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画像石墓中曾发现了画石42块,共73幅画。画像的内容有宅院图、胡汉战斗图、车马出行图、丰收宴乐图、舞乐百戏图、侍候图等。江苏、山东晚期用阴线刻出物体轮廓,部分物体轮廓内加刻小点和阴线,使不同的物体有明显区别,如山东肥城栾镇村墓。后期雕刻技术上发展为两种风格:一是平面阴刻,加刻细阴线来表示形象,是陕北画像石刻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在阳刻轮廓内加较多的阴线,并使石面略成弧形,似为浮雕的萌芽作风,如徐州茅村的画像石墓。此外,在汉末还出现一种在平面上刻出轮廓,上加细划阴刻纹,剔除轮廓周围不需要部分而成,如山东沂南画像石墓。
(二)陕北与南阳画像石刻
南阳画像石刻产生于东汉早期,以唐河针织厂内发现的南阳杨官寺石刻汉墓为代表。东汉中期,以南阳草店和军帐营、石桥、襄城茨沟为代表。东汉晚期,以建宁三年(170年)许阿翟墓为代表。这时,汉画像石已开始衰落。南阳前期主要用阳线刻出轮廓,较粗疏。后期再突起的阳刻中加刻许多阴线来表示细部,很生动,如襄城茨沟。陕北一般是阳刻减地,很少在突出的轮廓上加刻阴线,个别的加绘墨线。总的看来,质朴简洁,生活气息较浓。由于墓主大多为无官职的中小地主,画像内容较简,无成套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大场面的车马出行图。在表现庄园经济的画像中,除牛耕和种植粟类的田园画外,多牛、马、羊的放牧场面,这是当地生产情况的写照。
陕西作为周、秦、汉、唐文化的发祥地,出土发掘了大量的画像砖。从20世纪70年代起,考古学家在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和陕西临潼、凤翔以及陕北等地发现了众多的秦代画像砖和铺地青砖。除铺地青砖为素面外,大多数砖面饰有太阳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用作踏步或砌于壁面的长方形空心砖,砖面或模印呈几何形花纹,或阴线刻画龙纹、凤纹,也有模拟射猎、宴客等场面的。
还有一种空心砖,是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常被用在宫殿、官署或陵园建筑。到西汉时期,空心砖的制作又有了新的发展,砖面上的纹饰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简练,形象生动,线条劲健。它不单是作为建筑材料,更多的是用来建造画像砖墓。这种空心画像砖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画像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阙门建筑、各种人物、乐舞、车马、狩猎、驯兽、击刺、禽兽、神话故事等40多种。这些富有艺术价值的陶质工艺品,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社会面貌及绘画艺术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到东汉初期,画像空心砖的应用从中原地区扩展到四川一带,中原地区空心画像砖到东汉后期为小砖所替代。
陕西出土的画像砖技艺在秦汉时期已达到顶峰。比如,1974年至1975年,陕西咸阳秦都第一号宫殿遗址出土的秦代龙纹砖,砖面为龙纹,龙作蟠曲状,矫健有力,刻画细致,姿态生动,中间刻有圆形壁。砖残长100厘米,宽38厘米,高16.5厘米。同一时期,陕西咸阳秦都第一号宫殿遗址还出土了秦代凤纹砖,砖面为凤纹,有立凤、卷凤和水神骑凤三种。凤昂首衔珠,刻画细密,神态生动。但砖多残缺,未见完整的。(www.daowen.com)
(三)四川画像砖刻
中国东汉晚期和蜀汉时期的一种有浅浮雕图像的砖。主要用于装饰砖石结构的墓室,多在四川省的东汉墓中发现。清代末年开始受到注意,20世纪30年代得到零星收藏,50年代后经考古发掘而大量问世。
四川画像砖的形制主要有两种,即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砖和长46厘米、宽26厘米左右的长方形砖,每块砖是一个完整的独幅画面。已知的画面题材有近百种之多,多角度地反映了当时四川地区富庶的社会经济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风俗。秦汉时期发达的四川水利工程促成了农作和桑蚕的兴盛,汉朝政府的盐业政策推动了井盐大量开采。这些有地区特点的史实通过播种、收割、采莲、桑园、盐井等大量画面表现出来,阙观、车骑、宴乐、舞戏等题材也较多。其中,各种车骑画面是对社会等级的形象表现,巾舞、长袖舞、跳丸、叠案等画面记录了贵族家宴中的乐舞盛况。神话传说内容主要是西王母和伏羲、女娲像。在这类作品中,西王母端坐于龙虎座上,蟾赊、九尾狐、三足马等分列周围。伏羲和女娲分持规矩,呈对立或交尾状貌。有的还与日、月复合一体,其造型特点基本是这类传说一再演变的最后模式。比较其他地区的画像砖或画像石内容,四川画像砖中的历史故事与祥瑞物象较少,生产劳动与车骑出行等题材则占了较大的比重。侧重对现实的描绘,反映出四川地区汉代美术的特点。
各座墓室内的画像砖数量不等,少者十余块,多者如新繁县一座汉墓就有五十四块。它们一般都镶嵌在墓室壁面中段,组成一道饰带。内容分布的规则性不强,唯西王母像常在墓室后壁,阙或日月画像多在靠近墓门处。如成都杨子山1号墓前室左右壁第一块砖都是半面阙,它们在观念上合而为一而作为地面石阙的缩影。
因印模的雕刻手法不同,四川画像砖有两种主要的面貌:长方形砖的浮雕较高,立体感强;正方形砖的浮雕较浅。线面相间,线条对形象细部的勾勒和对动态的强调夸张,使画面有刚柔兼济的意趣,是四川画像砖的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
与题材的纪实特点相对应,四川画像砖的艺术形式得益于对现实的观察。一部分画面采用高视点构图,物象的空间位置清晰。如在《宴饮观舞》《传经求学》等作品中,坐榻用具的透视形体与人物的顾盼呼应造就了三度纵深感,一幅《农耕图》中稻田的透视线已有向焦点消失的迹象。另一部分是平面展开式构图,如车骑画面上马的散点并列或部分重叠,《盐井》中不同的工序场面以间隔并列的构图组合在一个平面上,这种构图方式阐发主题有较多的传统因素。大部分个体物象动势强烈,乐舞者处在运动的瞬间,马呈四足跨越之状,有的以车马过桥时马与桥的动静对照形成拥塞喧闹的气氛。四川画像砖在当时敷有色彩,面貌更接近绘画。同一墓室使用相同的画面及不同地点出土同一种画面的情况表明四川画像砖出于专门的作坊,它们的作者是艺术水平很高的民间工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