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目标指引下,终端用能电气化是目前实现能源消费高效化的基本趋势,是实现全行业减排的必然要求。《中国碳中和之路》中数据表明:到2060年,终端用能电气化累计减排贡献达28%。能源消费逐渐由煤、油、气等向电转变,未来电力将会成为终端能源消费的核心载体。2060年,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可降至11%,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至17万亿千瓦时,占终端能源消费的66%。因此,电力能源的需求将有效推动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的增加。高比例清洁能源系统逐步形成,储能就成为重要的基础建设。储能可为电力系统提供调节能力,确保电力生产与消费平衡,在保证安全用电的基础上,按需合理分配,提升系统经济性水平,降低用电成本。《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90000万千瓦左右。到2025年,建设450万千瓦左右的储能设施。储能技术多种多样,运维管理也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做具体考量,随着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储能将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初步分析表明, 除储能技术需要广泛地应用外, 还要通过多种能源的协同配合, 才能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将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随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能源革命战略,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能源与互联网正不断实现深度融合, 极大地促进了国内能源互联网的发展。2016年3月,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 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2016年4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正式发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 为未来我国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制定了行动计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能源互联网已经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指导规划分析了清晰的前景,切实实施推进将会逐步实现能源互联网的落地。(www.daowen.com)
能源互联网的优势激发了各国开展研究的兴趣,希望在此次技术革命中取得新的胜利。2004年The Economist发表了“Building The Energy Internet”, 首次提出建设能源互联网(Energy Internet), 通过借鉴互联网自愈和即插即用的特点, 将传统电网转变为智能、响应和自愈的数字网络, 支持分布式发电和储能设备的接入, 以减少大停电及其影响。2008年12月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发起一个技术创新促进计划, 以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为基础构建未来能源系统, 着手开发和测试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技术。2011年欧洲启动了未来智能能源互联网(Future Internet for Smart Energy, FINSENY)项目, 该项目的核心在于构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ICT平台, 支撑配电系统的智能化;通过分析智能能源场景, 识别ICT需求, 开发参考架构并准备欧洲范围内的试验, 最终形成欧洲智能能源基础设施的未来能源互联网ICT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