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流生态需水:下游输沙的解决方案

河流生态需水:下游输沙的解决方案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9.4是汛期不同含沙量的输沙用水量。表9.4黄河下游汛期含沙量与输沙用水量的关系注 资料来源:叶青超主编,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洪峰期输送单位泥沙用水量随含沙量增大而减小。表9.7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期下游河年均淤积及排沙期输沙耗水量(利津站)输沙需水量。表9.10黄河利津站输沙需水量计算结果注“好”表示等级。

河流生态需水:下游输沙的解决方案

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问题主要是流经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挟带了很高浓度的泥沙所致。因此,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方式与河流的含沙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小浪底水库的运行及其以下100多座取水、引水工程的分流,对其水量的含沙量以及河道淤积也有影响。本书在分析现状输沙用水的基础上,采用经验法对下游的输沙需水进行计算。

(1)输沙用水现状。根据1919~1960年、1919~1989年陕县水文站实测资料系列计算的结果,黄河多年平均来沙量分别为16 亿t、14.9 亿t。20世纪50年代,下游年平均淤积量4.04 亿t,这个时期中上游的拦沙工程甚少,基本反映了自然状态,所以一般认为,黄河下游的年均淤积量为4亿t。60年代,三门峡水库拦蓄泥沙52.7 亿t,下游河道年均冲刷1.303 亿t。70年代,三门峡水库进行改建和改变运用发生,水库不再拦沙,下游的年均淤积量回升到年均3.4亿t。随着中上游水利水保工程的建设及气候因素的变化,入黄河的泥沙逐年减少,下游的淤积也相应减少,80年代的淤积量年平均只有0.34亿t。90年代以来,由于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的投入运用以及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偏少,使汛期进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减少(大约减少20 亿~100 亿m3)。汛期进入利津站的水量变幅在39 亿~130 亿m3 之间。虽然中游地区的水土治理减少了产沙量,汛期进入利津站的沙量在0.16 亿~5.95 亿t之间,但汛期水少沙多的矛盾仍很突出。据1986~1997年统计资料,下游年均淤积量达2.49 亿t,与80年代相比,年均淤积量增加了2.15 亿t。长期河道水量的偏少,泥沙的不断淤积,给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下游河道环境用水也提出了新的问题。

(2)黄河含沙量与输送单位泥沙用水量的关系。从下游多年平均情况看,汛期输送单位泥沙用水量为30~40m3/t,非汛期为100m3/t。各河段的特点不一,各年的来水来沙条件变化也很大,因此沿程输沙用水量有所区别。对黄河艾山以下窄深河段输沙特性研究表明,艾山以下河道存在很强的输沙潜力,输沙用水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水流的含沙量。表9.4是汛期不同含沙量的输沙用水量。

表9.4 黄河下游汛期含沙量与输沙用水量的关系

注 资料来源:叶青超主编,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因此,黄河下游输沙需水量取决于洪水演进到艾山站的含沙量。其中高村以上为宽浅游荡性河段,是控制输沙用水量的关键。非汛期流量小,经上游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下泻水流较清,输沙用水量与非汛期水量有关,且变幅较大。当非汛期水量大时,输沙用水量可达200m3/t。表9.5 给出了下游各站输沙用水量。洪峰期输送单位泥沙用水量随含沙量增大而减小。表9.6 为不同含沙量级河段输沙用水量。

表9.5 高村以下各站非汛期单位泥沙输沙用水量(1974~1985年)单位:m3/t

表9.6 不同含沙量级河段输沙用水量

实测洪峰时段利津站洪水流量大时,输送单位泥沙用水量为10m3/t,而非汛期枯水输沙用水量为100~150m3/t,为有害输沙流量,因为它会造成主槽的严重淤积。由此可见,充分利用洪水期输沙潜力是节省输沙用水量的有效途径。

