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及环境问题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及环境问题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海底油气资源、海底锰结核及海滨复合型砂矿经济意义最大。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开发状态,经历了从没有充分开发到部分资源开发的过渡,从单一资源开发向综合开发的过渡,海洋环境从污染较少到污染逐渐加剧的过程。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长期的“无度、无序、无偿”用海,严重制约了海洋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由于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及环境问题

海洋矿产资源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

按矿床成因和状况分为:

(1)砂矿。主要来源于陆上的岩矿碎屑,经河流、海水(包括海流与潮汐)、冰川和风的搬运与分选,最后在海滨或陆架区的最宜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沙金、沙铂、金刚石、沙锡与沙铁矿,以及钛铁石与锆石、金红石独居石等共生复合型砂矿。

海绿石

(2)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过富集后形成。如磷灰石、海绿石、重晶石、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金属热液矿(以锌、铜为主)。

(3)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大多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及煤等。(www.daowen.com)

在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海底油气资源、海底锰结核及海滨复合型砂矿经济意义最大。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主要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据估计,世界大洋海底锰结核的总储量达30000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7000亿吨,其中含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估计该地区约有600万平方千米富集高品位锰结核,其覆盖率有时高达90%以上。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金刚石砂矿主要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沙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我国海洋矿业属于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发展前景广阔,也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我国海洋矿业还存在总体粗放型开发、无序开发与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开发状态,经历了从没有充分开发到部分资源开发的过渡,从单一资源开发向综合开发的过渡,海洋环境从污染较少到污染逐渐加剧的过程。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长期的“无度、无序、无偿”用海,严重制约了海洋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滨海砂矿为例,在我国海滨砂矿开发中,一直延续着无偿使用制度,由此造成的破坏和浪费是普遍的。目前开采海洋砂矿的作业者既有国家,也有集体和个人。在开采生产中,普遍存在着采富弃贫现象,加之技术水平不高,只能采选其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矿物,其他的有用矿物多被废弃,因为砂矿床多是多种砂矿种的集合体,如果只能选采其中的一种,其他有用矿种就被破坏了。这种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情况,在我国南方沿海砂矿分布区都是大量发生的。

此外,由于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在海南岛砂矿开采中,个体或集体的砂矿作业者,由于乱挖乱堆海沙,把平整的海岸带搞得坑坑洼洼,不仅自然的景观被破坏了,而且引起了沙灾。被松动的海沙,在风的吹动下,向附近的耕地推移,掩埋了良田。在海洋石油开采活动中,石油的自然渗出、偶然发生的井喷、油污排泄等,也可能造成油溢。清理石油污染的化学物质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