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脱贫攻坚成果显著。“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在此期间,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要求,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为产业兴旺提供资源基础,通过合理开发生态资源为生活富裕提供资源保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资源和动力。
2021年4月20日,第22届中国环博会各知名企业展出超3万种环境治理方案,其最新成果定义低碳时代环境产业发展新高度。乡村与城镇有很大差异,人居地相对分散,不具有管理集中、边界清晰的明显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地把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强行应用到乡村。激活乡村现有的优势资源,并恰到好处的加以利用,才能把农村资源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农村地区的碳循环有很多途径,一是有机质资源化。有机废物处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得当并尽少量地产生新的污染物并不容易。目前,大部分地区都是通过外运到指定的场所进行统一处理,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污染物排放。临安指南村将剩余污泥、餐厨垃圾、有机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减少了外运产生的碳排放。二是碳汇林。美丽乡村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各地也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点,但是众多乡村都依赖于一个产业,会造成同质化竞争过剩的现象,难免会有乡村在竞争中失去优势。因此,乡村振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旅游资源整合,而是要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选择具有长久核心竞争力的独特资源,开发乡村碳汇产品,充分发挥产品实际价值,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临安指南村与浙江农林大学开展合作,将村里1000多亩的竹林建设成为碳汇林,全面发展碳汇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同时这些碳汇林预计每年可固碳500吨左右,这样通过经营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丰收的措施值得大力推广和宣传。指南村还将农村污水治理和林下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种植中草药。指南村打造了一个中药种植示范基地百草园,其中包含了150多万种中草药,主要用于示范和科普。这个示范基地不仅能通过草药起到固碳的作用,而且还成为指南村旅游产业的一个特色风景。临安指南村通过机制、技术创新,将农村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各产业以及碳中和相融合,建立“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生态微循环模式,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闭环,充分体现了碳中和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紧密结合,以具体措施为乡村绿色生态发展提供了一个借鉴。单纯的农村治污可能会遇到资金和技术的瓶颈,但是在整体环境背景下,结合乡村环境的优势和独特资源,利用生物技术和乡村振兴各产业与碳中和相融合,可能会找到一种更具特色的解决方法。(www.daowen.com)
新乡村需要新的能源供应模式。在业内看来,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光伏发电将成为未来能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发电的开发将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其中,分布式光伏实践中的模式创新,尤其是户用光伏与建筑等领域的结合,将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近期,国家能源局也在积极推进“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建设“零碳乡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并增加创收渠道。我国屋顶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使用寿命较长,至少能满足光伏系统25年左右的生命周期要求,利用好屋顶资源不仅能节省空间,而且避免了大部分屋顶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中国光伏产业清洁生产研究报告》显示,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为33-50克/度,而煤电为796.7克/度。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是化石能源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构建中国的“零碳乡村”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结果,将直接影响中国能源革命实际进程和最终成效。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领先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全球7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是中国制造。光伏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生力军。
《库布其碳中和与乡村振兴行动宣言》倡议,从库布齐沙漠出发,沿黄河流域经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启动种植治沙护河碳汇林,形成规模化的碳汇林带。该行动的成果将一举多得,不仅是在沙漠边缘筑起防风治沙的“绿色长城”,而且将是固碳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发现,是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思路。
如同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被提高到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的高度。摒弃传统乡村焚烧垃圾、随意倾倒垃圾等陋习,努力实现治污全过程绿色低碳化。除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强“电能替代”外,利用生态环境自身的循环实现减碳固碳也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新方向。放眼“十四五”,我国将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持续落地,乡村经济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