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作为全球第一个跨国家、跨行业的碳市场诞生。其采用的核心原则为《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欧盟颁发的2003年37号令则作为其法律约束。截至目前,其仍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的碳配额交易市场,交易总额约占全球的八成以上。欧盟碳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05-2007年为试运行阶段,2008年正式开始第二期运行,第三阶段为2013-2020年。涵盖的国家包括了欧盟27个成员国以及欧洲经济区内的国家。从碳配额的上限来看,第一阶段约为22.99亿吨/年,第二阶段的总量上限约为20.81亿吨/年。第三阶段,欧盟规定了逐年降低碳配额总量,年均下降幅度约为1.7%。从涵盖的行业来看,第一阶段主要为电力、石化、钢铁、建材、造纸等,第二阶段新增加了航空业,第三阶段则又增加了化工和电解铝。
欧盟碳市场采用总量控制交易机制,通过拍卖和免费分配来发放碳配额,而配额的总量上限会陆续下降。从交易价格来看,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发展初期也因为受到政策和客观经济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价格大幅度波动。在第一期试运行阶段,从2007年到2008年,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跌,甚至跌至接近零价,主要是因为碳配额不能延续到下一期。受到2008-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欧洲企业的碳排放下降引起碳配额供给过剩,碳价处于低迷状态。从2013年起,欧盟取消了成员国自行定量的国家分配计划,由欧盟统一进行排放总量限制,但碳价格还是持续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最低低至3欧元。从2018年起,通过收紧碳配额供给并稳定储备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欧盟碳市场的价格开始回升,达到了历史高位。虽然2020年初的疫情对碳市场的价格造成了影响,但是由于欧盟积极的绿色经济政策和强制的2030减排目标,市场信心得到大幅提升,碳价持续上涨并突破了50欧元大关。
由于碳市场的活跃和各类丰富的碳交易品,碳交易量和交易额也每年创下新高。根据路孚特全球碳市场的年度报告,2020年欧洲碳配额市场的各类产品交易总量为80亿吨,成交金额达到2014亿欧元,占全球碳交易额的9成。从交易主体来看,控排企业仍然占主要的交易份额。其中电力企业相对比较活跃,因为欧盟从2013年起就取消了电力行业的免费碳配额。对于非控排企业,金融机构和基金等也开始增加持仓,新的金融投资者开始涌入碳市场,将碳配额作为规避和对冲气候政策风险的优质资产。
美国提出的首个强制性的、基于市场的区域性温室气体减排计划为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其主要由美国东北部和中大西洋地区的12个州以合作备忘录的形式组成。RGGI的履约周期为三年,从2009年到现在总共经历了四个履约期,其减排的总量目标是各个目标之和。覆盖的主要排放范围是电力、交通和居民。RGGI是全球第一个用拍卖的方式分配几乎全部配额,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拍卖来发放配额,获得的配额可交易或储存,平均拍卖价格为2.95美元/吨二氧化碳。美国马萨诸塞州也在2018年开始运行自身的碳市场,覆盖的是电力行业,其定位在于对RGGI市场的补充。(www.daowen.com)
美国加州于2012年正式启动碳交易市场,总量控制目标是将加州范围内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恢复到1990年水平。加州碳排放体系覆盖了所有的主要行业,包括炼油、发电、工业设施和运输燃料等年排放量大于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分配方式包括了免费发放碳配额和拍卖两种,以灵活的方式调节配额的供需和价格波动。同时为了避免短期内配额价格大幅度波动,加州在一定程度上对配额价格进行了调控。美国的俄勒冈州、宾西法里亚州分别于2020年、2021年出台相关的碳排放总量控制法案,预计也将陆续推出或者加入相关的碳市场。
新西兰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总排放量的0.2%-0.3%,但其人均碳排放量则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新西兰通过立法等手段,确定了建立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作为实现新西兰碳减排的最经济的方式之一。对于一些高排放企业,因为无法将减碳额外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可以向政府部门申请相应的补贴。值得提出的是,新西兰将国家的支柱产业—农业也纳入了碳配额交易体系,成为全球领先者。从2015年开始,农业企业包括肉类生产、乳业加工、化肥生产及进口商、家禽蛋类生产和活禽出口商都被正式纳入了碳交易市场。考虑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业竞争力的冲击,新西兰交易市场规定在2015-2018年的过渡期内享有一定的免费碳排放配额,并从2016年开始逐年核减免费排放额度,农业企业需要在用完免费额度后自行承担碳排放责任。
2020年以来,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碳市场作为一项切实可行的政策工具被越来越多地采纳和不断完善。要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气候目标,就必须依靠市场体系,将投资、补贴、政策等进行合理有效组合,而碳市场则是这一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英国的正式脱欧,英国碳市场也开始启动并逐渐将覆盖范围扩大到电力、工业和国内航空以外的行业。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也公布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通过了一系列环境立法修正案,对排放总量和交易体系进行了改革,并将碳配额拍卖收入用于支持气候变化相关的行动。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墨西哥于2020年完成了为期两年的碳市场试运行,并将在2021年开启首次碳配额分配。哥伦比亚全国碳市场的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正在进行,预计2023-2024年开始试点运行。亚太地区,除了中国和新西兰以为,日本和韩国也推出了非常积极的国家碳中和目标。日本正在改进已经实施的碳定价政策并继续开放自愿碳市场。韩国从2021年起将开始国家碳市场的第三阶段。一方面提高拍卖比例,另一方面将减少所允许抵消的额度,并计划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建筑业和大型运输公司。中国台湾、越南、泰国等也进一步启动和完善各自的碳市场,并制定了明确的总目标和时间线。(来源:《ICAP2021年度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