早课就要上山砍柴,下午还要干农活。老和尚预备好建殿的材料后,为了省钱,所有的人都要发心做小工,大雄宝殿铺的青瓦就是他们用麻绳一片片拉上 去的。

当时,寺院的僧众居士人人出工,连女众也不例外。传昌老和尚已经70岁了,身体非常健康,什么事情都亲自动手。刚去的时候,他们什么农活都不会干,老和尚就手把手地教,哪只手在前,哪只手在后,耐心细致。如果遇到困难,或是有人质疑、刁难,传昌老和尚就教导弟子:“放开肚皮受气,立稳脚跟做人。”

他是我们的人生导师

传昌老和尚对弟子的教导很严格,也很有方法。证道法师刚来的时候还是个顽皮的小沙弥,老和尚就让他玩,也不过多约束。几个月之后,才开始教他念诵咒语。《十小咒》每段只有几十个字,比较容易背诵。老和尚一天只要求他背熟一个,早上教不认识的字,晚上再检查。看到证道法师一天能背三个咒,老和尚很欣慰:“看你整天玩儿,还挺聪明的。”接下来,再让他背《心经》《大悲咒》等。俗话说“楞严楞严愣半年”,有两千多字的《楞严咒》让证道法师吃尽了苦头,见他很苦恼,老和尚开示说,《楞严咒》看似很拗口,背起来是很押韵的。找到规律后,证道法师很快就背会了。这种循循善诱的教导方法让证道法师受益匪浅,后来,他也这样教导自己的徒弟。

传昌老和尚带领弟子们修缮的大殿(www.daowen.com)

“我记得当时寺里有能真法师、印慈法师、证道法师等僧众,老和尚请了苏逸夫老居士给我们讲佛学入门基础知识,他自己则主要讲因果、讲戒律。” 另有法师说,他们每天出完坡后上一个小时的课,还要做早晚功课,一天下来倒头就睡着了。如果没有特别大的事情,传昌老和尚都会和弟子们一起上早晚殿,手把手教弟子敲打法器。上午做完事,他就会在方丈室里看书、写字。

有一次,传昌老和尚给证道法师10块钱让他到镇上去买日用品。买完日用品后,因为嘴馋,证道法师毫不犹豫地用剩下的2块钱买了冰棒、橘子水,以及一盒摔炮。老和尚早就看穿了他的小把戏,只是故意没有点破。两天后,老和尚找证道法师谈话,问他买完东西后还剩多少钱。证道法师说还剩下2块钱,但已经花完了。老和尚语重心长地说:“以后无论你在哪个寺院常住,大德给你东西,如果没有表态,你是要归还的。两三块钱虽少,可是不该你拿的就是不能拿。如果是100块钱买了80块,那你不是要贪污20块?长大以后,如果你在社会上做会计出纳,或是当了住持、方丈,你就会贪污几十万、几百万。用2块钱看起来是非常小的事,可是从小事可以看出大事。”证道法师说,他现在已经43岁了,依然对此记忆犹新。

最亲切的“三县和尚官”

七峰禅林曾具有一个大丛林的规模,香火鼎盛,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信众络绎不绝。

传昌老和尚在鄂东南佛教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鄂州大冶、阳新的百姓们誉为“三县和尚官”。1946年,传昌老和尚被选为阳新佛教协会会长。1947年,他在七峰禅林举办了首次讲经说法传戒大法会,为期38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求戒弟子共有100多人参加,僧俗300余人。

证道法师说,有一年寺院重修的佛像开光,寺里来了很多居士,老和尚慈悲,不仅亲自下厨,还在大家走的时候送上自己做的炒米等食物。那个时候粮食很紧张,都是凭证凭票供应,老和尚平时省吃俭用,但只要有客人来,老和尚一定会让他们吃好,与众生结佛缘。在那些艰苦的日子,老和尚把宣化上人的“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写在柱子上来警醒弟子,现在,这些字迹依然醒目

老和尚一直到70多岁时身体都很硬朗,不需要人照顾。带着弟子们去山里小庙做佛事时,他总是第一个爬上山顶。后来有一天中午,老和尚突发脑出血,当天晚上就圆寂了。证道法师说,当时因为天热必须马上下葬,好多外地的徒弟都没来得及赶回来吊唁。

老和尚身无长物地走了,身边的弟子也一个个离去,证道法师却执意留了下来,因为,师公的塔还需要人来守。两年后,他才离开七峰禅林去九华山佛学院读书

回县城的路上,证道法师一直念叨着说:“左青龙,右白虎,不到庙门看不到庙,七峰禅林山清水秀,到处都是风景。”

古树静待生机盎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