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热污染是水温异常升高的一种污染现象。天然水水温随季节、天气和气温而变化。当水温超过33℃~35℃时,大多数水生物不能生存。水体急剧升温,常是热污染引起的。
水体热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冷却水。首先是动力工业,其次是冶金、化工、造纸、纺织和机械制造等工业,将热水排入水体,使水温上升,水质恶化。根据美国统计,动力工业冷却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的冷却水总排放量的80%以上。一个装机100万千瓦的火电厂,冷却水排放量为30~50立方米/秒;装机相同的核电站,排水量较火电厂约增加50%。年产30万吨的合成氨厂,每小时约排出22000立方米的冷却水。
水体增温显著地改变了水生物的习性、活动规律和代谢强度,从而影响到水生物的分布和生长繁殖。增温幅度过大和升温过快,对水生物有致命的危险。
水体增温加速了水生态系统的演替或破坏。硅藻在20℃的水中为优势种;水温32℃时,绿藻为优势种;37℃时,只有蓝藻才能生长。鱼类种群也有类似变化。对狭温性鱼类来说,在10℃~15℃时,冷水性鱼类为优势种群;超过20℃时,温水性鱼类为优势种群;当水温为25℃~30℃时,热水性鱼类为优势种群;水温超过33℃~35℃时,绝大多数鱼类不能生存。水生物种群之间的演替,以食物链(网)相联结,升温促使某些生物提前或推迟发育,导致以此为食的其他种生物因得不到充足食料而死亡。食物链中断可能使生态系统组成发生变化,甚至破坏。
水体升温加速了水及底泥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和营养元素的循环,藻类因而过度生长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降解又加速了水中溶解氧的消耗。(www.daowen.com)
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随水温上升而加强。例如,水温升高10℃,氰化物毒性就增强1倍;而生物对毒物的抗性,则随水温的上升而下降。
水体热污染区域可分为强增温带、适度增温带和弱增温带。热污染的有害效应一般局限在强增温带,对其他两带的不利影响较小,有时还产生有利效应。热污染对水体影响程度取决于热排放工业类型、排放量、受纳水体特点、季节和气象条件等。
各国对水热污染及其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制定了冷却水温度的排放标准。美国、俄罗斯等国按不同季节和水域,制定了冷却水温度的排放标准;德国以不同河流的最高允许增温幅度为依据,制定了冷却水温度排放标准;瑞士则以排热口与混合后的增温界限为最高允许值,确定排放标准。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尚未制定有关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