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首先,数字化本身就是减碳增效的重要手段,相比与传统手段,云计算等绿色算力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节约资源;其次,通过数字技术对企业、社会的绿色环境要素的检测、管理,为企业的绿色运营生产和政府的战略目标落实提供可量化的决策参考;最后,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建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循环经济,让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和金融要素均融入其中,开创数智“双碳”的产业新体系。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通过改变传统金融服务的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评价体系等,推进金融科技与行业逻辑的深度融合,让技术的成熟带动服务模式的创新,从而更好促进业态转型。
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金融机构和绿色产业企业整合在一起,会形成更有效的产业金融服务市场。在这样一个广泛而透明的平台化市场下,通过平台化触及客户需求,科技化提升风控水平,资本化纽带提升生态圈联动效应,上下游有效连接、协同融通风控,能极大地降本提效。在技术应用和基础数据上,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主要手段,金融机构之间建立环境数据和ESG数据的信息共享、环境效益测算及风险监控和绿色信贷的内部管理系统。从碳达峰碳中和的整体战略看,当前的技术应用仍然无法突破关键领域的技术瓶颈,特别是在数据采集和应用上,区块链、物联网等底层科技基础设施应用不足,使得全流程信息采集不够完备,如追踪贷款投向、资金用途等多维度的业务绿色识别体系缺乏手段。当前的数据披露并不足以实现环境效益测算和环境监测预警,安全的数据使用权限、及时可靠的多方系统数据对接等方面有待攻克,提高绿色金融市场信息透明度、高效收集和整理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碎片化信息的目标有待不断推进。
从应用主体和区域分布看,绿色金融科技布局集中于北京、上海,受金融市场不发达和金融技术基础设施薄弱所限,地方乃至偏远地区、乡村等长尾客户的绿色产业缺乏支持;而且金融科技目前主要赋能政府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多集中于领先企业和大型项目,中小企业和项目融资难,资产分布不均衡;按行业看,绿色交通等领域支持力度大,绿色农业和绿色建筑领域金融支持相对不足。总体来看,地方的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在多维场景下的不同种绿色金融产品、不同业务流程阶段的金融科技工具体系支持,只能尽量选择模式清晰和风险较低的场景提供信贷和债券服务,大量的市场需求和行业预判有待挖掘。(www.daowen.com)
随着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规模的持续扩大,金融科技在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运用广度和深度将不断扩大。绿色金融监管、绿色项目认定识别、绿色金融业务运营和风险控制、环境气候效益测算、信用评价等细分领域将提供准确高效的技术和服务,这为监管部门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