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势必会结合智能化电网和能源互联网,除此之外,分布式能源也很重要,已故的我国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创始人吴仲华先生提出中国能源发展应遵循的“十六字方针”:“分配得当、各得其所、温度对口、阶梯利用”。“十六字方针”就能够解决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问题。国务院原参事、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将其延伸成为:“因能制宜、各尽其用;因需制宜、各得其所;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因时制宜、阶梯利用;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只有把能源和智能结合在一起,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能源,需要什么能源,谁需要能源,才能最终实现‘因能制宜各尽其用,因需制宜各得其所,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因时制宜梯级利用’。”无论是“十六字方针” 还是延伸方针,都强调了能源需求和供应的匹配性。分布式电源、储能、微电网、新能源汽车、新型交互式用能等设备大规模接入配电网,用户参与度逐渐上升,相应的用能服务也要提高质量。及时了解需求信息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智能技术,通过物联网对水,电,气等能源消耗进行实时采集、监测和控制,利用大数据进行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配电,合理安排资源,实现高效用能。
电力系统具备强大的调峰能力才能满足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全方位接入电网,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大规模储能技术尚未突破的情况下,仍需依靠传统能源和现有电力系统挖掘调峰潜力,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推动其大规模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继续提升风电、光伏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必须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各方都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合理配置调峰和储能设施、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需求侧响应作用、加强网源荷储衔接等方式,持续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增加系统调节能力”。应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低碳优势,构建完善的电力交易市场,合理补偿电力调峰成本,通过市场展示风、光、核的电能优势和价值,尽快落实可再生能源配额、绿证及交易等制度,使能源格局不断发展壮大,为智能化管理可再生能源营造良好环境。在顶层战略设计的指引下,规划解决大规模调峰、输送等挑战,才能协调各方,保证低碳能源成功转型。(www.daowen.com)
在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形势下,中国的行动受到世界目光的凝视,中国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与“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承诺一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主贡献的决心,也传递了期待与世界各国一路携手同行低碳之路的信号。在用能的过程中,数字化和可再生能源的结合,能源才有可能从有限到无限或者从有限到充足,数据驱动能源数字化转型,共建共享绿色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