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态需水与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生态需水与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需水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非消耗性的,它构成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健康的环境条件,如为维持一定地下水水位所需的地下水储量;另一部分则是消耗性的,它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生理过程以及水循环过程[21]。图3.3河流生态需水及有关概念相互关系在上述几个概念中,存在以下关系:当生态需水等于生态用水时,河流系统内的水分保持平衡,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生态需水与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自然界水循环的存在,使得水资源不断获得更新,成为可再生的资源。降水、径流以及地下水构成了河流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水分来源。蒸发、渗漏则是河流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水分消耗,它主要取决于河流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特性等。对于任何一个河流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下,随着气候波动、季节性变化,水有以下几种存在的形式。

(1)生态需水:在河流生态系统所处的特定时空范围内,为维持一定的保护目标,生态系统维持其结构、功能而需要的水,包括降水、天然储存的水(如地下水)以及天然获取的水(如径流)等部分。生态系统在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了相当的自我调节能力,对水的需求有一定的弹性,因此,生态系统需水有一定的阈值区间,不同的保护目标有不同的需水等级。生态需水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非消耗性的,它构成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健康环境条件,如为维持一定地下水水位所需的地下水储量;另一部分则是消耗性的,它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生理过程以及水循环过程[21]

(2)生态用水:是实际存在于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量,即所谓在现状生态目标下河流生态系统实际存在的水量。生态用水的多少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常常取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资源消耗水平等。

(3)生态缺水:是指特定状态下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与生态用水之差。生态缺水是社会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系统需水的部分,指特定状态下生态系统满足一定生态目标,系统缺乏的、需要在水资源配置中加以考虑和补充的水量。如“维护生态与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19],“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需要更多地考虑环境需求”[73],“在水资源总量中专门划分出一部分作为生态环境用水,使绿洲内部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不再恶化”[74]等。

(4)生态耗水:是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在水循环过程中需要消耗的水量,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蒸散发进入大气中,另一种是通过渗漏进入地下。生态耗水与消耗性生态需水之间有着重合和交叉部分。

(5)生态盈余水:在满足该河流(段)生态保护目标所需要水量的前提下,还有部分盈余水量提供给其他河流(下一河段),将这部分水量称为盈余水或者生态弃水。

以上概念可以用图3.3 表示。

(www.daowen.com)

图3.3 河流生态需水及有关概念相互关系

在上述几个概念中,存在以下关系:

当生态需水等于生态用水时,河流系统内的水分保持平衡,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当生态需水大于生态用水时,出现生态缺水,河流生态系统难以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人为给生态系统补水,也即狭义的生态需水。两者的差值越大,生态缺水越多,生态系统受损越大。生态缺水不能超出一定的限度,否则,生态系统失去抗干扰的能力,难以恢复。

生态需水小于生态用水时,系统有部分水需要或者可以下泄到另一个系统,即生态盈余水。

一般情况下,往往表现为生态用水量不大于生态需水量,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水分不能满足对水量的需求,由此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