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字时代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地方实现四大挑战

数字时代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地方实现四大挑战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整体工作思路已经明确,2030达峰方案也已经明确,制定实施分地区、分行业的行动方案迫在眉睫。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需要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

数字时代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地方实现四大挑战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地方尽管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明确了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等发展重点方向,但是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还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1.如何掌握各主体能耗与碳排数据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必须要解决科学计量的问题。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便于数据统计,主要面临高速发展、能源结构、排放主体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中国早在2006年碳排放总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未来还将持续以较高速度发展,也许考虑发展模式转型的影响。其次,中国工业、制造业门类齐全,燃煤、钢铁、电力、化工企业项目多,且分布零散,燃料类型多,品质有差异,规模和生产方式等对碳排放影响较大,测算复杂。再次,全面的能耗和排放的计算必须覆盖微观主体、企业组织等生产生活中的各类排放,进而得到区域总量。在一套体系中按照现有规则标准、国际组织、《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CDM)、WRI和WBCSD制定的“项目核算GHG协议”以及国际标准组织(ISO)发布的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验证标准—ISO14064,实现对个人“碳足迹”、企业碳排放、项目的排放以及分布式和集中式的清洁能源体系作用的分析。以上计量需要全国汇总的平台,但更需要建立底层计算逻辑相通的、针对区域特点的本地计量平台。

2.如何合理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灵活推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既要通过“攻坚战”完成短期行动任务,又要立足打“持久战”来实现远期目标。长期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和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全社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低碳环境教育普及塑造全社会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短期要加速实现减碳与节能、控污有效协同。目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整体工作思路已经明确,2030达峰方案也已经明确,制定实施分地区、分行业的行动方案迫在眉睫。在充分考虑到区域差异、产业结构特点,制定好计划后,还应该不断通过实时的数据反馈,调整实施措施,不断推进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及时预警、反馈分析等,让政府发挥“掌舵领航”作用,并通过数据的分析管理,结合创新市场机制,让各市场主体在低碳发展中形成“众人划桨”的合力,构建“城市—社区—园区—建筑—产品”等多层级的低碳标准体系。

3.如何获取“双碳”项目的资金需求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部长表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碳中和、碳达峰需要付出艰巨努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需要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据相关部门测算,这一过程至少需要百万亿资金投入。2021年7月30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在国新办发布会回复记者,“如果我们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大体上需要136万亿人民币投入”。 2021年9月16日,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表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所需投资大约在150万亿到30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每年将在“双碳”领域平均投资3.75万亿—7.5万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全年投资的10%左右。(www.daowen.com)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显示,绿色金融对碳中和的资金支持比例将达到90%。商业银行可以发放绿色贷款、绿色理财产品券商和投行可承销绿色债券或IPO项目、践行ESG责任投资、设立“碳中和” 或低碳技术主题的ETF、基金或开发碳金融相关的投资产品、参与碳排放权市场的交易活动;资产管理公司可通过积极股东策略,推动合作企业的ESG改善实践。

其次是碳市场的建设,路孚特(Refinitiv)公司的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报告中显示:2020年全球碳市场总成交量约为2300亿欧元,其中欧盟占比接近90%,中国占比小。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并从2013年6月陆续开始上线交易。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几个试点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自7月16日启动至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114个交易日试点省市碳市场配额现货累计成交量1.7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约76.61亿元,交易均价约为43.85元/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累计交易量约2.68亿吨。中国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中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在不断完善的碳市场机制下,我国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4.有效推动生活方式向低碳转变

碳达峰、碳中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据中国科学院日前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53%。减排需要社会公众形成合力,随手关灯、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行为转变汇聚在一起。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可触达,改变公众认知,精准获取公众的“双碳”行为,实现精准激励,从减排知识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宣导到绿色行为的记录与激励,实现公众侧的精准运营,实现更大范围的减排,并能够精准计量,引入全社会碳中和大目标中,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分析,要实现区域的“双碳”发展目标,至少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结合区域特色,实现覆盖从个体到企业组织项目的碳排放精准计量;二是要实现面向目标的区域实时碳排放情况监测,并灵活调整措施,不断向目标前进;三是要完善区域绿色金融和碳市场的建设,实施政策引导更多企业参与碳交易活动;四是要实现对辖区公众减碳绿色行为转变的激励,推广绿色生活模式,实现全民减排,参与碳中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