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然径流量与地表用水量之差并不等于真正实测径流量

天然径流量与地表用水量之差并不等于真正实测径流量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天然径流量与地表用水量之差并不等于真正实测径流量,其中忽略了人类利用后的排水量,所以,式可作为一种宏观的评价方法。3)消耗系数评价法。表6.2河道生态用水现状评价标准及其短缺状态在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下,评价河道生态用水量是否短缺,可根据所获取的数据资料,选择上述3 种方法进行评估。表6.3河道生态用水“质”的评价等级

天然径流量与地表用水量之差并不等于真正实测径流量

生态需水是一定水质标准下满足生态系统需求的水量,包括“质”与“量”两个属性。因此,不仅要对河道生态用水的“量”进行评价,而且应该对生态用水的“质”进行评价。

(1)量的评价。水量评价分为仅考虑自然水循环概念下的河道生态用水评价以及同时考虑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下的评价方法。

1)开发利用率评价法。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本书认为1-U就是河道生态用水的量的比例,U 为开发利用率,其中开发利用率等于地表用水量与天然径流量的比例,见式(6.19)。

式中:Ea 为生态用水量比例,%;Wn 为天然径流量,亿m3;Ws 为地表用水量,亿m3

实际上,天然径流量与地表用水量之差并不等于真正实测径流量,其中忽略了人类利用后的排水量,所以,式(6.19)可作为一种宏观的评价方法。

2)实测径流量评价法。采用河道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的比值进行评价,见式(6.20)。

式中:Ea 为河道生态用水比例,%;Wa 为实测径流量,亿m3;Wn 为天然径流量,亿m3

3)消耗系数评价法。上述两种方法均是在忽略社会水循环过程对河道水量影响的情况下,对河道生态需水进行评价的方法。如果以河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为对象,同时考虑自然与社会二元水循环的共同影响,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可以按照式(6.21)进行评价。

式中:Ea 为河道生态用水比例;u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r 为回归系数;k为消耗系数(k=1-r)。(www.daowen.com)

量的评价标准参考Tennant推荐流量百分比及等级,表6.2给出了河道生态用水的量的等级及其相对应的缺水状态。标准可以根据流域的河流水文特点、主要污染物以及河流保护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表6.2 河道生态用水现状评价标准及其短缺状态

在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下,评价河道生态用水量是否短缺,可根据所获取的数据资料,选择上述3 种方法进行评估。

(2)质的评价。根据河道水量的平衡方程,河道生态用水不仅受到自然来水的影响,还受到人类回归水的影响,实际存在于河道中的水是自然状态下的水与回归到河道的废污水的混合体,而回归水是造成河道生态水质变化的关键性因素,其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回归水与自然流量的比例,即污径比。因此,本书采用污径比进行河道生态用水的“质”评价,即如果污径比小于一定的比例要求,就可以认为生态用水的质可以得到满足见式(6.22。)

式中:bw 为污径比;Caeo为保证生态用水质满足的标准;其他参数的涵义同式(6.21)。

质的评价标准参考地表水水质标准,按照回归水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国家1 级排放标准,地表水水质标准分别达到不同的水质级别,对生态用水的“质”的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如果以COD为控制指标,在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情况下,人类回归水与自然流量的比例不高于1/5 时,就可以保证水体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生态用水的“质”可以达到好的等级。因此,本书设定bw≤1∶5 为好的等级阈值,其他等级的标准见表6.3。

表6.3 河道生态用水“质”的评价等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