(3)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的输沙情况。小浪底水库对于黄河下游具有较强的调水调沙能力。随着水库泄空水位降低,调沙库容增大,水库调节能力的增强,出库含沙量增加,水库一次排沙历时增长,下游河道淤积量近年来逐渐减少,年均输沙用水量也减小,详见表9.7。

由表9.7可知,在泄空最低水位225m时,如果洪水演进到利津站的含沙量为100kg/m3,输送1t泥沙耗水量为10m3,水库平均1.5年排沙一次,则年均用水量为44.7 亿m3,平均一次排沙用水量为67 亿m3;当泄空水位为205m时,如果利津的含沙量为200kg/m3,输送1t泥沙耗水量为5m3,水库平均2.6年排一次沙,则年均输沙用水量为24.4亿m3,平均排一次沙用水量为63 亿m3。1956~1974年的设计系列各级流量统计表明,大于3000m3/s的流量可用于输沙洪水,年均耗水量为49.6 亿m3,为极限输沙用水量。1986~1992年的实测水沙系列调沙演算结果表明,1986年以后水库仍有一定的排沙机会,使库区维持冲淤平衡。

表9.7 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期下游河年均淤积及排沙期输沙耗水量(利津站)

(4)输沙需水量。为了更好的比较说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需水,依据不同系列的历史统计资料进行计算。(www.daowen.com)

1)根据1992~1999年的资料计算。根据1992~1999年利津站水质监测资料,计算各年到达利津的沙量以表9.4、表9.5、表9.6 为依据,参考不同月份、不同含沙量级所对应的输送单位泥沙用水量,可计算出各月、年的输沙需水量,表9.8仅列出了年输沙需水量。

表9.8 1992~1999年利津站水质监测资料计算输沙需水结果

从表9.8看出,利津站20世纪90年代河道输沙需水量在40 亿~229 亿m3 之间,平均约为117 亿m3。其中1997年的输沙需水量最小为40 亿m3,这与1997年断流天数最长(226 天)有关。上述计算结果是在下游河道年平均淤积量在2亿~2.49 亿t(1986~1997年的年均淤积量)的前提下的输沙需水量。

2)根据1986~1998年的资料计算。根据1986~1998年汛期入海水量、沙量,计算出利津站含沙量见表9.9,根据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见表9.4)计算输沙需水量,结果见表9.9。输沙需水量1986~1998年平均约为124.2亿m3

表9.9 1986~1998年输沙需水量

3)根据各年代输沙情况计算输沙需水量。根据各年代利津站的水量、沙量,计算其含沙量,汛期输沙量按照占全年80%计算。计算分两种情况:①按照输沙用水量最小16m3/t计算;②按照汛期对应于不同含沙量的输沙用水量计算。各年代的计算结果见表9.10。

表9.10 黄河利津站输沙需水量计算结果

注“好”表示等级。
① 输沙用水量16m3/t。
② 对应于不同含沙量的输沙用水量。

从表9.10看出,利津站的沙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13.2 亿t减少到90年代的2亿t,呈逐年下降趋势,相对应的最小输沙需水量由211 亿m3 降低到32亿m3。50~90年代的平均输沙需水量的变幅为66 亿~285 亿m3,平均为188亿m3

各系列资料计算的输沙需水量以及对应的沙量和淤积量见表9.11。

由表9.11 看出,20世纪50年代年淤积量最大,与目前的淤积量相差较大,90年代的沙量较少,主要是由断流所致,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合。因此,可以将50年代与90年代的两个特殊年代剔除,来计算黄河下游输沙需水量。在这种情况下,黄河下游的输沙需水量介于124.2 亿~235.4 亿m3 之间。相对应的输沙量为3.6 亿~10.9 亿t、河道年均淤积量为0.34亿~3.4 亿t。上述结果比较符合黄河冲淤的实际情况。故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平均值作为黄河下游的输沙需水量,约为196 亿m3,对应的平均年均淤积量约为2亿t。

表9.11 20世纪黄河下游输沙需水量以及对应的沙量和淤积量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