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环钱在战国时期的币制与宋代钱币史

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环钱在战国时期的币制与宋代钱币史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钱在战国时期的币制中属于一个小体系。规定除黄金和铜外,其他财物如珠、玉、贝、银等都不能作为货币。从此以后① 铢是重量单位,一两为二十四铢,今泰国货币单位仍然称铢。两宋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宋代最流行年号钱,两宋的铁钱是长期的币制。北宋无论是钱文字体、币的轻重大小,还是币的成色都是随意的。

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环钱在战国时期的币制与宋代钱币史

(一)原始货币(海贝等)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贝产于我国南方海域中,当然对于北方的夏、商、周族来说,它是一种外来品。在商品交换的早期,贝壳由于自身独立成块的特点,使它成为天然的计算单位,充作了货币。由于真贝不多,人们就用了仿制品,如用蚌壳、软石和兽骨等材料来仿制。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工具日益重要,于是大家在交换时就将刀、铲、纹轮等作为货币一样使用。从农业工具演化而来的货币,到了战国时就形成了三大体系:布币、刀币、环钱。

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是春秋时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镈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刀币是由日常或军事用途的刀演化而来的。刀币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环几部分组成。刀首是划分“刀币”类型的主要依据,按形状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

刀币根据形状主要分为两类,即齐国的大刀货币和燕国的小刀货币。齐国是最早使用刀币的国家。以后随着齐国疆土的扩大和与邻国交战,齐国的刀币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到燕赵地区。此时的刀币因为铸地不同、形体各异而形成了齐刀、燕刀、赵刀三大系列。齐刀制作比较精整,一般分为六种:六字刀、四字刀、三字刀、墨刀、安阳刀和齐返邦长大刀。小刀类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圆首刀等。

环钱在战国时期的币制中属于一个小体系。它的特点就是呈圆形,中间还有一个孔。环钱是从纺轮演化而来的,纺轮与刀铲一样是古代人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早期的环钱在形制上与纺轮无二,如共字钱和垣字钱。后期的环钱中孔较大,它的直径大约与一边的宽度相等。

(三)秦汉半两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那些形形色色的战国货币的流行。规定除黄金和铜外,其他财物如珠、玉、贝、银等都不能作为货币。秦时制造半两钱。这时铸币由各地方政府进行,所以现在所见半两钱枚枚不同。秦半两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式。之后中国的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两千多年都是方孔圆钱。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因此方孔圆钱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半两和以前的铸币一样,是用泥范铸的,一范只铸造一镒,所以铸出的钱,枚枚不同,轻重也相差较大。

汉承秦制,西汉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不过这种名称已渐渐开始和其重量分开了,如秦半两原重半两,重量和名称相符,汉时有所改变。这时的铜钱仍是由地方铸造,重量与名称往往不符。(www.daowen.com)

(四)汉至隋五铢钱

五铢钱是历史上用得最长久的钱币,因而铸造量大,钱币数量众多。汉五铢钱的种类较多,普通五铢钱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外廓,这是和以前的货币所不同的。五铢钱中也发现有少量是光背的,这是最早的五铢即元狩五铢。武帝以后的五铢钱只有宣帝五铢可以辨别。它的特别就是五字相交的两画向内收,外廓比较宽,而且往往有其他记号,比如内廓上面一划,或下面有半星等。灵帝时铸有四出五铢钱,就是五铢钱的背面,有四道斜纹,由穿孔的四角直达边缘。隋统一全国后,铸行五铢钱,叫做“开皇五铢”或“置样五铢”,并禁止以前的各种钱流通。隋五铢制作精整,背肉好,都有周廓,面无好廓,“五”字交叉,两笔稍曲,孔右有一竖纹。五铢钱从西汉至隋代,通行千年之久,是我国钱币中流行时间最长久的。

(五)唐代通宝

唐朝是我国历史又一强盛的封建王朝。唐钱的形状没有什么更改,但是名称却有很大的变革。唐高祖废五铢钱,于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从此以后

① 铢是重量单位,一两为二十四铢,今泰国货币单位仍然称铢。钱币就再不以重量命名了。除开元钱外,又铸年号钱,钱文也大多用隶书。这说明唐代钱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唐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情形。

(六)宋元明清的钱币

两宋的钱币制度,仍是以钱为主。但这时白银已大大地发展起来,纸币的产生和推行是该朝币制最大的特点。两宋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它不仅是币材多样,而且流通受地方性限制,钱币面额又多,钱名称也多。宋代最流行年号钱,两宋的铁钱是长期的币制。北宋九个皇帝就改了三十五次年号,铸了二十七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宋元、圣宋、皇宋);南宋七帝,改二十七次年号,铸了十八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大宋、宋圣、皇宋)。宋钱的版别也特别多,比如宣和、政和共有数百种版别。宋朝的钱制,南北宋大不相同。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以铁钱为主;北宋以小平钱为主,南宋则以折二钱为主。北宋钱与南宋钱在钱文风格上是不一样的。南宋钱从淳熙年间起在铸造的钱文上采用了宋体。正式的宋体字,最早出现在绍兴元宝上,到淳熙七年即铸币都是宋体,而且这以后的钱也没什么版别了。北宋无论是钱文字体、币的轻重大小,还是币的成色都是随意的。

宋代出现了纸币“交子”,它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谓之交子。后来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真正成为了纸币。

元代的币制,以使用纸币为主,并禁止金银流通。自元朝起,中国改用白银为价值尺度。

明朝初年,曾仿照蒙古人的办法,使用钞票,而不是铜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是不久就改为银钞两用都可,以纸币为主,钱币为辅。明代流通的钱中,只有少数是本朝所铸,大部分是唐宋钱,尤以宋钱为多。明朝铸钱已有粗细的分工了,有匠头管钱币的轻重成色,下面有翻砂匠、滚挫匠、磨洗匠、刷灰匠等。然而明钱的制作并不比前代的精美,明代有许多地方不用铜钱,比如云南就实行实物货币。

清代币制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但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清代的铜钱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袭两千多年来的方孔圆钱,用范模铸币。到了清末,才采取了机器铸币,铸造新式铜钱和铜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