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丰富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来源,绝大部分无毒副作用。从天然产物寻找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工作仍在继续,现已从获得了较广范围类别的抑制性复合物,并投入到酶抑制剂的分析研究中,依据抑制效应与抑制类型将这些抑制剂分类。
4.5.8.1 来自高等植物的抑制剂
4.5.8.1.1 多酚类
多酚类物质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化学复合物,并作为植物单宁物质形成花卉的颜色而著称。某些多酚以络合物形式存在于植物的树皮、根和叶部,其他则以简单化合物存在于绝大多数新鲜水果、蔬菜和茶叶中。在多种植物内分离得到了某些酪氨酸酶的类黄酮强效抑制剂,如山奈酚、槲皮素、苦参素以及苦参新醇。Kubo等人对天然抑制剂的鉴定与特征描述作了大量工作,并成功建立起抑制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Kubo and Kinst-Hori et al.,2000)。曾有研究指出,在有游离3-羟基的情况下,所有的类黄酮皆通过螯合酶活性中心铜实现抑制作用。不过后续的研究证明,3-羟基并非抑制作用的必需条件,如木犀草素4′-O-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它们缺乏3-羟基,但表现抑制活性。Badria和el Gayyar发现含有一个α-酮基的类黄酮具有强效的酪氨酸酶抑制性,这或许归因于类黄酮中α-酮基与L-多巴中二羟苯基的结构相似性(Badria and Elgayyar,2000)。该研究结果也暗示一种新型天然来源酪氨酸酶抑制剂。这些化合物的应用价值将在治疗色素沉着过度中得到检验。没食子酸是多酚类抑制剂中的重要一员,它常与D-葡萄糖相连形成多酯,并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使用。从绿茶和五倍子可分离得到多种没食子酸衍生物,在这些衍生物中鉴别出了某些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表明,3-羟基黄酮架构中3-位点连接没食子酰基是实现酪氨酸酶抑制性最大化的重要结构要求。值得关注的是,从五倍子分离得到的活性化合物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具有强效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这一结果与发生苯环酯化、羟基化或甲基化的芳香族化合物抑制强度降低的报道相悖。没食子酸及其短链烷基(<10C)酯类能被酪氨酸酶氧化并产生黄色氧化产物,长链烷基(>10C)酯类则抑制酶活性,且不产生色素物质,这暗示碳链长度与酶的抑制活性有关。换句话说,增强没食子酸盐分子的疏水性能破坏酪氨酸酶的三级结构,增加抗酪氨酸酶氧化的能力。对于其他生物活性化学成分,如强心酚衍生物,添加一个羟基可增强酶抑制活性,而添加一个甲基则削弱酶抑制活性,衍生物中非饱和烷基侧链比饱和烷基侧链具有更强的酶抑制活性。研究称对香豆酸兼具单酚酶和二元酚酶抑制活性,不过对位的羟基增强了单酚酶抑制活性,降低了二元酚酶抑制活性。在氧化白藜芦醇链内,羟基数目的最大化使该化合物具有强效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总结而言,对于多酚类抑制剂,解释抑制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准则仍旧不足。
4.5.8.1.2 醛类及其他衍生物(www.daowen.com)
大量醛类及衍生物也作为酪氨酸酶抑制剂被分离与特化出来,如反肉桂醛、(2E)烯属烃、2-羟基-4-甲氧基苯醛、茴香醛、枯茗醛以及腐植酸、3,4-二羟基肉桂酸和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醛类物质可与生物学上重要的亲核基团发生反应,如巯基、氨基和羟基,因此醛与酶蛋白主要氨基反应形成的席夫碱可能是产生抑制作用的原因。通过比较多种醛类以及肉桂酸、茴香酸、枯茗酸和苯甲酸等密切相关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发现枯茗醛是最强的抑制剂。有趣的是,枯茗醛对位的电子供体(异丙基和甲氧基)为诱导效应过程酶活性中心所形成的席夫碱提供稳定性。在(2E)烯属烃中,烯醛中疏水烷基侧链的长度与抑制活性有关,长烷基侧链能更好地结合接近双核铜结合位点的疏水蛋白袋。在上述芳醛类化合物中,除了2-羟基-4-甲氧基苯醛,其他都是酪氨酸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而一种相反的抑制模式则认为所有的4位取代苯甲醛衍生物都是L-多巴氧化过程中的竞争性抑制剂。对于酸衍生物而言,抑制机制在于酶双核铜位点形成了铜-羧酸复合物,苯酚基对位上的进一步取代会增强抑制程度。
上述抑制剂研究大部分基于半抑制剂量(ID50)值,衡量抑制程度的常数,即50%酶被抑制时所需抑制剂浓度。不过该值在衡量某些酪氨酸酶抑制剂时也并非完全有效,且仅与二元酚酶活性相关。因此,需要建立更为可靠的动力学参数来评估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及二元酚酶活性。
4.5.8.2 来自真菌的抑制剂
除高等植物外,来自真菌的某些化合物也被鉴定具有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圆生蘑菇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种抑制剂,根据双倒数分析,抑制剂1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而抑制剂2非竞争性抑制酶活性(Madhosingh and Sundberg,1974)。来自黑曲霉的金属硫蛋白能强烈地螯合酶活性位点的铜,以此作为强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另有认为该蛋白的抑制机制在于金属硫蛋白的巯基氨基酸与邻苯醌结合形成无色硫酯。来自双孢蘑菇的伞菌氨酸在体外试验中可以抑制蘑菇酪氨酸酶,并表现出对L-多巴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以及对L-酪氨酸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这表明单酚酶活性调控伞菌氨酸新陈代谢(Espín and Jolivet et al.,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