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绘画起源与演变,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中国绘画起源与演变,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绘画艺术是指笔墨丹青中国画,又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中国绘画起源于《颧鱼石斧图》。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绘画起始于东汉,始于纸的发明使用。战国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处在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在继承魏晋以来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中国绘画起源与演变,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中国绘画艺术是指笔墨丹青中国画,又称国画。它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半工写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同时,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绘画起源于《颧鱼石斧图》。此画描绘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表腹面,其神态描绘得恰当生动。画面色彩单纯、质朴,构图稳定。但其描绘及造型的手法,已包含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征,使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当时还发现有岩画、壁画、地画。在当时,人们掌握了制陶技术,普遍开始了绘画的艺术创作。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绘画起始于东汉,始于纸的发明使用。在魏晋南北朝以前,绘画已经历上千年的历史,但从鉴赏收藏的角度,因为以前绘画由无名画工承担,作品不署名款,无须辨别真伪,所以真正具备收藏意义和价值的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并且绘画的收藏、鉴赏、评论之风日益兴盛。

隋唐时期,南北一统,帝王喜好空前繁荣,人物、山水、花鸟都有建树,名家辈出;五代时期,花鸟、山水画最为鼎盛;两宋绘画极为发达,北宋中期出现水墨写意,影响深远;元代继续发展,出现“元四家”;明承元之余波,中期出现“吴门四家”;明末清初出现遗民画家,独树一帜,风格独具;清中期的“扬州八怪”,独辟蹊径,影响深远。近现代以来,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吸收西洋技巧,画作达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结合。

(一)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阶段

1.原始社会时期。早在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除彩陶画外,远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民族、战争、宗教等内容。

2.夏商周时期。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与丝帛上,代表作是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战国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处在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中国绘画的早期为秦汉绘画,这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的发展,绘画门类丰富,大致有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注重线条和色彩,如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帛是早期主要的绘画材料,在战国两汉时期留下的帛画是我国早期绘画的标志,如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奇迹,画面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表现了当时人对不同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是南北朝三个最重要的画家,代表了成熟的人物画艺术。这个时期绘画脱离建筑物与雕刻,形成独立的新的艺术形式,有行卷轴画、宗教画、人物画、历史故事画,并初见山水画。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代表作有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等。

5.隋唐时期。隋统一全国,绘画艺术也从南北交流中得到更多的营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继承魏晋以来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这个时期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创立了真实生动的雄伟的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

此时山水画独立成宗,如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是最早的山水画,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原作,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珍宝,画的是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表现了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所画的衣袖有轻盈飘举的动感,如他的《天王送子图》,人称“吴带当风”,后人将吴道子称之为“画圣”。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题材广阔,场面宏大,人物造型生动,色彩瑰丽。这一时期的绘画与文化一样繁荣,在山水、动物等题材上有大的发展。

6.宋元时期。两宋时期,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名家辈出。其中,风俗画是当时最大的亮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还有一种说法见于斋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认为画上共有1643人、208头动物。关于清明上河图中究竟有多少人,至今仍是悬疑。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尺幅巨大,其中各种行业的人都有,包含贩夫走卒、卖弄戏法的演员、乞丐、化缘的僧侣、算命仙、郎中、客栈老板、教书匠、磨坊主人、铁工、木匠、石匠、读书人等。

《清明上河图》中各式各样的商业活动包含卖酒的、谷物市场、二手商品店、厨具店、弓箭店、灯笼店、乐器行、金饰行、布庄、画廊、药店、餐厅等应有尽有。在虹桥上,小贩贩卖的商品更是琳琅满目。除了商店和小吃店以外,画面中还包含许多旅店、寺庙、私人住宅、官邸,各种阶级和形态的房舍。河川中央满是渔船和载人的游船。河边有一些工人在拉着大船使其靠岸固定。

这个时期的绘画在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崇尚天真清新的风格。真正建立宋代书法独特面貌、最体现高度成就的是北宋中后期出现的苏轼蔡襄米芾黄庭坚等人的书法,在书法史上将此四人称为“宋代四家”。

南宋书法大都跳不出黄庭坚、米芾的藩篱,其成就远不及北宋,缺少“领一代风骚”、具有深远影响的书法家

元代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还保持着宋代所达到的艺术水平,在写意的画风以及要求诗、书、画相结合方面,还有一定发展。而反映现实生活的风俗画日益衰弱,适合文人画家隐逸生活的山水画盛行。以梅、兰、竹、菊等题材的写意画渐渐流行,诗书画相结合的风气日盛,如王冕的《墨梅》。

宋元时期继承了五代绘画的风格,中国画全面发展,画法日臻成熟。特别是北方的山水画技法与南方秀丽山水相结合,使山水画大放异彩。这个时期的绘画与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艺术境界更高。(www.daowen.com)

7.明清时期。明代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变得发达起来,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山水、花鸟的成就最为显著,表现手法有所创新。总的说来,“元四家”的影响在初期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整个明代绘画大体可以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有所区别,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应该说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绘画的继续发展,各种画派竞相崛起,以仇英、文征明等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成绩斐然,如徐渭的《黄甲图》。

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异于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清代画派甚多,但人物画已开始衰退,如郑板桥的《墨竹图》。

(二)绘画与款识

中国画一般需有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或款识(zhi)。

题款包括“题”与“款”两方面的内容。在绘画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有题画赞、题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场所等。赠人特作,还需写上受赠者的姓名、称谓及应酬语、谦辞等。

款识书年号时,一般采用中国阴历干支纪年,或岁阳、岁阴、季令、月令、时令、节令等,即所谓大干支。

题款讲究诗情画意和书法篆刻艺术。因此,中国画是集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三)中国古代画家代表人物

1.吴道子,是唐盛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由于他的刻苦好学,年未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千余年来被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

2.周昉,唐代画家,用笔朴实,气韵古雅,其作品多表现宫廷贵妇的生活画面。作品《簪花仕女图》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润光泽,都画得肖似,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3.顾闳仲,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作品共分五段:第一段是“听琵琶演奏”;第二段是“集体观舞”;第三段是“间息”;第四段是“独自赏乐”;第五段是“依依惜别”。

4.张萱,唐代画家。代表作《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地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5.张择端,北宋画家。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描写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节时,从郊野到城内街市繁华热闹的市俗生活景象。汴京是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100余万。汴河是连接江浙的运河,流经都城。这是一幅写实生动的长卷风俗画。它以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的全景式构图,详尽地展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和动态,包括经济状况、城乡关系、民情风俗等。

中国传统绘画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早已经超出物象乃至绘画本身,从而具有一种强烈的感召力和启发精神,其美学价值也是不朽的。也正是因为其人文精神才使中国绘画具有独特而长久的魅力。中国绘画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绘画浓缩了中国文化的许多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长寿,已是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如唐代欧阳询、柳公权,明代文征明、文嘉都是八旬以上的高寿老人。

中国5000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