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在2018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政府依靠具有规范性质的文件加以树立和引导公民的环保意识,社会则通过与公民更贴近的日常生活实现低碳理念的灌输。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当然,在促进低碳减排的新征程上必然离不开互联网的优势加持。互联网商家可以通过在消费过程中提供多种选择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如鼓励用户选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互联网平台开发趣味公益项目吸引公众采取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如支付宝“蚂蚁森林”、百度“小度农庄”、新浪“熊猫守护者”等。
社区作为城乡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载体。低碳社区是指通过构建气候友好的自然环境、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低碳排放的城乡社区。探索有效控制社区碳排放水平的途径,对于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低碳小镇,低碳小镇是响应低碳目标的新兴建设,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绿色发展的示范板块,是一项开创性的特色小镇创建项目。低碳包括社区的多个基础设施建设系统,供暖、排污、园林绿化、能源等,任务艰巨,不仅要充分彰显低碳环保特色,而且在投入使用之后要真正可以实现碳减排。其中有诸多系统都需要数字化技术提供保障,智能化在提供便利的基础上更大的作用是节约资源,如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停车场、智能浇洒等体系都将竭尽全力减少能源的浪费。各级各部门已经拿出了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气魄、勇气和决心,在加强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坚定信心,凝聚智慧和力量,把低碳小镇建设作为加快创新转型的突破口和主抓手,加快推进低碳小镇创建工作。低碳小镇旨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强化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引导公民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包括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参加环保实践、共建美丽中国,对强化公民生态环境意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有利于在整个社会中形成环保的良好风气,让居民在绿色的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www.daowen.com)
消费端的碳排放量化可以形成公民个人碳积分账户,以奖励、兑换商品等方式激励用户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减少消费端的碳排放。此外,仍然需要对公民的低碳意识加以引导,营造出绿色生活的氛围,将低碳深入生活的每个角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