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铜镜: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中的热门话题

铜镜: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中的热门话题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铜镜的具体定名,尚无统一规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西周晚期,铜镜纹饰已出现动物纹样,从此开创了铜镜纹饰新格局。此时铭文逐渐成为铜镜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日光镜、昭明镜、内清镜、主铜华镜等。经过研究认为,透光这一现象是镜面存在许多微小的凸凹不平的曲率差异所造成。在唐代的丝织品、铜镜及石窟艺术中非常流行,深受人们喜爱

铜镜: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中的热门话题

(一)铜镜的起源与名称

1.铜镜的起源

我国先民最初用器盛水鉴形,这一观点已被众多专家学者所认同。据推测,古人先是以水鉴容。后来发展到光面铜片,而后铜片背面加纽,直至用铜、锡、铅合金铸造带纹饰和铭文的精美铜镜。

据考证,中国铜镜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1975年,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出土的素面铜镜,宣告齐家文化是铜镜的发源地,这是我国出土最早的铜镜。1976年青海贵南尕马台齐家文化25号墓,又出土了一面直径8.9厘米,以三角纹折转成七角星形图案的铜镜。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有纹饰的铜镜,它在中国铸镜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2.铜镜的名称

在古代“镜”与“鉴”经常通用,故有镜鉴之称。鉴即镜子宋朝为了避讳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之名,便把铜镜称为“照子”或“监子”。对铜镜的具体定名,尚无统一规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按年代笼统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六朝镜、唐镜、宋镜和辽金镜等;按镜的形状称为圆镜、方镜、葵花镜、菱花镜、盾形镜、钟形镜、瓶形镜、亚字镜、带柄镜和掌中镜(袖珍手镜)等;还有按制造工艺,称为鎏金镜、螺钿镜、包银镜、手錾镜、透雕镜和金银平脱镜等。

多年来,铜镜经过广泛的流通和交换,古玩界对铜镜约定俗成的称谓,是以年代和纹饰相结合而命名。例如战国山字镜、西汉日光镜、隋十二生肖镜、宋缠枝四花镜、辽牡丹鸾凤镜、元八仙过海镜、明五子登科镜、清双龙镜等。

(二)商与春秋战国铜镜

殷周时期,虽然青铜器的创意、纹饰和铸造,足以令后人赞叹不已,然而从出土的青铜镜看,其工艺尚属初级阶段。纹饰多为简单的叶脉纹、几何纹、平线纹和多圆凸弦纹等。西周晚期,铜镜纹饰已出现动物纹样,从此开创了铜镜纹饰新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水平,继青铜器之后,达到了青铜工艺的新高峰。此时的纹饰主要有几何纹(山字纹、菱形纹、云雷纹等)、动物纹(蟠螭纹、鸟兽纹、羽纹和饕餮纹等)和植物纹(叶纹、花瓣纹等)。纹饰的表现手法,有高浮雕、浅浮雕、金银错、嵌玉石彩绘等多种工艺和风格。特别是常见的浅浮雕纹饰,粗线条主纹与细线条地纹互相衬托,使图案看上去既和谐又完美。

(三)两汉三国六朝铜镜

两汉时期的铜镜纹饰,以四个乳丁为基点,设计各种变化有序的四分法纹饰,在四个分区中布置主题纹饰,如四乳禽兽纹、规矩和画像纹等。汉镜与战国镜的纹饰不同之处,在于汉镜突出主纹,战国镜的地纹已逐渐消失,如草叶纹、连弧纹、星云纹等。此类主纹成为铜镜的单一图案,改变了战国镜严谨细密的风格。而且镜体明显厚重,一改战国镜轻巧的薄镜体。此时铭文逐渐成为铜镜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日光镜、昭明镜、内清镜、主铜华镜等。至西汉晚期,铜镜的纹饰又有新的突破,以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中心,与形象各异的禽鸟纹和瑞兽,组成铜镜的主题内容。此外,汉代还开创了画像纹,也是以浮雕式手法来表现神像、历史人物、车马歌舞、龙虎和瑞兽等纹饰题材,以生动的绘画手段,为神像和人物的姿态赋予庄重而神秘的色彩,如汉神人车马画人像纹、伍子胥画像纹、东王公和西王母画像纹,以及汉神人禽兽画像纹等。西汉铜镜边缘扁平且较宽,东汉及以后边缘变窄,成三角缘。

汉代透光镜是一件体现了光学力学原理的铜镜,圆形直径7.4厘米,重50克。透光镜因在阳光照射下其背面的图文能映到墙上而得名。上海历史博物馆藏有两面西汉时期的透光镜,镜缘比较宽厚。镜背铸有文字和图案。经过研究认为,透光这一现象是镜面存在许多微小的凸凹不平的曲率差异所造成。图文处镜面微凹,非图文处镜面微凸。凹处光线会聚,而凸处光线发散,在映象中出现与镜背图文相应的亮部和暗部,从而在墙上形成镜背图文。透光镜的出现表明汉朝铜合金的冶炼、铸造和加工等方面已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www.daowen.com)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纹饰,以神兽纹(重列式神兽纹、环绕式神兽纹和一纹带佛兽纹等)、变形四叶纹(四叶鸾凤纹、四叶佛像鸾凤纹、四叶轩首纹等)以及夔凤纹、瑞兽纹最为常见,也是当时最流行的铜镜纹饰。这段时期,铜镜的纹饰没有明显创新,铸镜业基本上停滞不前,不仅产量少,而且铸造工艺也显粗糙。

