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降水补给为主。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39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00mm,降水量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分布呈较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全年降水量的75%~85%集中在汛期。降水是本区河流水资源主要补给来源,河川径流变化特征主要决定于降水的变化,蒸发决定了径流的损耗,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分配基本一致,但不均匀程度增加。比较大的河流的集中程度更加明显,夏季径流约占年径流总量的70%以上,冬春两季河水断流。
地形对径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径流形成的强度和历时,地表松散沉积物的堆积,发育着大量孔隙,其间储存着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运动具有由水平运动过渡到以垂直运动为主的特点,构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单向的补给关系,即河流基本上得不到地下水的补给,这也是海河流域众多河流成为季节性河流的原因。
(2)径流年际变化大。本区年径流年际变化很大,是我国水资源丰枯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径流多年变化一般指径流年际间的变化幅度,可用年径流变差系数Cv 值来表示。影响Cv 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是年径流量的多少,而年径流量又受年降水量支配,因而年降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年径流的大小。年径流变差系数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径流资源开发利用。Cv 值越小,表明年径流年际变化和缓,越有利于径流资源的利用。影响Cv 值大小的因素除了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外,还与集水面积有关,并随集水面积增大而减少。海河流域年径流变差系数的变化幅度大部分地区在0.6~1.0之间,分布趋势由南向北增大。
(3)入海水量集中于汛期。从海河流域入海水量年内分配情况(见表7.2)看出,80.8%的入海水量集中在汛期,只有19.2%的入海水量分布在非汛期。入海水量的大小与降水多少有关,入海水量的集中程度受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1997年流域降水只有366.5mm,比多年(1956~1998)平均值偏少32%,且汛期降水不集中,所以入海水量少且汛期所占比例小。1994年降水量为574.7mm,且汛期降水非常集中,所以汛期入海水量占92.6%[116]。
表7.2 海河流域入海水量年内分配情况表单位:亿m3(www.daowen.com)
注 资料来源:海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00.8。
(4)河流泥沙。海河流域山区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60%,地形起伏大,土层浅薄,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仅有10.4%,水土流失面积为10.6 万km2,约占流域面积的1/3。水土流失是海河流域土地退化、土壤沙质化、山地石质化的主要根源,同时成为河流泥沙的重要来源,加速了河床、水库的淤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