(四)隋唐铜镜

隋唐时期的铜镜纹饰,精致繁缛,丰富多彩,开创了铜镜纹饰新纪元。当时以十二生肖海兽葡萄镜最富代表性。高浮雕的葡萄为主题花纹,间饰高浮雕海兽雀鸟、蜂蝶和花草。图案纹样新颖华丽,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其间的动物形象似马非马、像狮非狮,历来众说纷纭,有人称之海兽,有人称之瑞兽,也有人称之狻猊,但都被视为祥瑞之兽;葡萄果实累累,被视为美好结果;枝叶蔓延象征富贵长寿。花鸟纹多以鸾凤衔绶、鹊闹枝头和鸿雁戏水为主题纹,间以蜂蝶、花卉,图案精巧,生动活泼。

宝相花是盛唐以后又一流行的纹饰,八朵宝相花环绕中心的花纽座,寓意神仪内莹,宝相外宜,象征神妙庄严之相。唐镜的人物纹饰,题材比较广泛,有隐士纹、宴乐纹、竹林七贤纹等。高宗至玄宗时期,镜嵌螺钿、金银平脱、包银、金壳、银壳、彩绘、镂空等制镜新工艺的出现,使唐镜的纹饰更加优美华丽、精妙绝伦。

唐镜不仅在冶炼铸造技术上达到了新水平,在题材内容、造型装饰、工艺技法上也有很大突破和创新。第一,突破了传统铜镜的圆形式样,出现了许多精致敦厚的花式镜;第二,纹饰题材更多丰富,构图更加新颖;第三,采用弧面浮雕、螺钿镶嵌、金银平脱、鎏金、金壳、银壳、包银、铅花等新工艺,使唐镜更加斑斓瑰丽,雍容华贵。同时,在铜合金中,又增加了锡和银的比例,使镜面光洁如银,使整妆鉴容更加清晰。

唐代花卉纹逐渐变成铜镜的主题图案,从而孕育出新的铜镜类型——瑞花镜,古称宝花鉴,又有宝相花镜、花枝鉴、团花镜等名称,形制多为葵花形,也有菱花形和圆形,均以花瓣、苞叶、花枝作为主题纹饰。瑞花镜上的装饰花卉按其形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生花卉,不同种类的花枝相间配置,花朵或蓓蕾初绽,或含苞待放,枝叶间缀以鹊蝶,一番花繁叶茂的富丽景象。另一类是宝相花,所谓宝相花是指将某些自然形态的花朵(主要是荷花)进行艺术处理而构成的一种装饰化花朵纹样。宝相花丰满优雅、雍容华贵,是盛唐风范的完美代表。在唐代的丝织品、铜镜及石窟艺术中非常流行,深受人们喜爱。贾岛曾在诗中对宝相花镜做了生动的描述:“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唐代金银平脱工艺水平甚高,1971年济南市中心医院出土的一枚金银平脱镜,直径19厘米,镜六瓣宝相花形,圆钮。其外为六个银片宝相纹,心形纹之间缀金片瓣纹,现存五瓣。这枚宝相花镜是唐代宝相花镜中的精品,它不仅形制规范,质地厚重,纹样舒展优美,还采用了金银平脱的特殊铸制手法,纹样金光熠熠。唐代青铜镜内锡的比重较大,所以铜色呈银白色。金黄银白交相辉映,更能表现大唐的富贵堂皇之气。

螺钿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铜镜”,为唐代的特种工艺镜之一。此类铜镜的主题纹饰有人物、花鸟和宝相花、折枝花等。螺钿镜的制作,用螺蚌贝壳雕制成各种图案,按设计要求粘贴于素镜背面,然后髹漆、研磨,最后再在螺钿上毛雕花纹。漆地为黑色,螺钿为白色,黑白分明,光彩莹润,精致细巧,华丽秀美。唐代螺钿工艺较为盛行,螺钿镜则流行于唐玄宗及其稍后一段时期,以后的其他时代较为罕见。

(五)两宋元明清铜镜

两宋辽金时期的铜镜纹饰,远不及隋唐时期的精美华丽,基本上没有创新,以缠枝花卉纹、人物故事纹、八卦纹、双凤纹、双鱼纹和盘龙纹为最多。由于铸镜工艺日趋衰落,其纹饰也显得黯然失色。特别是南宋时期的湖州镜、成都镜和建康镜等,品种虽多,但除铸有制镜名号外,都是素面镜背,可以说没有任何纹饰。

元明清时期的铜镜纹饰,多为人物故事、吉祥杂宝图像和吉语铭文,如百子图等。无论是图案设计,还是铸造工艺,都比前朝大为逊色,更无法与隋唐铜镜相比。特别是明末清初时,海外玻璃镜的大量输入,其整妆照容效果远比铜镜明亮清晰,因而铜镜逐渐被取代。至此,流传我国四千年的青铜镜完全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